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鑒】師出無名
2005/08/09 21:25
瀏覽762
迴響2
推薦6
引用0
張光直在《美術‧神話與祭祀》書中談到三代帝王為「維持禮制而巡狩」時寫道:
為了強化『自中出生於心』的禮儀,王者要定期巡狩,看領主們的祖祭是否行之無誤。據《禮記‧王制》如發現祭祖不符規定者,領主即被貶黜。如討伐敵國和敵對政權,要搗其祖廟,奪其祭器,以徹底毀滅之。(p.31)
向良在閱讀《史記》〈殷本紀第三〉時看到「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伐之。」的字句,而註解寫著:「【集解】孔安國曰:『為夏方伯,得專征伐。』」這些記載配合上文,箇中意涵是很值得玩味的。葛國既然「為夏方伯」,「葛國不祀」則理應由夏朝君主來處置,故筆者猜想,商湯伐葛國,「葛國不祀」只是藉口,真正的原因在於葛國的軍事力量(得專征伐)是商湯西進滅夏的阻礙。
「師出有名」固然有其時空背景下外交及戰略的考量,然而若是為求其「名」而硬是抹黑醜化敵人,給人扣帽子,即便自命為無限正義之師、代天討逆之舉,在後世眼中也不過是一場「可恥的勝利」(註一)。
(註一)英國的史學家麥卡錫(J. McCarthy)對鴉片戰爭評價如下:「這些藉口都不能掩飾這次戰爭的起因是由於英國的無理」、「英國雖然獲勝,但這是可恥的勝利。」
2002.04.21.
推薦閱讀: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