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最近在思考,如何跟大家介紹我的老師鄭明析先生呢?
到底他是怎樣的一個人,而又如何能在短短時間當中,
讓人了解這一位呢?
後來,有一次聽到他提到自己從前的故事時,得到很大的感動:
「就是這個!」
他說到自己從前小時候的故事:
『我展開攝理歷史前、在山上禱告時,
也曾因為只看著<當下的現實>,而感到茫然、毫無希望。
有時候心想:「再這樣下去應該會餓死吧?會冷到凍死吧?
不用等到未來就知道。我應該會這樣挨餓、冷得發抖、
可憐地生活到後來,人生就結束吧?」
真的是這樣想!
當時我看到現實中所處的情況時,不管再怎麼正面地預測未來,
也沒有「會興旺的根據」和「希望」。
所以我再度感到失望。
我想:「我這麼努力禱告、讀經很多、四處傳道,
這樣到了未來真的有辦法當個牧師嗎?啊……再怎麼評估,
當牧師就像摘下天上的星星那麼困難。」
再加上我家很窮。我們家人住在一百五十年的茅草屋裡,
即使我爺爺、父親和哥哥們都努力過了也無法脫離那房子。
所以我心想:「有辦法拆掉茅草屋、蓋大房子來住嗎?
我的爺爺沒做到,父親沒做到,哥哥們也沒做到,
往後有辦法蓋新房子來住嗎?」
於是我感到灰心。光是看著已經過去的時間,
也覺得未來要順利是非常困難的事。
看到<當下的現實>的時候,
即使再怎麼帶著「未來會興旺」的正面想法,
也還是覺得要興旺不僅像「摘天上的星星」那麼困難,
更是比「摘天上的太陽」還不可能的事。
若「期待」很大,「失望」也會很大,
所以我沒有抱著很大的希望。
拆掉茅草屋後蓋新房子,種果樹並飼養家畜,
如此吃得好、過得好,
這些在我思考<現實>的時候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思考在<現在>稍微有可能的部分。
我心想:「愛 神、愛耶穌並且努力生活,
對我而言不像摘天上的太陽那麼困難。
那就如同摘下柿子樹上的柿子一樣,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愛 神和耶穌、努力生活吧!」
於是,從小時候開始就一直都是「我的盼望和希望唯有主」。
我能夠做到的是「愛主」、
「聆聽、實踐主的話語來度過稱義的生活」、
「努力禱告」、「努力閱讀話語並傳揚」。
我在這些方面看到了希望。
雖然<現在>很微弱,但我展望<未來>努力實踐,
所以逐漸興旺起來了。
各位也是一樣,若光是看著<現在的>就沒什麼希望。
會如同「摘天上的星星」、「摘天上的太陽」那樣辛苦又困難。
不過各位可以像老師一樣做到愛 神、聖靈和聖子,
對吧?這是在<未來>絕對會讓你興旺的事。
太陽絕對會從東邊升起,因此如果注視著東邊,
時機一到,終究會看到升起的太陽。
就像這樣,如果愛 神、聖靈和聖子,在各位所有人的未來中,
「希望」絕對會升起,然後「希望」會按照不同的特質來達成。
按照過去的所行所為,「希望」會日漸達成的。相信嗎?
「不要半途而廢,而是要做「到底」。」
若<現在>努力做,到最後門就會打開,問題也會解決。
你們知道為什麼到最後門才會打開,問題才會解決嗎?
看看百米賽跑、馬拉松、游泳比賽吧!
都是到最後才決定勝敗然後結束的,對吧?
果樹也是一樣,到最後才會結出水果並且成熟而被採收。
自然法則都是這樣的。
母腹裡的生命也是一開始在母腹裡成長,到最後才會出來。
如果嬰兒在母腹裡還沒完全成長就出來,這樣會有問題。
會變成「早產兒」,無法好好地成長。
我憑著自己也不能做什麼,
唯有按照差派我的 神、聖靈、聖子的旨意,
成為「其肉體」來行動。
不僅要展望<未來>並懷抱希望來行動,更是要做到底才行。
必須要做到底,希望你們能體會「沒有走到底是不行的」。
就連世上的「瓦器」也是如此,若沒有製作到底就不會有成品。
必須完全地做到底。這就是「人生成功之路」。
在這基礎之上,不要只看<現實>,
也要看<未來>並懷抱希望和喜悅來生活才行。
因為在<未來>會比<現在>更興旺,所以不要灰心,
要為自己禱告,要每天管理自己、每天管理生命,
要充滿希望地實踐才行。』
結果他成了「聖子愛的對象」,成為了聖子愛的新婦,
當然也成了牧師,與聖子一起展開 神的救援歷史。
他將眾多的生命造就成聖子的新婦,也蓋了房子,
甚至建設 神的聖殿來歸榮耀給 神。
這就是我想要跟大家介紹的,總是帶給人希望與教導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