理性與感性:藉由兩姊妹的個性來闡述對於情感不同處之的態度,理性的謹慎和感性的奔放,最後理性的內心裡有感性的情思、感性也悟出了理性的思緒,如果說在小說裡學會了什麼,就是情理和態度罷了,有許多處都令我拍案、讓我成長,很難想像這是作家早期的作品,對於珍奧斯汀能在這麼年輕的年歲,就對於人性和情感刻畫的如此細膩感到讚嘆不已。
傲慢與偏見:傲慢的代表Darcy和偏見的代表Elizabeth逆轉正的浪漫愛情故事,當然還有美好的Jane和好人緣的Bingley。把經典留到最後再來複習一次無疑是要給我的Jane Austen作品閱讀計畫來個最有代表性的Ending。也許成書得早,晚年又多次修改,這部作品是我認為最故事最精彩、架構最完整、人物描述最到位的作品了,即便十幾年前的我曾經讀過,但到了這個年紀再重新拿來閱讀,所給我感觸和啟發卻是不同的,好像來到了這個年紀,不知不覺地,就是明白了Jane想說的話了。
諾桑覺寺:繪聲繪影的形象,在閱讀的時候彷彿看著一部小電影,是在作品中風格很不同的小說,女主角的胡思亂想使得故事帶了點懸疑和恐怖的氣氛,其中還有對於小說家這個職業的自白,讓人看了不禁莞爾一笑。是唯一一部因為女主角的仰慕而使男主角傾心的結局,作者說這是很多人的故事,沒有小說的浪漫情懷與彼此的深情,倒是很寫實。簡明流暢,讓人一口氣讀來毫不費力。
艾瑪:富家女亂點鴛鴦譜的故事,生動的劇情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是珍筆下一貫的描繪,艾瑪是珍奧斯汀最喜歡的一部作品,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女主角,不同於其他故事,艾瑪聰慧、活潑和活躍的想像力,是有別於其他故事裡女主角的內斂自持(雖然諾桑覺寺的女主角想像力也很活躍,但畢竟想的全是恐怖的故事應證在現實情節...),為故事增添不少趣味性和可讀性。
曼斯菲爾德莊園:故事讚頌的是美好的德行,男主角有著故事裡少見的溫良性格,不同於在其他故事態度或是個性較為強硬的形象,女主角對於感情則一派的內斂自省,藉由故事讓人更了解英國人的人格特質,古代生活中的貧富階級落差、生活模式和莊園豪宅的樣貌,同時對於牧師職業的辯白讓人更了解當時的想法和職業。
勸服:看簡介的時候這本是我最感興趣的,說的是關於一段逝去的戀情如何復燃的故事。雖然對於人物的描述依舊細微,故事是作者晚期的作品因而難得的可以看到決裂的戀人這樣的故事起頭,但鋪陳得讓我有點意外,像是男主角順利升官發財、其他旁支都順利的解決(喜歡主角的女孩愛上他人、追求者的詭計被揭露、兩人突然性情大便悔悟挽回真愛、女主角堅持當時的選擇無誤...),也許這一切仍舊是為了要引到珍奧斯丁一貫的完美好結局吧?!
總結是,雖然作者對於故事總是限定在女孩喜歡誰、要嫁給誰...的感情議題,仍可見珍奧斯丁對於不同人物的性格描述、樣貌說明、說話的口吻語氣和用詞,甚至是談話的內容,都非常的細緻,可見得作者對於形形色色的人們有深入的觀察與了解。也許由於勸服是作者較為晚期的作品,對於其角色內心的形容有些部分我仍不是很了解,再過幾年可能會慢慢懂得了吧?(這樣是好是壞呢?)雖然說作品有分成早晚期,但我沒有辦法有明顯的區別,應該是作者多年來都有不斷修改的關係,整體作品看起來沒有明顯的年代上的風格差別,然而我意外的多了些想去旅行的景點,過去總覺得英國不與歐洲大陸相連,且不使用歐元,讓人興致缺缺,現在多了作品裡有提到的景點、英國的人們、建築庭園和回溯至那個年代壁壘分明的階級劃分、講究的談吐禮儀和碗盤衣著等,都讓我感到十分好奇。
喔喔,說好的英國珍奧斯丁之旅呢?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