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修〈醉翁亭記〉學習評量 |
|
|
||
一 |
、注音、國字: |
|
|
1. |
巖穴「暝」: 2.陰「翳」: 3.山「肴」野「蔌」: |
|
4. |
「晦」暗: 5.「筍」乾: 6.畫「荻」學書: |
|
7. |
傴僂: 8.瑯琊: 9.智「僊」: |
|
10. |
林「壑」: 11.繁「陰」: 12.「弈」者勝: |
|
13. |
林「霏」開: 14.香「洌」: 15.射者「中」: |
二 |
、摘釋、解釋: |
|
|
1. |
山「肴」野「蔌」: 2.潺潺: 3.雲歸而巖穴暝: |
|
4. |
飲少輒醉: 5.太守之「樂其樂」也: 6.泉香而酒「洌」: |
|
7. |
已而: 8.林壑: 9.提攜:牽引而行;此指 |
|
10. |
非「絲」非「竹」: 11.峰「回」路轉: 12.有亭「翼然」: |
|
13. |
觥籌交錯交錯: 14.傴僂:彎腰駝背;此指 15.得之心而「寓」之酒: |
|
16. |
「起坐」而喧嘩者: 17.自「謂」: 18.「弈」者勝: |
|
19. |
野芳發而幽香: 20.佳木「秀」而繁「陰」: 21.「蔚然」而「深秀」: |
|
22. |
太守「謂」誰:通: 23.日出而「林霏」開: 24.若夫: |
|
25. |
陰翳: 26.頹然:形容: 27.「名」之者誰: |
|
28. |
太守之樂「其」樂也:指滁人。 29.風霜高潔:秋風清爽,霜色潔白。 |
|
30. |
峰回路轉:山勢 ,山路 。 |
|
31. |
水落而石出:山澗水位降低,澗石露出水面。 |
|
32. |
佳木秀而繁陰: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蔭。 |
三 |
、改錯: |
|
|
1. |
射奕之樂: 2.前乎後應: 3.宴憨之樂: 4.飲少謫醉: |
|
5. |
峰回陸轉: 6.倉顏白髮: |
四 |
、填充: |
|
|
1. |
宋仁宗慶曆五年,歐陽脩因支持( )的革新主張,得罪守舊派,被貶為滁州知州;慶曆六年作〈醉翁亭記〉。( )作〈岳陽樓記〉,亦在慶曆六年。答案:范仲淹。范仲淹。 |
|
2. |
歐陽脩少年時曾得( )殘本,苦心探索;其後遂以倡導( )自任。其文以明道致用為本,平易流暢,情韻( )。又長於詩詞,風格( )。答案:《昌黎文集》。古文。綿邈。清麗婉約。 |
|
3. |
歐陽脩,字永叔,號( )、( )居士。宋仁宗中進士。卒諡文忠。答案:醉翁。六一。 |
|
4. |
〈醉翁亭記〉一文以( )字貫串始終。除了「剝殼見筍」的手法、( )相間的句式,從頭到尾使用「………(者)………也」的句式;( )個「也」字和二十五個( )字,使全文形成回環往復的韻律,構思巧妙。答案:樂。駢散。二十一。而。 |
|
5. |
請依照〈醉翁亭記〉內容,在括弧中填寫出適當的詞語。 |
|
6. |
歐陽脩著有兩本史書:一是與宋祁合纂之( )、一是( )。答案:《新唐書》。《新五代史》。 |
|
7. |
〈醉翁亭記〉一文選自( )。旨在記( )上的山水之美、宴遊之樂………。是歐陽脩貶為( )知州時所作。答案:《歐陽文忠公全集》。醉翁亭。滁州。 |
|
8. |
〈醉翁亭記〉第二段中寫醉翁亭朝暮、四季不同的景色。請依照文中詞句,寫出朝暮、四季不同的景色。 |
五 |
、選擇題: |
|
C |
1. |
下列選項「」內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
A |
2. |
〈醉翁亭記〉末段言:「夕陽在山,人影散亂」,是形容「太守歸而賓客從」的景象。那麼「樹林陰翳,鳴聲上下」又是形容什麼畫面? |
B |
3. |
〈醉翁亭記〉第一段的描寫是由物到人,自外而內,層層遞進;請問其描摹的順序應是: |
B |
4. |
「□回路轉、針□相對、□火連天」,以上各個詞語,所應填入的字依序是: |
C |
5. |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謂: |
A |
6. |
「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此句是描寫瑯琊山中的什麼景色? |
C |
7. |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此句中,共有幾個「動詞」? |
B |
8. |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此句意謂: |
C |
9.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間也」,句中缺空的詞語下列那一項是正確的? |
C |
10. |
下列「 」中的字,何者不是「轉品」? |
B |
11. |
下列引號中的「其」字,何者不是「代名詞」? |
B |
12. |
下列句子,何者有「山水之美令人醉」的意思? |
C |
13. |
下列何句,可以點明「醉翁亭」的位置? |
D |
14. |
下列何者不是〈醉翁亭記〉一文的特色? |
A |
15. |
下列何者不是對偶句? |
A |
16.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D |
17. |
以下「 」中的詞語,何者不是「借代」修辭? |
D |
18. |
以下引號中的「名」字,何者不是動詞? |
B |
19. |
以下各句,其「 」中的字;第一個為「動詞」、第二個為「名詞」的選項是: |
C |
20. |
以下何者不是〈醉翁亭記〉的文意? |
B |
21. |
以下何者不是歐陽脩的著作? |
B |
22. |
以下何者不屬「層遞」筆法? |
C |
23. |
以下何者為「酒器」? (A)弈 (B)籌 (C)觥 (D)射。 |
D |
24. |
以下的「疊字」,何者不可形容「水」? |
D |
25. |
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
A |
26. |
以下詞語,何者不能用來形容「樹木枝葉的茂盛」? |
D |
27. |
甲、束髮。乙、傴僂。丙、蒙稚。以上詞語的含意,「自幼至老」排列依序為: |
C |
28. |
在〈醉翁亭記〉一文中,歐陽脩如何說明其自號為醉翁的原因? |
C |
29. |
有一個「ㄩˇ」僂的老「ㄩˋ」,正走在崎「ㄑㄩ」的小路上。請問將三個注音寫成國字後,依序應是: |
A |
30. |
有關韓愈與歐陽脩,以下何者為誤? |
A |
31. |
何者是描寫「瑯琊山」的景致? |
C |
32. |
關於〈醉翁亭記〉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D |
33. |
關於歐陽脩之敘述,何者正確? |
D |
34. |
關於醉翁亭之敘述,何者正確? |
|
六 |
、複選題: |
C |
1. |
請選出正確者: |
A |
2. |
下列「人名與稱號」的配對,何者正確? |
B |
3. |
以下何者為「同義詞」? |
A |
4. |
引號中的詞語,何者為「借代」格? |
|
七 |
、閱讀測驗: |
|
|
脩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節錄自歐陽脩〈豐樂亭記〉) |
|
|
翻譯:我來到這裡,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閒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後,於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遊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採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颳風落霜結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那時)又慶幸遇到民眾為那年穀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於是為此根據這裡的山脈河流,敘述這裡風俗的美好,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於這太平無事的時代。說起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範圍內的事。於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為這座亭子命名。 |
B |
1. |
由此段可知,歐陽脩取名為豐樂亭的原因何在? |
D |
2. |
此文中亦如〈醉翁亭記〉一般,寫出了「四季景色」,請問是以下那一句? |
A |
3. |
「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意謂: |
C |
4. |
此文中未曾提及什麼? |
D |
5. |
文中,歐陽脩除了欣賞此地的「四時景色、豐年民樂」之外,他還稱讚了什麼事? (A)交通之便 (B)教育普及 (C)登山之樂 (D)風俗之美。 |
精選
158.歐陽修〈醉翁亭記〉學習評量
2014/10/11 20:07
瀏覽4,266
迴響0
推薦13
引用0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