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訪時間:March 2024
寶藏巖聚落位於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距捷運公館站步行需十多分鐘。聚落面積不及四公頃,但高峰時期卻有兩百多戶、四百餘人居住。這裡在清代即有寶藏巖廟宇,日據時代設置的軍事設施,二戰後仍被沿用。1960年代在軍方默許之下,榮民和眷屬於附近興建違建住宅。由於住宅並非由政府規畫出資,所以不叫眷村而稱聚落。榮民就地取材依山而建的房舍十分簡陋狹小,即使日後整修規模亦有限,因此聚落仍大致保存最初的樣貌。80年代,台北市政府因都市發展,計畫拆除寶藏巖社區,但遭居民陳情抗議。經過多方長年的斡旋,違建成為值得保存的歷史聚落,再加入文藝元素變身為國際藝術村。而聚落獨特的歷史風格也備受青睞,紐約時報在2006年曾將此處和當時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並列為台北最有特色的景點。
我們於午後出發,先找到位於聚落的秋紅肚房享用午餐,好在到得早,還有位子。我們點了腱肚溏心拌麵和牛筋,麻辣入味又恰到好處,麵裡還有一些蔬菜。探索之旅便從餐廳附近開始,因日軍曾在此設立高砲部隊,所以聚落內仍有機槍堡、防空洞等軍事設施。由於聚落轉型為藝術村,在蜿蜒的巷弄內常可見到到彩繪牆或裝置藝術。防空洞入口對面的牆便是其中一例,牆上十來張臉面貌和髮型幾乎一樣,差別在於膚色而已,不知畫家想表達什麼。黃色的幸運餅乾十分吸睛,但它們並非單純的擺設,也可作椅子。藝術家想像戀人面對面坐著,輕言細語、促膝談心,所以作品的英文名稱為Fortune CooKiss,令人莞爾。幸運餅乾旁邊有個年代久遠的便池,很容易被忽略。便池很小,我家老爺還特意用雙腳比對大小。
▲餐廳的招牌不太顯眼。
▲麻辣拌麵頗有滋味。
▲聚落的地圖標出亮點和社區小故事。
▲機槍堡。
▲昔日的防空洞。
▲藝術家以牆為畫布。
▲猜猜這是什麼?
▲上廁所需要瞄準。
導覽員說,如今寶藏巖有三種居民:榮民、無處安身的城鄉移民、以及進駐藝術村的藝術家。藝術村設有14間藝術家工作室,讓國內外藝術家在此創作及生活。而社區也展示了榮民的故事和生活空間,很難想像窄小的房間如何容納得下一家數口。牆上和展示櫃裡,都記錄著不同榮民的故事,讀來令人不捨。有的老榮民因未受教育,寧可孑然一身亦不願拖累別人。有的在晚年才找到伴侶,以微薄的收入相依度日。
從聚落下方臨河的岸邊往上看,綠色植物和依山而建的紅、灰色舊建築,構成獨特的景觀。而從半樓廣場破落的窗框望出去,高樓和現代化道路與聚落沈重的歷史感亦成強烈對比。信箱牆上整齊劃一的信箱應是後來添置的,剩下的戶數不多,顯見老社區的凋零。柑仔店提供日常所需,裡面有不少我成長年代的小玩意兒。老闆娘熱情招呼,說小店常舉辦各種像是包粽子、做草仔粿等活動,歡迎大家參加。我們循著原路離開,牆上的塗鴉和畫作仍不絕於途,似乎藝術的氣息已走出聚落。
▲取自白先勇名著的一句話。 |
▲榮民的故事令人揪心。
▲聚落共生是社區的新概念。
▲聚落依山而建。
▲從半樓廣場一窺外面風景。
▲整齊劃一的信箱。
▲柑仔店提供日常所需。
▲生態農園。
▲聚落外圍的塗鴉牆。
▲名為城市好風光的畫作。
對我來說更加難,那一帶我從未去過,網路資訊說很好找,但我沿路還是問了兩次路。聚落的範圍不大,屋況不佳,室內空間狹小,難以想像當年的生活。好在有這番改造,建築雖老舊,終究獲得若干關注。
非常有意思。屏東也有個眷村(勝利新村)被縣府進行修復改造成「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做成屏東之櫥窗,展現過去的歷史記憶、空間與現代生活融匯,現已成為觀光景點。我們的部落格曾為文介紹過。
剛又去重讀妳那篇格文,屏東勝利新村的範圍似乎大得多,感覺也沒那麼悲情。但這種作法是好的,老建築賦予新生命,建築得以保存,繼續述說它的時代故事。
Flying Eagle 於 2024/06/15 16:59回覆我也是因此次返台住在公館,才搜尋到附近的寶藏巖聚落。誰會想到榮民、無處安身的城鄉移民、以及國內外的藝術家,竟因緣際會一起住在此地。原以為這裡知名度不高,參觀的人應不多,給果出乎意料,那天是微雨的禮拜天,遊客不少,而且不乏外籍人士呢!
對部屬愛護有加的長官時有所聞,但離開後還會主動和部屬聯絡的就十分罕見。尤其當兵,大家都知道是短暫停留的過客,這位上司應該很欣賞你們三人。
你既見到小王的夫人,相信也把握機會,將當初請假的情景敘述一遍,小王的夫人必然也被小王的情深義重感動。這樣一來,大偵探對增進夫妻感情功不可沒!
我們都覺得早該向父母探詢他們過往的點點滴滴,可惜如今為時已晚。你這些經歷不單有趣,也有些人生哲學在其中。也許當你兒女年歲漸長,會想從你的文字中挖寶,重新認識自己的老爸呢!
人很難總是一板一眼、吾道一以貫之,總得有些彈性,適時變通一下。
學長移交的訣竅不管用,莫非是換了老闆?這老闆挺開明的,不是只有官威,還協助小蘿蔔頭完成使命。好在大偵探不負所託,完成了教科書等級的報告,名留陸戰隊青史!這種老闆能升官,可見老闆的老闆也是知人善任。
多年前的事,你敘述得活靈活現,好像在說書。連老闆的哈哈大笑,你心裡的喃喃自語都有。你寶貴的回憶應該好好整理,放在部落格裡,將來兒女也可以讀讀,豈不美哉!
大偵探應該有陣子沒出遊了,否則路上口渴,應會買瓶礦泉水。近年在亞洲的確很多人隨身帶保溫瓶,可能是你說的原因,另一原因可能是人口老化。最明顯易見的是主日崇拜時,很多人都從包包裡拿保溫瓶喝個兩口。你說的濾水器以前我也用,亞洲的水不適合生飲,所以離開美國時便送人了。
大偵探粵語識聽不識講,兄姊又能聽能講,一點腔都沒有,相信你家有這種語言的環境。可惜你少了兄姊的語言功力,不然訪港時必獲更好對待,說不定免費給你一杯水,哈哈!
看來大偵探對氣泡水頗有研究,只不過你提到這話題時,實在不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格,反而像很有興趣多方了解、多方實驗。我是水燒開了可以喝便心滿意足,我家老爺喜歡喝的東西比我略多,好在不勞我費心,他自己搞定。原以為喝氣泡水只是為了增加口感,上網一查才知,它對健康亦頗有助益,想必你全家都是健康寶寶。
根據你找到的文章,香港似乎真有不少店家不給餐巾紙,還得花錢買面紙。但這是疫情後的文章,是否經濟轉差,某些小店(茶餐廳)才開始這種做法。你訪港應在疫情之前,之前真的從未聽聞有此事,應是少數店家的行為。順帶一提,我有些朋友是住在香港的國語人,她們普遍覺得廣東口語的文章十分難讀難懂,這種「我手寫我口」的文章,連未住過香港的廣東人都很難適應,大偵探居然看得懂,佩服佩服!
你家廚房的新奇玩意兒還真不少,Sodastream 是什麼東東我第一次聽。我是不管在家或外出多半喝水,除非中式餐館才喝茶。
你在香港是否進了黑店啊?水和餐巾紙要付費真的聞所未聞。我想這兩樣是用餐的基本配備,應該放諸四海皆免費吧!除了歐洲。我們跟教會旅遊團訪歐時,領教過他們惜水如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