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好意思,這間很有Fu的咖啡館只有韓文名字,沒有英文,所以我也不曉得它的正確名稱,只是也正好在巷子裡,整體都是木作的設計,感覺也是有點資歷的咖啡店,就這樣把我吸進去了!
我先把外觀拍起來,然後繼續往下走,看看還哪些咖啡廳,才又繞了回來,在這條巷子的方向,相繼就發現前文的Joey's Cafe,還有其他木作且風格相近,又有點資歷的小咖啡店,看得出來,韓國的咖啡廳風格可能也有一番變化,從溫馨的木作轉變為極簡粗獷的清水模,或許這種風格的咖啡店都是前輩嚕!
手沖咖啡在韓國的咖啡店也不難看到,多元化的咖啡選擇和台灣頗為相似,台灣也愈來愈多這樣手沖、虹吸、冰滴、義式等複合式沖煮咖啡的咖啡館。
門口插著這麼一根像路名指示牌的裝飾,還蠻有特色的,上面寫著咖啡豆種名稱的樣子,有些沒看過,或許台灣的店家也可以把用剩的木頭,釘一釘,加一點自己的創意,變成自己的特色喔!
走進去不難想像,一定是溫暖路線的裝潢,但是抬頭一看,空調管線整體外露,或許算是某種程度的〝後現代〞設計風格吧!
在台灣這個管子會被埋矽酸鈣板裡,只看得到出風口,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從小到大的補習班教室,天花板那一片一片白色方格就是矽酸鈣板的一種,如果有人愛搞怪去把那板子移開,就會看到銀色的大管子爬在上面。那空調管和照片裡的管子是同樣的東西,韓國人直接就刷色成裝潢的一部份,看得出粗獷的裝潢DNA!
這間的濃縮頗貴,差不多5000韓幣,台灣能喝一杯拿鐵了!不過還好沒有太失望,豆子新鮮不說,淺淺的回甘、淺淺的木質香氣、淺淺的花香,淺淺的平衡,一切都是淺淺的.....XXD...跟老闆的樣子,給人的感覺,不太一樣。
韓國似乎不愛吧台區的互動,我好像只看到一間咖啡店有吧台區位子,我很愛吧台區的位子呢!!
不起眼的窗框硬是要擺兩杯的咖啡粉當裝飾,老闆心思應該頗細膩啊!還好這不是戶外區,不然應該會被當煙灰缸用吧...XXD
下一則: 旅遊分享─從咖啡店設計看韓國首爾之弘大商圈周邊(四)─Joey's Cafe,謝謝電小二推薦至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休閒/旅人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