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真實或不真實的八卦:富蘭克林 x 林肯 x 馬德拉葡萄酒
2014/04/27 17:21
瀏覽2,790
迴響8
推薦148
引用0

富蘭克林:百元大鈔

人人都知,百元美鈔上的人頭是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01-17 ~ 1790-04-17),出生於波士頓,是美國的偉人沒錯!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發明家,更是美國革命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對美國獨立的支持。富蘭克林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發明避雷針,還發明了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富蘭克林是共濟會的成員,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也是美國首位郵政局長。這麼傑出的人類!堪稱十八世紀的文藝復興人,像達文西一樣多所涉獵,從事什麼學問都能夠自成一家之長。

「美國在線」曾於2005年舉辦活動,票選《最偉大的美國人》,富蘭克林被選為美國最偉大人物的第五位。富蘭克林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吃素,雖非純粹的素食者,卻反對將動物做為食物原料,因此,他很愛護動物!

梅毒~唉!

不過,自從小肉球居美,聽多富蘭克林罹患梅毒,嗐,傳聞可多了,雖無確鑿證據,都說他在法國逛妓女戶染上梅毒,還聽說「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雖然是富蘭克林最先說的,其實他在詼諧他自己,指的是天天逛窰子「鍛鍊身體」。

還有一位美國偉人林肯(1809-1865),美國人天天都得看到他,因為五元鈔票正面印的就是他(下圖)。

富蘭克林患梅毒的傳言僅僅甚囂塵上而已,他那時代的梅毒才剛在歐洲盛行,白人還搞不懂他們得了什麼,還仍然把梅毒、淋病、天花混為一談,在那時代,時人管淋病叫clap,管梅毒叫pox,又經常混著亂叫一通,難怪沒留下證據供後人驗證。林肯比富蘭克林晚生一百年,他患梅毒可是留下證據的,連維基百科都提上一筆:

梅毒:對於林肯約在1835年染上梅毒的主張是具有爭議性的,最近的醫生分析接受這項診斷,但林肯的傳記學家仍然拒絕接受。林肯的法律事務所合夥人William Herndon曾說林肯得了這病,他特別聲明「是林肯告訴我這件事」。

啊,小肉球原本想續寫酒經,主題原是馬德拉酒,並不是梅毒!大家想想看,小肉球怎麼會拿梅毒做主題呢?

馬德拉酒

富蘭克林有兩件事很有名,卻不能搬上枱面:一是他患梅毒(沒證據,僅傳說),另是他酗酒。大家必須知道,富蘭克林是很忙的人類,他什麼都愛做,什麼都做的很棒,但--當富蘭克林沒有忙著去改變世界的時候,他是抱著馬德拉酒瓶子狂灌馬德拉的,這一點不需要懷疑,老富之愛馬德拉赫赫有名!

馬德拉雖屬於葡萄酒,它卻是葡萄酒中的「加烈酒」(fortified wine),即摻加白蘭地。因此,它的濃度比一般葡萄酒高,後勁也比較強。

維基:馬德拉酒(Madeira wine)是馬德拉群島出產的葡萄牙加強葡萄酒。馬德拉酒有多種不同的類型,乾型馬德拉酒〔小肉球按:乾型指dry啦,甜味低〕可以作為開胃酒單獨飲用,而甜型馬德拉酒更多是用來和甜品一起享用。也有廉價的馬德拉酒,加入了鹽與香料,用來烹飪。...飲用馬德拉酒的理想酒杯是杯口較小而杯肚較大的玻璃杯,比如鬱金香形玻璃杯,因為這種酒杯可以有效揮發出酒香又不至於使其發散,有利於酒水複雜而豐富的口感。斟酒的時候,應該倒入1/3滿的酒。

馬德拉島是北大西洋中的小島,位在葡京里斯本西南方540哩、北非摩洛哥以西360哩,盛產釀酒的葡萄,從十六世紀就開始輸出美酒至歐洲。葡萄酒經歷遠洋航程,酒質易變,當地土人便在葡萄酒中摻加白蘭地,所以馬德拉酒屬於「加烈酒」(fortified wine)。第一批馬德拉酒是在1515年運抵歐洲,供應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的宮廷。

那時候的英國法律禁止大英帝國酒商輸出葡萄酒到新大陸殖民地--馬德拉除外,摻加白蘭地的馬德拉因此竟然在北美殖民地大為風行,風行到將近25%的馬德拉島美酒都運送到北美殖民地,風行到班傑明富蘭克林每天非把自己灌足馬德拉不可!

上圖是18世紀的飲紅酒者,Franz Laktanz Graf von Firmian (1709-1786) 繪,看倌別忘了那時候的喝紅酒都美其名為喝藥!「A sip of red win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如同維基所云,不甜的馬德拉酒款可以搭配起士當餐前開胃酒。

甜味馬德拉酒款可以搭配餐後點心,當餐後酒,一群人離開餐桌,團坐在爐火邊慢慢啜飲。下圖是馬德拉酒做的馬德拉調醬,小點心沾著吃,歐伊惜喲!

較廉價的馬德拉酒可以充當高級料酒。

《巴爾的摩太陽報》專欄作家John McIntyre替每位世界作家想出最配合他們的酒,他認為《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珍奧斯汀最適合馬德拉酒。珍奧斯汀是攝政浪漫文學的開山鼻祖,熟知攝政浪漫文學者都知道馬德拉酒老在英國攝政小說中出現,那時期的上流社會人士很愛喝它--它很優雅。

(珍奧斯汀的浪漫攝政時期)

(英國攝政時期的上流家庭餐桌)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其他
迴響(8) :
8樓.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2014/09/02 15:35

原來英國人嚴管著葡萄美酒, 只把馬德拉小島上的酒外銷給北美啊.  

看BBC 的影片 "百貨人生"裡, 中產階級 女子會享用 小酒杯的雪莉酒. 濃度稍高 甜口的雪莉酒的確讓女子喜愛.  不愛甜品的男人 就愛辛辣點的 Dry 了.

Madeira 跟美國獨立很有關係, 那時的13 "州" 殖民地沒有能力自己造酒, 完全仰賴英國 (母國) 進口, 英國不但只限制美國殖民地只能進口 Madeira, 還對它課以重稅, 那些美國革命先 "賢" 都愛喝它呀, 1668年, 美國革命先賢之一的走私大戶 John Hancock 運了一船 (嘻嘻, 船名 Liberty) Madeira, 被英國軍艦沒收, 他就聯合好朋友在波士頓大鬧一場, 那就是有名的 1668 年 Boston Wine Party.  John Hancock 嬴了, 英國總督退讓, 把他的寶貝 Madeira 還給他了. John Hancock 是美國獨立宣言 (1776) 第一個簽名的人.

有此前例, 五年後, 在 1773 年, 才有 Boston Tea Party. 

民進黨這些年在台灣鬧鬧鬧, 想學美國十三州對英國母國啦, 一直都如此. 

您說的 Sherry 酒比較甜, 婦女愛喝, Madeira 比較 dry 一點, 男士愛喝.

小肉球2014/09/02 16:12回覆
7樓. Lansing
2014/04/29 10:48

才剛喝完Hardys現又來個Madeira

如此試喝下去  我這好奇貓會不會最後變酒鬼天啊

沒關係, 喝葡萄酒喝不死人!大笑 小肉球2014/04/30 03:29回覆
6樓. 誤打誤撞
2014/04/28 17:47
請釋疑

格主

我想一定是我太清純了

可是我真的不懂

那句諺語裡的Apple跟逛窯子的關聯是甚麼?

可不可以明說?

是指那裏還是甚麼事情啊?

沒有太多深義.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是富蘭克林的話, 他說的.  後人打趣他, 說: 老富啊, 你這麼講, 是不是天天逛窰子, 天天偷吃禁果 (apple), 天天那樣地 exercise, 就能讓醫生遠離您佬啊.

小肉球2014/04/28 18:15回覆
5樓. ‧新月‧
2014/04/28 17:18
拿走一張圖

沒關係, 小肉球的圖都從網路抓來, 本來就不屬於自己.  是那張送花的圖嗎?

還想向新月請教呢!  畫題 "Sweets To The Sweet" 的中文該怎麼講才好呢?  

The Sweet: 甜心.  

Sweets: 甜甜的糖果.

男的送花, 花指甜到心坎裡的禮物, 花對應女的身旁那小盤糖果.

甜花送甜心?  香花送甜心?  

小肉球2014/04/28 18:10回覆
4樓. 烏拉瑰本尊在此
2014/04/28 13:16
管住老二,顯然比研發困難。

富蘭克林患梅毒僅為民間傳說, 並無事證.  但小肉球納悶, 沒人恨他造他謠造到流傳至今日, 清朝的雍正皇帝就是被很多人恨, 恨到拼命造謠, 像 "立于四皇子" 的篡位的謠.  因此, 小肉球無法完全排除富蘭克林感染梅毒的可能性, 但也不能完全相信.

林肯則不同, 確實有時人指出.  他的妻子 Mary Todd 兇悍無比, 性情失常, 當白宮第一夫人時把白宮鬧到天翻地覆, 林肯被 henpecked 超厲害, 也百般忍耐.  許多人都說林肯如此忍讓她的無理行為, 是因為 "虧欠" 於她.  

小肉球2014/04/28 18:04回覆
3樓. AL
2014/04/27 23:20
奸笑(呵呵、嘿嘿)

小肉球2014/04/28 04:26回覆
2樓. OOPs
2014/04/27 22:57
Franklin能完成這麼多的功業的必要條件一定是精力過人。是以經常需要找地方發洩發洩。富老再天縱聖明在他的那個時代對性病的了解跟防範仍然有限。不幸中標可謂風流而不減其盛名。

完全同意!  他得不得性病, 與他的超人成就無關.

他這人實在太 "恐怖" 了, 做什麼都能夠做得如此出色, 興趣多方面 -- 他是我們現代學制中的 "博士" 的最佳對照反諷.

小肉球2014/04/28 04:25回覆
1樓. 老書袋
2014/04/27 22:02
對富蘭克林的聖人作為形象卻因你的梅毒說而有些些打折,希望只是傳說啦。

富蘭克林: 民間傳說啦!  找不到證據.

林肯: 不只民間傳說, 有找到人證, 並非空穴來風.

小肉球2014/04/28 04:22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