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瞎眼的,他看不出「那個是的」。
我們有眼睛,但是透過眼睛,我們只能夠看到那幻相的。
只有外表被看到,那真實的並沒有被看到,那真實的被錯過了。
那就是為什麼所有那些知道的人都說人是瞎眼的。
耶穌一直對他的門徒說:
「如果你有眼睛,那麼你就看,如果你有耳朵,那麼你就聽。」
當然,他的門徒並不是瞎眼的,也不是耳聾的。
他們跟我們一樣具有眼睛,我們所有的感官他們都有。
所以,耶穌這麼說一定是指其他的眼睛和其他的感官。
這些只能夠向外看,只能夠洞察外在的眼睛是瞎眼的,除非它們也能夠看內在。
如果你無法看你自己,那麼你是瞎眼的。
一個不能夠看他自己的人,他還能夠看其他什麼呢?
不論他看到什麼,不論他知道什麼,它仍然保持在一個很深的瞎眼的基礎上。
除非你能夠自視,除非你能夠轉向內在,除非你能夠看到你真實的存在,
否則任何你在世界上所遭遇到的都只是外表而已。
那個比例將會一樣:
你越能夠穿透內在,你就越能夠穿透外在,因為真實的存在是一體的。
如果你不認識你自己,那麼,你所有的認識和知識都是虛假的。
如果沒有自我知識,就不可能有任何知識。
你可以繼續知道又知道,你可以繼續搜集更多更多的知識,
但是那個知識將保持只是知識——它是死的、借來的。
它將永遠無法變成一隻具有真知的眼睛。
除非你的眼睛完全是空的,除非在你的眼睛裏面沒有內容物、沒有思想、沒有雲,
除非你變成好像一面鏡子,很純潔、很天真、沒有內容物,
否則你無法碰到那真實的。
那真實的只能夠透過赤裸的、空的眼睛才能夠被看到,
它無法透過充滿內容物的眼睛被看到。
所有靜心的科學或藝術就是由這件事所組成的:
如何使你的眼睛變成像鏡子一樣,不投射,只看「那個是的」,
不去創造它、不去想像它,也不對它加進任何東西,
只是依照它本然的樣子來面對它。
你從來沒有按照事情本然的樣子來看它們,
你總是透過你的頭腦來看,你在它們上面蒙上了色彩。
——奧修:《成道之路.吠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