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說 痛
2025/08/17 05:59
瀏覽680
迴響9
推薦0
引用0

在還是勞保的年代,我曾一年用掉門診單120張,蟬聯好幾年全公司的冠軍。近年來健康情或稍有改善,但平均每年健保門診次數也都還在40次以上(十多年前曾連續兩年收過健保局關懷示警的來函)。對我這種勞、健保長期的使用者而言,照說不該會「不知痛為何物 」才對。


但「」的困擾,常使我與醫生的關係有點緊張;
醫生或許認為我是怪咖,我則懷疑醫學院是這樣教導學生嗎?國外的醫生也是如此的不懂善體人意嗎?

多年前在我密集整治牙齒時,每次醫生以工具觸碰我的牙齦、牙齒時,當然都是血水滲出,還一邊問道:『痛嗎?會痛嗎?』

 

我心中想:怎麼又來了?鐵器在口腔裡攪和,可能舒服嗎?

這與之前骨科醫生在右手肘處打消炎針一樣~~你會痛嗎?

就診經驗豐富的我,遇上這種類似白癡似的問話,聽過不止N

偶爾我聽煩了會來個反問:「不痛才怪呢,你是問痛的程度?還是問我可以忍受的程度?」

不知他們是否從沒被患者這樣問過,反應竟然都是同一個模樣,
了「嘿嘿」尷尬笑兩聲外,沒有回應我的詢問!

 

我雖屬凡事反求諸己的人,但對醫療人員的表現也深感困惑不已,
            侵入性治療疼痛與否,還需問嗎?
            難道當患者神經痲痺?或昏死了?
            我只是強忍疼痛,不是沒有感覺!

或許
我的不形於色始終不吭一聲的表現,在一般人中並不多見,
讓他們覺得困惑也說不定吧(打哈欠外,任何情況下我都不落淚)。
但若有同理心的話,這些話是不必問的;即使要問,也要讓人瞭解用意而且用語也要儘量白話些。

 

年輕時我曾苦於胃疾,在仁愛路宏恩醫院初診時,醫生問:『你是抽痛、悶痛、幽幽ㄚ痛……?』

我雖是本省人,但只知抽痛的感覺,至於何謂悶痛、何謂台語的「幽幽ㄚ痛」……。幾十年過去了,至今我還是搞不太清楚呢。

背景音樂︰Yesterday when I was young

作      曲Charles Asnavour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生老病死
上一則: 遠行的道德
下一則: 沒有痛不欲生,卻有生不如死之感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9) :
9樓. angie030
2025/08/22 16:07

有一種痛,叫做你不懂我的痛。

有一種苦,只有自己最清楚。

有一種得,訴說自身經歷獲得共鳴與祝福。

您真的很勇敢、樂觀,努力與病共處。令人敬佩不已。

不敢當  這是常年現象  也只能面對

謝謝     假日愉快  闔家安康  

MLIN2025/08/24 06:31回覆
8樓. 悠哉
2025/08/22 13:26

106/42

這是您的血壓值啊!

好像低了一些,低血壓也是要注意ㄜ

我吃了好幾年降血壓藥後,血壓值:

136/86

您想想,沒吃藥前血壓有多高?

184/98

舒張壓低於50 幾乎每天都有 照片上是最低的一次

也是差不多天天都有的現象  心跳低於50

問題是不覺有不適感   但對不運動的人總是不正常

謝謝再謝謝   大家都要保重  

MLIN2025/08/24 06:28回覆
7樓. 悠哉
2025/08/20 16:43

以前沒有建保,

公保有聯合門診中心

勞保用勞保單看診

建保成立後,全民看診才統一啊!

“ 幽幽仔疼 ” 就是輕微,但持續的疼痛

“ 幽幽仔疼 ” 就是輕微,但持續的疼痛

這個說明很好  也是數十年來讓我了解的第一個

勞保單是俗稱  正式的名稱是門診單

MLIN2025/08/21 06:08回覆
6樓. 紅袂
2025/08/18 10:44
先聲明:絕無踢館之意。

您開頭第一句「在還是勞保的年代…」我立刻矇了,難道我現在已經不是勞保的年代?可是我直到現在一直用的都還是勞保啊!讀完您整篇之意,我能想到的,就是以前看診次數過多,可能會被健保局來函「關懷」(現在就不會了嗎?)


您是鋼鐵人,請受在下一拜 

會痛居然可以忍住不叫。是不是不叫就能騙過疼痛神經,就比較不痛?

您看診時那些不同科的醫生建議去修「說話的藝術」這門課。同樣一句關懷的話,要正確表達才不會造成病患的誤解。我很幸運,就診過的醫生都很能將話說得清楚又俱安慰效果,舉例:等一下這個拔牙手術會有點不舒服,可能會流血及事後腫脹,如果妳拔牙過程中會痛或不舒服,請舉左手適意,我就停手。


這麼一句漂亮的話交代前因後果,大大降低患者的不安與信任加分。


老實說,我對於痛的形容詞也懵懂,就只會說痛(酸、悶),有點痛,很痛,超級痛。


祝福您:得遇良醫貴人,早日遠離「痛」的人生!

先聲明:絕無踢館之意。
矮油,沒有關係啦,「冬眠」前我曾寫過一篇「不是踢館」。
俗諺:剃人頭者,人恆剃之。
不是踢館,就是踢館!  但,又如何呢?
曾在客戶的會議室內看見一幅讓我至今讚不絕口的行楷~摩擦是進步的原動力    這個摩擦,就是我上篇的「批評」。先向你深深一鞠躬,敬表謝意。

 

您開頭第一句「在還是勞保的年代…」我立刻矇了,難道我現在已經不是勞保的年代?可是我直到現在一直用的都還是勞保啊!讀完您整篇之意,我能想到的,就是以前看診次數過多,可能會被健保局來函「關懷」(現在就不會了嗎?)完整的句子當是「在還是勞保看病的年代」,添加三字。但口語化的表達可免了,因為人人都懂,不知高見如何?

 

您是鋼鐵人,請受在下一拜
當我妖怪乎?

 

會痛居然可以忍住不叫。是不是不叫就能騙過疼痛神經,就比較不痛?
以後再寫篇金門服役時,拔左上短命智齒的事~不足量麻藥的情況下。

 

您看診時那些不同科的醫生建議去修「說話的藝術」這門課。同樣一句關懷的話,要正確表達才不會造成病患的誤解。我很幸運,就診過的醫生都很能將話說得清楚又俱安慰效果,舉例:等一下這個拔牙手術會有點不舒服,可能會流血及事後腫脹,如果妳拔牙過程中會痛或不舒服,請舉左手適意,我就停手。

這麼一句漂亮的話交代前因後果,大大降低患者的不安與信任加分。

有道理,人醫與獸醫的晚輩我都有,我問看看學校有教否?

 

老實說,我對於痛的形容詞也懵懂,就只會說痛(酸、悶),有點痛,很痛,超級痛。

祝福您:得遇良醫貴人,早日遠離「痛」的人生!

唉,去年我後背燙傷,屬醫療疏失,後與醫師達成和解;好像也可寫篇放在「生老病死」裡?

MLIN2025/08/19 06:19回覆
5樓. Ryder
2025/08/18 08:48
-

台灣的醫生要面對太多的病人了,自然無法深入每個病人的感受。

希望你少病痛,身體健康。

兩個月前我又去切除背後兩個粉瘤,主任嘆氣說~

我在美國醫院時,一個醫師半天通常只看二十個患者,

回台後,我平均是80位,最多時破百人!

你說的有理,謝謝。

MLIN2025/08/19 06:30回覆
4樓. 愛馬
2025/08/17 15:01

疼痛的分類:https://hk.tdmall.com/%E7%96%BC%E7%97%9B%E7%9A%84%E5%88%86%E9%A1%9E/

Ways To Describe Your Pain:

https://www.aabppain.com/post/ways-to-describe-your-pain

在網上找了一下子,上面兩篇是最白話的解釋説明,請參考。

胃痛怎麽痛?這可以初步判斷是急性或慢性問題,及時安排對的檢查。胃潰瘍,胃出血,胃癌的痛法很不一樣,因爲它們的疾病成因不一樣。

痛跟愛一樣,當事者說的算。

愛可以是愛在心口難開,但痛不一樣,有各式圖表與計分法量化幫你説出來,千萬不要痛在心口難開。

嘻嘻我絕不賣蛇油,敢寫就敢保證正確。

你的熱心總讓我感激(沒涕零) 
去年背後的毛囊炎一事
知道你有醫學方面的專業

痛  我固然口拙不太會形容  但也發現好些人竟也如此
感謝你提供的資訊  讓我以後可能比較能講出痛的感覺

MLIN2025/08/18 07:43回覆
3樓. lillian
2025/08/17 14:06
關於痛~
我很怕痛 我的牙醫手很巧
總會輕聲問我“痛嗎?”
即便沒說痛 也不很痛
但是我的神經很敏感
身體會隨著儀器的觸動 驚嚇的跳起來.....
有時還得對醫生說“對不起~”
因為怕我的反應會嚇到他....

很多事都可以忍
但是“痛”不能忍
也不該忍!
因為那是自然的反應
忍著不叫 是違反自然
否則 不痛 豈不是麻木了?

關於勞保看病用紙本卡片的年代
我的卡片一直都是空格沒有用過
《至今依舊是很少吃藥 包括維他命之類》
能為有需要的人節省醫療資源 應該的!
相信這樣的人一定也不少.....

請先生多多保重
以後感覺“痛”的時候
就叫出來吧 別再忍了~
叫出來 是一種出口
一種與痛同在的支持....

“痛”一旦叫出來
似乎就不會有那麼痛了
至少 我是這樣感覺的~
也許先生 不妨試試看?

自幼  我便以忍住疼痛不出聲  當磨練意志的指標之一
我知道這是不好的  有時也是很危險的
去年初復健時二級燙傷  沒人知道
背部已起水泡晚上急診  隔天赴日

幾十年不叫  現在叫   會不會落差太大懷疑 

MLIN2025/08/18 07:33回覆
2樓. YingZhao
2025/08/17 09:34
好棒的文章,好美的藝術令人讚美不已。

沉重無比的謬讚   讓人擔不起啊

謝謝鼓勵


MLIN2025/08/18 07:20回覆
1樓. MLIN
2025/08/17 06:07
健保局的信
列出個人全年就診次數,與全國就診平均值,
表面上是關懷,其實是隱含警告懷疑之意。
畢竟,惡意坑吃健保者大有人在,且多集團式操作。
復健去六次,門診算一次。 MLIN2025/08/17 06:1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