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與「延安大捷」
1947年2月28日蔣介石宣布終止國民黨、共產黨、美軍代表
三方組成的軍事調處委員會,並且趕走重慶、南京、漢口各處
的共產黨代表(包括薄一波、董必武、葉劍英等人),
決定發動全國規模的內戰。蔣介石可能作夢也想不到,這個未經深思熟慮
的決策,會帶來此生最後悔莫及的沉痛結局。
因為不曾與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將軍有任何得商量,馬歇爾將軍非常生氣,
立刻呈報杜魯門總統,以其片面撕毀停戰協定,而對國民黨軍隊實施無限期
的武器禁運。 |
一、 毛澤東為胡宗南設計「延安大捷」
1947年3月12日,蔣介石集結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等部34個旅25萬人,
加上胡宗南配備美式裝備的10萬大軍,兵分五路對陝甘寧邊區展開進攻。
毛澤東的主動撤離,讓國民黨軍隊 「大獲全勝」。
1947年3月8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盛大的「保衛延安動員大會」,
從各地趕來的革命同志與延安群眾都積極地參加本次會議。
彭德懷在熱烈的掌聲中緩緩走上主席臺,揮舞著雙臂,高聲說道:
「蔣介石、胡宗南都派出10萬大軍來打我們,破壞和平,我們不能屈服,
我們要消滅他們的反動力量!」
彭德懷的決心是極其堅定的,但當時的現實卻是極其殘酷。
駐守在延安的主力作戰部隊還不到3萬人,每個人能分到的子彈
不超過30發,每門山炮平均下來只有20發炮彈。
反觀蔣介石集結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等部34個旅25萬人,
在長達50公里的戰線上一字排開,分五路對陝甘寧邊區展開進攻,
還配備大量的作戰飛機,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美式裝備,在這樣的
局勢下,共軍的勝算微乎其微。
3月13日,延安保衛戰正式打響,西北野戰軍和延安各地的
地方民兵武裝在延安南部,依靠堅固的防禦工事,對胡宗南大軍
展開猛烈的阻擊,組織下令,要盡可能地拖延胡宗南的進攻步伐,
為組織和群眾的轉移爭取時間。
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朱德、劉少奇等領導同志率領中央機關
依次撤離延安,毛澤東親自坐鎮延安,要求西北野戰軍要在防禦作戰
中盡可能地消耗敵人,要在運動作戰中極力消滅敵人,盡可能地爭取時間。
對於毛澤東的「撤離」命令,很多人都難以理解,大家都捨不得延安
這個來之不易的大後方,共產黨在延安這麼多年花費大量的心血,
如今終於在延安站住腳跟,卻要放棄延安,當地的群眾也很捨不得共產黨部隊的離開。
在眾多反對的聲音中,中央書記處政治秘書室主任師哲最為激動,接到
撤離命令後,師哲當即放下手裡的工作,騎馬急行十幾里回到王家坪當面質問毛澤東。
這一天,毛澤東正在指揮室中查看前線地圖,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
馬蹄聲,片刻後,師哲就喘著粗氣,急匆匆地走進屋內。
一看到毛澤東,他就著急地問道:「主席,一定要疏散嗎?就不能設法
保住延安不撤離嗎?備戰工作到底該怎麼做?」
聽到師哲一連串的提問,毛澤東放下手中的工作,淡定地招呼師哲
坐下聊,又隨手點燃一支香煙,笑著說道:「你的想法不高明,咱們不應該
抵擋他們攻佔延安!」
聽到毛澤東這話,師哲立馬激動地站起來,想要反駁幾句,毛澤東
連連擺手,沒有給師哲發言機會,接著說道:「蔣委員長是個地道的阿Q先生,
佔領了延安,他就以為自己勝利了。殊不知,他佔領延安後,他就輸掉了一切。」
師哲有些不理解地撓撓頭,問道:「主席,這是何意?」
毛說: 「蔣委員長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佔領延安,他就可以向全世界宣佈,
搗毀了‘共匪’的大本營,然而這只是他個人的想法,全世界人民都看到
蔣介石背信棄義、破壞和平,發動內戰。」
聽到毛澤東這麼說,師哲立馬就豁然開朗了,但是他依舊不能理解
毛澤東為什麼非要放棄延安,毛澤東接著解釋道:「延安是個世界名城,
是個沉重的包袱,既然蔣委員長這麼想背大包袱,咱就讓他背,再說他能
打到延安,那我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
「對啊,主席,咱們也能打到南京去!」 師哲開心地一拍大腿,說道。
見師哲如此,毛澤東笑著將手中的香煙掐滅,站起來拍了拍衣服,說道:
「對嘛,來而不往非禮也。」
3月18日下午,毛澤東和周恩來從容地吃著晚飯,延安當地的幾位
農民群眾急匆匆地跑進來,對正在吃飯的毛澤東問道:「主席,咋啦,
你們要走?能不能不走?」
毛澤東放下手中的碗筷,耐心地解釋道:
「老鄉啊,假如有個人背著一個裝滿金銀財寶的包袱,遇到了一個
搶劫的強盜,沉重的包袱讓他施展不開手腳,也就打不贏強盜,不僅
會被打死,包袱也會被搶走。但是放下包袱,放開手腳去打,不僅能
打跑強盜,還能保住包袱,你說對不對呀?」
幾位農民群眾聽完用力點了點頭,毛澤東又笑著說道:「我們暫時
放棄延安,就是讓敵人替我們背著包袱,我們放開手腳去幹,大量地
消滅敵人,時機成熟後發起反攻,不僅打贏了敵人,還重新回到了延安!」
聽完毛澤東的解釋,幾位群眾也理解毛澤東的想法,紛紛表示支持
毛澤東,一定等著解放軍回到延安!
幾位農民群眾離開後,毛澤東和周恩來也吃得差不多了,這一對
並肩作戰半輩子的老戰友默契地朝著對方笑了笑,背起自己的包裹,
帶領著部隊離開了。
在離開前,毛澤東和解放軍戰士將曾經居住過的住所和院子都
收拾乾淨,擺放整齊,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
踏上了轉戰陝北的征程。
二、「胡宗南騙校長」
毛澤東主動放棄延安後,胡宗南於1947年3月19日順利攻入延安城,
看著眼前空蕩蕩的延安,胡宗南有些疑惑,但忙著邀功的他沒有多想,
急忙給蔣介石發電報。
蔣介石收到電報後,高興得差點跳起來:胡宗南經歷7晝夜的「激戰」,
成功佔領延安,俘虜了敵人五萬多人,繳獲無數武器彈藥。
蔣介石高興極了,連忙下令,要求南京與西安的群眾連夜慶祝,懸掛
國民黨旗幟,燃放鞭炮慶祝胡宗南「延安大捷」。
隨後蔣介石又通知全國各大媒體,對「延安大捷」展開報導,大批
中外記者都湧向延安,要求進行實地採訪,再現「延安大捷」的激烈情景。
這下子可愁荒了胡宗南,空蕩蕩的延安哪有5萬俘虜和無數的武器彈藥?
為了圓謊,胡宗南從周圍的村莊抓來500個村民,又從部隊中抽調了
1500名士兵,偽裝成解放軍俘虜,應付記者的採訪。
為了保證事情不會敗露,胡宗南親自訓練這些士兵,還專門準備
一位假「解放軍旅長」,接受記者的採訪。
胡宗南將這位「旅長」叫到自己的窯洞裡親自訓練,他囑咐道:「遇到一些
刁鑽古怪的問題,回答不上來,就閉嘴裝傻。」
隨後又裝成記者,跟這位「旅長」排練了一場,當他聽到這個人喊
蔣介石總統時,氣憤地踹了「旅長」一腳,罵道:「共產黨人在提到
總統時,還會叫總統嗎?得叫蔣介石,要罵著說!」
「旅長」聽完後立馬心領神會,訓練俘虜的人回去也這樣訓練,
一時間內,「戰俘營」中都是痛駡蔣介石的聲音。
雖然有了活的戰俘,但是真要靠這些人演出5萬多人來還
真不容易,在部下的建議下,胡宗南決定不僅要準備活的俘虜,
還得準備死的俘虜!
(讀者一定頓生疑問: 部下的建議胡宗南會照單全收嗎 ?
胡宗南最信任的三位秘書熊向暉、申健、陳忠經,在胡宗南身邊已經
工作6、7年,深得胡宗南信任,他也渾然不知他們是周恩來
長期安排在胡宗南左右的閒棋冷子,因此「胡宗南騙校長」
這一幕劇,就是共產黨給胡宗南挖的坑,而胡宗南不疑有它,
當下乖乖跳入其中。)
一時間,延安的國軍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墳運動”,
這些駐紮在延安的國民黨士兵紛紛來到樹林中砍樹,做成木板,
胡編了一些國軍消滅解放軍的經歷,立在這些“空墳”前。
黑色的木板上寫著白色的字,十分可信地記錄著胡宗南胡編、
亂編、瞎編的功勞。
俘虜的問題雖然解決,繳獲的武器又該去哪裡弄呢?當時
國民黨用的都是美式裝備,解放軍大量使用的漢陽造和三八式
大蓋根本沒有多少,胡宗南發狂似地到處搜刮,最終想出一個
絕招——從延安國民黨地方警衛部隊手中拿槍,晚上再送回去。
為了給國民黨造勢,胡宗南成立一個「為人民服務處」,給
當地百姓發糧食吃,不明所以的群眾在門口排起長龍,領取糧食。
一位國民黨軍官看著領到糧食的群眾,走上去問道:「是我們好,
還是共產黨好?」
那位群眾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不好意思說些什麼,就連聲
應付「都好,都好」,國民黨軍官聽完後,抬起手來結結實實給這個人一耳光。
接著兇神惡煞地問道:「說,到底是哪個好?白吃我們的糧食,
連句話都不會說?」
那位群眾一把扔掉手中的糧食,憤憤地說道:「解放軍在延安
這麼久,從來沒抽過我們耳光,你們剛來就動手,誰好誰不好還用問?」
很快,大批的記者就千里迢迢來到延安,他們在胡宗南的安排
下前往第一個戰俘營參觀。2000名戰俘輪番表演,胡宗南還挑選
了一些演技好的接受記者的採訪。
等記者前往第二個戰俘營的時候,胡宗南就要求司機故意放慢速度,
或者故意拋錨,儘量在路上拖延時間,為自己運送戰俘爭取時間。
等到記者趕到第二個戰俘營的時候,看到的依舊是在第一戰俘營
見到的那批人,但是由於人數眾多,記者也無法分辨,在這樣的暗箱
操作下,還真被胡宗南演出達5萬戰俘。
在媒體的醞釀下,胡宗南站在輿論的中央,成為世界著名的
「英雄人物」,熊向暉投其所好地將「延安」改稱為「宗南縣」,
以此表彰胡宗南的「豐功偉績」。
這些記者拿著胡宗南給的好處,夜以繼日地勤奮寫稿,
「延安大捷」的通訊稿鋪天蓋地而來,在廬山避暑的蔣介石看著
一篇比一篇激烈誇張的新聞報導,被撩撥得心動不已,哪怕是在
涼爽的廬山都燥熱不已,他想去延安親眼看看國民黨的「大勝仗」,
更想去看看自己的老對手毛澤東曾經生活了十多年的延安。
三、蔣介石來到延安
接到蔣介石要來延安的命令後,胡宗南也沒有功夫跟那些記者
多周旋,急匆匆地開始為「接駕」做準備。
延安條件差,胡宗南長年帶兵打仗風餐露宿,還能適應,但他很擔心
蔣介石適應不了,於是派出好幾架飛機從西安購買運輸生活用品。
鑲了金邊的澡盆、洋瓷臉盆、陶瓷馬桶、法國的沙發床、稀罕的山珍海味
和來自國外的高級廚師都被胡宗南運到貧苦的延安,當地的群眾見
都沒見過這些「洋玩意兒」,當他們看到馬桶後紛紛嘖嘖稱奇。
為求保障蔣介石的安全,胡宗南又調來自己的精英部隊,將最先進的
大炮部署在延安周圍,國民黨軍隊一天24小時不間斷站崗,就怕解放軍突然來襲。
1947年8月7日,蔣委員長在一眾國民黨高官的陪伴下乘坐專機「美齡號」
來到延安,在延安機場黃土漫天的簡易跑道上緩緩降落。
當時的延安正值夏天,乾燥炎熱,愛面子的蔣介石穿著一身精幹的軍裝,披著斗篷,
穿著黑亮的皮鞋,走下飛機,踏上了延安這片每天聽到卻又陌生的土地。
也許是擔心蔣介石穿這麼多中暑,胡宗南趕緊用車將蔣介石送到延安條件
最好的邊區外交賓館,並且在城內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胡宗南早已派人
裝成平民,站在街邊一邊唱歌一邊歡迎蔣介石的到來,唱的是胡宗南改編的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蔣中正……」
圍觀的延安群眾不明所以,也不認識這個蔣中正,便高聲唱著:「東方紅太陽升,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在這樣亂哄哄的歌聲中,蔣介石抵達邊區外交賓館,高興地朝著群眾揮手,
胡宗南早已安排好人和蔣介石互動,看蔣介石揮手,這些準備好的演員立馬激動地
大喊:「總統!總統!」
看著如此熱情的「延安群眾」,蔣介石的心理得到極大的滿足,他拍拍胡宗南
的肩膀,連聲誇讚胡宗南的思想工作做得好。
當晚,蔣介石親自主持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出兵榆林的問題,要求在後續的
陝北作戰中轉變戰術,採取「急進猛打」戰術,要讓共軍出乎意料,並且要求胡宗南在
一個月內肅清「陝北殘餘共匪」。
會議結束後,蔣介石回到賓館,安適地睡了一覺,這個時候的蔣委員長,只覺得
自己站在歷史的風口浪尖,可比震驚世界的大人物。
第二天一大早,蔣介石就在荷槍實彈的國民黨軍隊的簇擁下,在延安城裡四處
走訪調查,他首先來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這是共產黨的「黃埔軍校」,
蔣介石早就想來看看了。
抗大的條件可比黃埔艱苦多了,教室是用窯洞改造的,黑板則是用木炭塗的,
在上面寫字十分不清楚,蔣介石伸手摸了一把,蹭了一手黑。
隨後,蔣介石又走到學生的座位前,所有桌椅板凳都是石頭做的,
形狀十分不規整,蔣介石撩起斗篷在小小的座位上坐了一下,因為平衡
沒掌握好,差點翻倒,胡宗南眼明手快地將他扶起來。
蔣介石拍拍衣服上的灰塵,長長地歎一口氣,他難以想像,
共產黨人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培養出那麼多軍事人才,將自己
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打得落花流水。
隨後,蔣介石走出教室,來到操場上,其實也就只是一片平坦的
黃土地,當時黃埔軍校已經用上從美國購買的專業軍事訓練設備,
共產黨人卻還是使用著自己製造的木馬、竹天梯等訓練器材。
蔣介石看著眼前落後貧窮的環境,轉身問自己身邊的國民黨高官:
「諸位,為何黃埔軍校的條件比抗大強這麼多,訓練出來的效果卻不盡人意?」
周圍的國民黨高官紛紛低下了頭,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
離開抗大後,蔣介石又去解放軍開墾的生產基地參觀,本來貧瘠荒涼的
土地在共產黨的辛勤勞作下,變成一塊塊肥沃的田地。
之前國民黨對延安實施的經濟封鎖,不僅沒有讓共產黨人挫敗,反而
還激發他們的鬥志。在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的帶領下,延安開展熱火朝天
的「大生產運動」」。
蔣介石看著沃野千里的黃土地,長歎一口氣,內心十分複雜,沒想到
共產黨人的意志如此頑強,在自己的強壓下,反而讓共產黨人團結一致,
艱苦奮鬥,最終將延安變成一個適宜居住的城市。
隨後,蔣介石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毛澤東
居住的窯洞,然而眼前的場景卻讓他半天說不出話,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地方。
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曾經住了十幾年的地方竟然
和當地群眾的窯洞沒什麼區別,從外面看都是一樣的土窯洞,走進屋內是
黃土的地面,炕上鋪著一張木板,門窗是用紙糊的,窗邊放著一張破舊的辦公桌,
桌角還用破布墊了起來。
蔣介石被這樣艱苦的環境深深震撼,他難以想像,毛澤東在這樣的環境裡
從容地指揮千軍萬馬,與國民黨軍作戰,運籌帷幄,縱橫捭闔。
隨後,蔣介石走到院子裡,看到一架紡線的舊紡車,他走上前去伸手
摸了摸,身旁的士兵連忙說道:“這是毛澤東紡線用的。”
什麼?毛澤東還得自己紡線做衣服,蔣介石大為震驚,他不知道的是毛澤東
不僅要自己紡線,還要自己種地,自己修房,這些生活瑣事毛澤東全都親力親為,
和所有的戰士、群眾都一樣。
就在蔣介石四處參觀延安的時候,街道兩旁站著很多農民一路圍觀,
他們不認識蔣介石,但是認識蔣介石身上的軍裝,他們知道這就是和紅軍作對的國民黨。
蔣介石走著走著,看到一位農民群眾目不轉睛地打量著自己,立馬快步走上前,
這位農民嚇得就要跑,蔣介石一把抓住了他,問道:「你認識毛澤東嗎?」
聽到對方問毛澤東,農民鬆了一口氣,拍著胸脯說道:「認識,他經常和俺們一起幹活!」
蔣介石聽完對方的回答,怔在原地,毛澤東和自己是坐在一張談判桌上的中共領導人,
自己過著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毛澤東卻穿著補丁衣服,和農民一起下地幹活。
蔣介石此刻終於明白為何自己這麼多年打壓圍剿共產黨人,共產黨卻越來越強大,
也越來越壯大的原因,蔣介石終於意識到自己和毛澤東的區別。
本次來到延安,蔣介石本想尋找一些共產黨的「毛病」,但是所見所聞的一切,
反倒給蔣介石上了一課,這麼多年的戰鬥,蔣介石很清楚解放軍,也很清楚毛澤東,
但他一直想不通共產黨強大的原因,直到來到延安,親眼看到眼前這一切。
第二天,蔣介石就離開了延安,他已經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本次
「延安之行」是蔣介石一生唯一一次去延安。
1949年,國民黨全面潰敗,逃往臺灣的時候,蔣介石想起那次
「延安之行」,他感慨萬分說道:「去延安之戰,註定了國民黨的失敗!」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