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癮」,我們可能會有一種負面印象,但有些「癮」可以為我們注入正面明亮的活力,增加生活樂趣。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感受生活之樂。
檢視個人生命,鳥瞞事工全景,走入文字侍奉。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GR01《文字人的基本功》。
談起「癮」,我們可能會有一種負面印象,但我認為,雖然「癮」有時候是個灰色基調,卻還是可以為我們注入一些正面明亮的活力。比如說有人喜歡釣魚、運動、收集古董什麼的,若是沒有上癮,還真是缺乏持續力。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癮」,這個「癮」代表著某種程度的「熱愛」,朝對的方向走,可善可美,可發揚光大,成就特色,甚至還可以成為「某某達人」,既可自娛,也可娛人。對我而言,有癮可大可小,濃縮成幾個字,就是——逛、買、畫。
喜歡逛,有錢時大逛,像是外出旅遊,無錢時小逛,可以在家附近散步,通通都在逛的範圍之內。旅遊時喜歡逛的地方很多,風景名勝之外,必去之地乃是收藏藝術品的美術館或博物館。除了可以在古今中外各派各家中穿梭流覽以外,有些館本身的造型結構也是一絕。造訪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等等這些名列前茅的美術館彷彿享受盛宴,大魚大肉吃多了,不妨另外嘗鮮,來點口味不一樣的特別料理。以下野人獻曝,舉些例子:
西班牙的達利美術館,位於巴塞隆納郊區費格裡斯的一個小鎮上,館的外觀設計很特別,像是一堆雞蛋放在屋頂上,下面的紅牆上貼滿了黃色裝飾物。據說這造型是模仿達利喜歡吃的黃金麵包(有點類似牛角可頌),但遠看還有點像雞(純屬個人觀點)。內部陳列都是達利「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堪稱詭異。雖非達利的粉絲,仍要說聲:「還挺有趣!」
建築大師貝聿銘,以羅浮宮外邊的金字塔為代表作品而廣為人知。但我認為他在日本滋賀縣信樂山上的美秀美術館,要比羅浮宮的代表作更勝一籌。該館的創意取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很有溫度地結合了現代科技與東方美學。進入館前要經過隧道、吊橋,出去之後,一片豁然開朗!美術館建在山上,館身大部分置於地下,建材採取大量的鋼管與玻璃,放眼看去與四周自然景色融為一體,絲毫沒有違和感。身在其中,很難不被感動。雖然去一趟大費周章,但絕對值得!
說起夏威夷的檀香山,人們不禁會聯想到人潮絡繹不絕的威基基沙灘。但若你跟我一樣,不喜歡太商業化的地方,那麼我會介紹你去檀香山藝術博物館(Honolulu Museum of Art)。說也奇怪,幾次參訪,觀光客都不多,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中,細細品味。館的建築是依據夏威夷的氣候,運用自然採光,再結合中國與地中海的建築元素建造。累了,可以選個中意的庭園角落,愜意休憩,凝視清澈的藍天白雲,做個白日夢。逛美術館,要眼看、腦想、腿走,特別容易疲憊且肚子餓,這也難怪各地的美術館餐廳生意都很興隆。有別於他館,此地餐廳設在戶外,花香鳥語、氣氛舒爽,特別適合用膳。如果只想輕食,幾步之隔的室外咖啡店也很受當地人喜愛。
美術館讓人上癮,流連忘返。另外,巷弄間令人著迷的店鋪,也是好逛之地。舉凡書店、文具店、雜貨店、五金行、帽子店、襪子店、糕餅店、藥妝店、布店等等,只要有個性、有特色,尤其遇到店主專屬癡情,賣些自認為稀罕的東西,這種店逛起來就更有勁!對了,還有一個地方也很吸引人,就是市場。
手工藝市集、跳蚤市集、農夫市場、二手貨地攤、假日花市等等都可列入名單。打個比方,如果美術館、博物館是屬於高大上的學院風派,那麼這些市集就是接地氣的鄉野素人。可別說,有時無名鄉下老奶奶剪的窗花,跟無病呻吟的藝術品PK,前者才是贏家!
必須承認,我對傳統市場的抵抗力非常薄弱,尤其是台灣的傳統市場。可以從酸梅買到抹布,從刮痧板買到內衣褲,種類真是無所不有。在我看來,人生所有需要與不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在市場中出現!每次返台回美的行李箱都裝滿了從店鋪、市場買下的寶貝,什麼明星花露水、芝麻油、墨汁、宣紙、謝籃、阿公提袋、客家花布、鴨毛羽扇等等,看了看,想了想,原來買的是一種「家鄉味」,因為這些在美國都沒有!
還記得,有回在台南,跟一位牧師娘一起去五金行,她看到一個小雞毛撣子,興奮地說:「看!這可以用來清掃電腦。」又看到一個電鍋用內鍋,如獲至寶:「我一直在找這個!但洛杉磯都沒在賣。」在旁人眼中,這也許會顯得有點大驚小怪,但如果你也是「過來人」,就會知道這種久違的快樂了。
除了店鋪、市場以外,有一個地方更加「危險」,那就是畫材店。常年來,我所用油畫顏料都是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家畫材店購買。那位店主所賣的顏料是半手工製作(至少管上標籤是用手寫的),號稱沒有添加其他填充劑料,只用顏料粉與亞麻仁油調製,所以色澤純潤,因此口碑不錯,有許多固定的熟客。
也許店主很以產品為傲,所以在對待顧客的態度上會有些強勢。怎麼說呢?他會拿出很多顏色讓我認識,一管接著一管拿出來,然後指著帆布上的示範色票說:「看,這個顏色多美!」、「那個顏色多特別!」於是,不知不覺中,就買了許多顏料。我說:「好了好了,已經夠了!」因為知道挑中的顏料都很貴,再下去可是會「失血過多」。他在旁邊,仍然口不渴、氣不喘地繼續介紹,他老兄還很肯定地說:「不,我知道你對顏色是很貪心的!」、「好色」之人如我,碰上個「有色」之人如他,還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雖說心頭有點痛,但是為了畫畫,買得理直氣壯,還真是過癮啊!
簡單地說,有逛癮,是為了找靈感;有買癮,是為了畫畫。這樣說來,理所當然應該逛,也應該買啊。
想去的地方很多,像是還沒去過的俄羅斯艾米塔吉博物館。如果去了,世界四大美術館就都收集齊全了!
想買的東西也還是有,但在現實生活上,金錢有限,空間也有限。癮該用來讓生活有樂,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幸好有限,否則以我這「貪心」的本性,一定會被「擁有」綁架,失去真我。
基督徒都知道——這世界非我家,我們要過一種在世而不屬世的生活。但,不屬世並不代表漠不關心或拒絕享受,不屬世也不是固執、僵硬,自以為是,正如羅馬書12章2節所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祂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雖然想逛的地方還很多,但體力有限,想買的東西也還有,但空間有限。因為還有許多善良、純全、可喜悅的事充滿在四周,等待我去發掘、去欣賞、去從事,甚至去上癮。
-END-
作者簡介
麥能
全職藝術工作者,獲頒古根漢繪畫研究員(Guggenheim Fellow 2007),熱愛色彩,鍾情繪畫,使用個人符號,訴說與神、與人、與自然的生命故事。
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