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窯燒紅磚牆以其立體木棉樹造型與精湛紅磚工藝,成為金門最具文青氣息的打卡景點,完美融合藝術、歷史與社區再造。無論是拍照留念、探索聚落巷弄,還是了解瓊林的文武傳奇,這面牆都是不可錯過的亮點。
瓊林聚落歷史與背景
起源與命名:
瓊林原稱「平林」,因聚落初建時樹木茂盛,遠望如林而得名。南宋時期,蔡氏始祖蔡十七郎贅入平林陳氏家族,開啟蔡氏繁衍。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7),進士蔡獻臣受明熹宗賞識,因「平林」名稱過於樸素,皇帝賜名「瓊林」,寓意人文薈萃,成為「御賜里名瓊林」的榮耀,沿用至今。
人文鼎盛:
瓊林自明清以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孕育六進士、六武將、七舉人,蔡獻臣、蔡貴易父子為「父子進士」,蔡攀龍為「九三提督」,被譽為「文武世家」。
戰地歷史:
1949年國共戰爭後,瓊林因位於金門島中央,地理位置關鍵,成為軍事要地。聚落內建有大量軍事設施,如瓊林戰鬥坑道與民防館,成為金門最大的民防戰鬥村,展現戰地文化特色。
金門島中部的瓊林,這裡是金門規模最大古厝聚落。過去因為人才輩出,明熹宗御賜里名為「瓊林」,在當時只要有人中進士,就會建造一座宗祠,所以在瓊林大大小小的宗祠就有6座之多,號稱「七座八祠」,可說是金門島上宗祠最多的聚落,是許多遊客前來尋覓的熱門景點。瓊林典故《金門縣志》〈蔡獻臣傳〉記載,明熹宗天啟年間,閩省巡撫鄒維璉以蔡獻臣學問純正,奏請「御賜里名瓊林」。故明熹宗天啟五年,自此是塊聖旨匾額懸掛於瓊林六世樂圃宗祠正殿中,「瓊林」里名因而沿用至今,百代長存,萬古流芳。
瓊林聚落主要景點
瓊林戰鬥坑道:全長1413公尺,深6公尺,設12個出入口,貫穿全村,為金門最大的民防坑道。坑道部分開放參觀,展示戰地歷史與軍事設施,體驗地下防禦系統。
瓊林民防館:距離聚落中心36公尺,展示民防戰鬥村的歷史文物,如軍用品與防空洞設施,適合了解金門戰地文化。
鑲壁風獅爺:位於聚落巷弄牆面,為金門最小的風獅爺,造型古樸,鑲嵌於牆內,具避邪化煞功能,是拍照打卡熱點。
蔡氏家廟與宗祠群:家廟與十一世宗祠為核心景點,建築雕刻精美,適合探尋宗族文化與閩南建築工藝。
瓊林風獅爺:聚落內外設有多尊風獅爺,守護村落平安,造型各異,增添文化趣味。
瓊林聚落建築特色
宗祠建築:瓊林擁有七座八祠,為金門之最,包括蔡氏家廟、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國定古蹟)、坑乾六世宗祠等。
蔡氏家廟:始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為蔡氏總祠,後壁鑲嵌泉州青斗石雕,工藝精湛。每年春秋祭祖在此舉行,展現「活的閩南文化」。
十一世宗祠: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間三進二過水四合院,格局嚴謹,為國定古蹟,見證蔡氏宗族輝煌。
閩南古厝:聚落內古厝多為「梳式佈局」,背山面水,紅磚瓦房與燕尾脊設計,展現閩南建築美學。部分古厝改建為民宿,如瓊林153號民宿,保留傳統風貌。
防禦設施:因盜匪與戰亂,聚落內建有銃樓與防禦牆,部分古厝設鑄鐵窗與尖刺,兼顧居住與守禦。
瓊林窯燒紅磚牆位於金門縣金湖鎮瓊林聚落,是金門近年來最熱門的旅遊打卡景點之一。這面充滿藝術氣息的牆面以傳統窯燒紅磚工法打造,呈現一棵花團錦簇的立體木棉樹,融合在地文化與創意,成為瓊林聚落活化再造的代表作。
瓊林窯燒紅磚牆歷史與背景
創建時間:2017年(民國106年)。
創作緣起:
瓊林聚落為金門規模最大的傳統聚落,但隨著人口外流與建築老化,部分牆面顯得破舊。金門藝術家吳鼎信與其子女(吳杏子、吳子魁)擔任瓊林社區規劃師,看中聚落內一處位於瓊林公園旁的18公尺長、3公尺高的水泥牆,認為其與周邊古厝、民宿及宗祠的傳統氛圍格格不入,於是發起改造計畫。
製作過程:
吳鼎信帶領60多位瓊林居民與志工,耗時兩個月,利用傳統窯燒紅磚工法,將約1000朵木棉花與500多片樹葉手工壓制並逐片貼上牆面,打造出立體的木棉樹牆。牆面於2017年7月28日正式發表,迅速成為金門旅遊新地標。
文化意義:
牆面不僅美化聚落環境,還融入瓊林的歷史故事。吳鼎信在牆上刻寫明熹宗御賜「瓊林」里名的由來,以及聚落明清兩代「6進士、7舉人、15貢生、6武將」的輝煌人文,展現瓊林「文武世家」的驕傲。
吳鼎信與一對子女帶著5、60名社區夥伴,每天清晨5點工作到晚上8、9點,歷經兩個月時間,終於將1朵朵木棉花,布滿兩面高3公尺、總長18公尺的水泥牆上,也讓這座水泥牆面,重新賦予生命力。
瓊林窯燒紅磚牆特色
藝術設計:
造型:牆面以木棉樹為主題,紅似火的木棉花與綠葉交織,立體感強烈,彷彿一棵永不凋零的巨樹盛開在古厝巷弄間。牆高3公尺、長18公尺,氣勢恢宏。
工藝:採用傳統窯燒紅磚工法,每片紅磚與花葉均手工製作,歷經高溫燒製,質感細膩,色彩鮮明,展現金門匠人精神。
視覺效果:木棉花牆從不同角度觀賞皆具美感,立體花朵與牆面陰影隨光線變化,增添層次感,適合日拍與夜拍。
文化元素:
牆面文字記錄瓊林聚落歷史,如蔡氏宗族的文武成就與「三落厝」建築特色,結合藝術與教育功能,讓遊客在拍照之餘也能了解在地文化。
打卡熱點:
自亮相以來,紅磚牆因其唯美外觀與IG風格,登上金門必拍景點排行榜,吸引大量年輕遊客與網美前來打卡,堪稱「瓊林鄉親的驕傲」。
瓊林窯燒紅磚牆旅遊資訊
地址:金門縣金湖鎮瓊林里153號(瓊林寄民宿對面)。
交通方式:
租車/機車:從金城鎮出發約15分鐘車程,推薦金豐租車,聚落內無專用停車場,建議停於瓊林戰鬥坑道前(約200公尺),沿巷弄步行前往。
公車:搭金門公車至「瓊林」站,步行約5-10分鐘,詳細時刻表可查詢金門縣政府公車動態資訊系統。
步行/自行車:聚落巷弄狹窄,適合步行或租自行車,搭配地圖導覽更方便。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戶外景點)。
門票:免費。
建議停留時間:25-30分鐘,適合拍照與欣賞牆面細節。
最佳遊覽時間:春季(3-5月)與秋季(9-11月),氣候舒適;清晨或傍晚光線柔和,木棉花牆更顯立體。
注意事項:
夏季炎熱,攜帶防曬用品與飲水。
牆面位於巷弄,Google地圖定位可能不精確,建議沿瓊林寄民宿或保護廟尋找。
尊重居民生活,勿喧嘩或損壞牆面。
旅遊建議
半日遊行程:
早晨抵達瓊林聚落 → 參觀窯燒紅磚牆,拍攝木棉樹牆 → 尋訪鑲壁風獅爺與其他風獅爺 → 探索瓊林戰鬥坑道與民防館 → 參觀蔡氏家廟與十一世宗祠 → 午餐於金湖鎮享用山西拌麵 → 下午前往太湖遊憩區或沙美老街。
拍照秘訣:
穿淺色或鮮豔服裝(如紅色、白色),與紅磚牆的木棉花形成對比,照片更吸睛。
黃昏時分拍攝,夕陽光影讓花朵更立體;夜間牆面有燈光,別具氛圍。
建議從不同角度(如正面、側面、低角度)捕捉牆面細節,凸顯立體感。
周邊景點
瓊林窯燒紅磚牆位於瓊林聚落核心,周邊景點豐富,適合半日遊:
瓊林蔡氏家廟(79公尺):元代興建的蔡氏總祠,青斗石雕精美,展現閩南宗族文化。
瓊林戰鬥坑道(約200公尺):全長1413公尺的金門最大民防坑道,展示戰地歷史,地址為金湖鎮瓊林236-1號,開放時間08:00-12:00、13:30-17:30。
鑲壁風獅爺(巷弄內):金門最小的風獅爺,鑲嵌於牆面,古樸可愛,是另一打卡點。
瓊林民防館(約100公尺):展示民防戰鬥村文物,體驗金門軍事歷史。
瓊林風獅爺:聚落內多尊風獅爺,造型各異,守護村落平安。
KKday與klook知名旅遊平台預購各項服務,超多方案與優惠,方便又省時。
金門旅遊景點圖文.請點選如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