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乃位於烏魯木齊市區的小山丘(海拔約
紅山塔,為了鎮住惡龍建於清乾隆53年(1788年),是個歷經了兩百多年的古蹟紅山是烏魯木齊的特徵,主峰海拔
下圖就是站在至高點上鳥瞰烏魯木齊市區
下圖中天山山脈迷濛動人的懸在遠處 隱約見着博格達峰
一尊林則徐的塑像聳立在烏魯木齊至高點上,,林則徐在廣東銷毀鴉片(1839年6月)後,道光皇帝與其他無能官員後續一連串的昏庸決策居然導致林則徐成為所有失敗責任的承受者,也因而被革去兩廣總督一職(1840年),後流放新疆伊犁惠遠城(1842年),負責開墾包括南疆在內的邊疆荒地。而吐魯番的坎兒井就是林則徐在原有水利設施基礎下改造推廣才形成目前規模(因此亦稱“林公井”)。
在挫折中仍有造福百姓之心,他為自己留下後名。
石碑所刻即是林則徐作
下圖中 "禁毒銅鼎" 標示著一百七十年前的真知灼見
紀曉嵐亦曾被貶至烏魯木齊(1769/2~1771/2,當時的烏魯木齊應該叫作迪化),後來他的著作“閱微草堂筆記”中有多篇提及烏魯木齊的風土民情與民間故事,在紅山公園的對面人民公園,(1921年)建了閱微草堂以紀念紀曉嵐與烏魯木齊的因緣。另一位歷史人物左宗棠也和新疆有著密切關係,當年鞏固大西北免於被俄國蠶食鯨吞的功勞應該歸於他,但是站在回族立場上,卻總覺得是被征服,而無法感激的。
烏魯木齊的城市再造在全球化浪潮下,建築已漸趨現代化,但是隨處可見的維吾爾族居民,男士帶著小圓帽、女人裹著頭巾穿梭於街市;還有大西北特有的瓜果、囊、烤羊串等販賣,構成一幅幅在地化的街景,這種文化刺激還是吸引我對這城市的好奇。而在紅山公園閑逛,仍將雙眼瞄向那不同族群的舉手投足間。曾試著想尋找漢人與維吾爾族群聚的畫面,那種族群合諧共處的鏡頭,但始終是失望的。
烏魯木齊正以難以想像的腳步快速前進,最艱難的努力仍會是人權的尊重與包容。
- 3樓. CDOK 竹籬笆 野孩子的春天2011/08/19 20:15危厄難掩實臣心
- 2樓. 浮生2011/08/02 23:55移民實邊
哇~地理上的新疆省耶
烏魯木齊的市容看來還蠻現代的
說到族群相處
這裡的回漢間仍存一定之敵意
中共當局為強化對此之控制
不但鐵道深入、更採移民實邊政策
現在回漢人口比例非常接近
回人想獨立已是不可能之事了
- 1樓. 東村James2011/08/02 01:14尊重
族群的和諧﹐還是需要時間﹐需要強勢者尊重弱勢者才能有所改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