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張光直在《美術‧神話與祭祀》一書中提到:
……商代神話稱契母吞食玄鳥卵而懷孕生契。此類始祖誕生神話,在古代曾流行於中國東部沿海和亞洲東北部各族中間。這似乎為許多學者殷人東來的論點提供了證據。(p.3)
在《帝王世紀》之中,也有許多「因感而孕」的記載,如下:
‧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跡出於雷澤之中,華胥履之,生庖犧於成紀。
‧有喬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有神農首感於尚羊,生炎帝。
‧少典氏又取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附寶,孕二十五月,生皇帝於壽丘……
‧皇帝時有星大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生少昊……
‧金天氏之末,瑤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女樞幽房之宮,生顓頊於若水。
‧山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於石紐。
‧簡翟浴玄丘之水,燕遺卵,吞之,剖背生契……
‧主癸之妃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日生湯……
甚至漢初也有因感而孕的神話:
豐公家於沛之豐邑中,其妻夢赤烏若龍,戲己而生執嘉,是為太公,即太上皇也。太上皇之妃曰媼,是為昭靈后,名含始。游於洛池,有玉雞銜赤珠出,刻曰玉英,吞此則王。含始吞之,生邦,字季。
這些因感而孕的神話,是為了建立起「君權神授」的觀念?還是有其更深的意涵在其中?今人嘗試以科學角度觀之,一是認為這些因感而孕的神話突顯了古代母系社會下「知母而不知父」的現象,因此在追溯家世時便有因感而孕的說法;二是認為與當時氏族部落的圖騰標誌有關,如商的始祖契,便是以鳥為圖騰的部落酋長。
進入信史時代,因感而孕的神話也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便是「帝生異相」一類帝王譜的公式描寫了,李敖有篇〈宋帝始生異相考〉,是值得參考的。
2002.04.21
推薦閱讀: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
- 2樓. 項梁2005/07/21 08:18答芮貝卡:
母系社會的說法,是史家郭沫若等學者的說法,在上個世紀20、30年代的社會史論戰中即已產生,不過近來考古的資料認為,殷契、周稷時代早已進入父系公社時期,因此也就不會出現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形。不過這種說法並未解釋夏禹(及傳說時代)的因感而孕現象。倒是圖騰的觀點,近來逐漸超越君權神授,成為主流的共識。
或許更多的考古資料,可以佐證「因感而孕」是否與母系社會有關,嗯,我想這是相當值得關注的歷史議題。
對岸學者王青有一篇〈商周秦漢時期政治神話的演變〉,是簡體字的,可供您參考。
- 1樓.2005/07/21 00:05謝啦
有感而生
原來有母系社會說法這一解
嗯嗯 有學到東西的感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