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政治造假的標竿人物-林肯總統
(引用維基百科)
亞伯拉罕·林肯(英語: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
美國政治人物、軍事家、律師,是第16任美國總統(1861—1865年)。作為總統,
林肯領導了美國經歷南北戰爭。經由此戰,林肯維護了聯邦的完整,
廢除奴隸制解放所有奴隸,增強聯邦政府的權力,並推動經濟的現代化。
在1830年代為伊利諾州眾議院的輝格黨人,並在1840年代擔任過一任國會議員。
他試圖通過銀行、運河、鐵路和關稅來鼓勵工廠的建設,從而推動快速現代化,
並反對同墨西哥的戰爭。在1858年林肯與道格拉斯的辯論中,他表明反對擴張
蓄奴制的立場,但在參議院選舉中輸給他的宿敵、民主黨人史蒂芬·阿諾·道格拉斯。
1860年,作為一個來自搖擺州的溫和派,林肯獲得共和黨的總統提名。
在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林肯在美國南部趨於劣勢,但憑藉在美國北部的優勢,
最終當選總統。其當選導致美國七個南部蓄奴州決定脫離聯邦而建立美利堅聯盟國
(「邦聯」),起初林肯採取勸說的態度,但雙方在奴隸制問題上相當強硬,
不存在任何讓步或和解的空間,對此林肯考慮南下攻打邦聯,
統一美國並解放奴隸。日後他被譽為「自由總統」而受到敬仰。
1861年4月12日,在邦聯攻擊薩姆特堡之後,美國北方終於團結起來,
而林肯此時則開始著重於戰爭的軍事和政治方面問題。他試圖重新統一國家,
並暫停人身保護令,不經審判逮捕並羈押了數千邊緣州的分離派嫌疑者。
1861年末,他化解了特倫特號郵輪事件,從而避免了英國的介入。他運用
多種複雜的政治手段,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863年的《解放奴隸宣言》,以及用
軍隊保護脫逃奴隸,鼓勵邊緣州將奴隸制非法化,並推動國會通過了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徹底廢除了奴隸制。林肯密切關注
戰爭進程,尤其是在軍事領袖的選擇上,這其中就包括總司令尤利西斯·格蘭特。
他在戰爭策略上做出重要的決策,包括通過海軍封鎖破壞南方正常貿易、
占領肯塔基和田納西,以及通過炮艦控制南方的河流。他多次試圖拿下
邦聯的首都里奇蒙,每次失敗便撤換將軍,直至格蘭特在1865年終於成功。
林肯對於每個州的政治問題有深刻的了解。他向戰爭民主黨人(支持北方)
伸出援手,並在186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成功連任。作為共和黨中的溫和派領袖,
林肯同時要面對希望對於南方更加嚴苛的激進共和黨人、希望對南方更多讓步的
溫和共和黨人、對他充滿憎恨的南方同情者以及計劃刺殺他的分離主義者。
在政治上,林肯使他們內鬥並通過言辭的力量來感染美國民眾[2]。1863年
的《蓋茲堡演說》成為美國堅持國家主義、共和主義、平等權利、自由
和民主的象徵性演說。林肯對於美國重建時期保持溫和的態度,希望通過
廣泛和解迅速推動國家的統一。在邦聯總司令羅伯特·E·李投降後的第六日,
林肯被當時小有名氣的演員和邦聯同情者約翰·威爾克斯·布斯用槍暗殺身亡。
林肯反對政治造假的名言是:
「你可以一時欺矇多數人,
你可以長時欺騙少數人,
但是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這段話拿來和當代所有政客的風格對比之下,高下立判!
林肯的頭像出現在兩種面值的美國貨幣上——1美分硬幣和5美元紙幣。
他的相貌還出現在許多郵票上,並為許多城鎮和縣的名字所紀念,
例如內布拉斯加州的首府。
最為著名且訪問量最大的紀念地是華盛頓特區的林肯紀念堂;
伊利諾州春田市的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以及
社會學家巴里·施瓦茨研究美國的文化記憶,提出在1930年代
和1940年代,對林肯的記憶是十分神聖而實用的,它為國家提供
「一個道德標誌,鼓勵和引導美國人的生活」。小羅斯福總統
在二戰期間引用林肯的話語,來表明德國和日本帶來的威脅。
碰到政治疑難問題美國人常問道:「林肯會怎麼做?」然而
他還發現在二戰之後林肯的象徵性力量減弱了,而這
「褪色的英雄恰好是人們對國家的偉大失去信心的象徵」。
「偉大」這一概念。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