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國小位於中華民國金門縣金城鎮水頭聚落,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校舍建築,建於1932年,曾是金門規模最大的僑辦小學,目前已不再作為學校使用,而是轉為金水學校展示館,並於2003年3月31日登錄為金門縣歷史建築。
歷史背景
創建緣起:水頭聚落的黃氏家族自古重視教育,早在1921年便在家族家廟內設立私塾,並創辦「第二區第四國民學校」。隨著學生人數增加,家廟空間不足,黃氏家族於1927年發起建校計畫,向印尼華僑募資,由黃金專、黃嘉平、黃廷參等人負責募款與經費管理,黃獻量則主持建校事宜。
建築過程:1929年,黃氏家族購得建地,校舍藍圖由時任校長唐逢祥繪製。1931年動工,聘請同安縣及本地匠師建造,於1932年完工。
歷史變遷:建成後,金水國小成為金門最具規模的洋樓小學。1950年代,國軍曾佔用校舍,胡璉將軍在此興辦「怒潮士官學校」,直到1958年才歸還校方。因少子化影響,學齡人口減少,金水國小後遭併校,校舍不再作為教學用途。1999年,金門國家公園整修校舍,後作為銘傳大學金門校區的一部分,現為展示館。
金水國小曾經是金門最新、規模最大洋樓小學
校門上的 A 字形:在西方 A 是代表優等的,為了鼓勵學生努力求學,求取最好的成績。
金水國小門面、展翅高飛的老鷹,表達每位出洋客的心中,都背負著遠渡重洋的辛酸以及離鄉背井的鄉愁,在付出汗水與淚水之後,期待有一天可以飛黃騰達。展翅的老鷹,正代表這種盼望。。
建築特色
格局與風格:金水國小採用傳統書院「回」字型平面格局,俗稱「番仔厝」,為一層樓高的洋樓建築,面積約631平方公尺。建築本體以磚牆和石板條砌成,屋身為硬山擱檁結構。
中西合璧:正面山牆融合中西建築元素,飾有精美雕刻、花草與天使泥塑,牌樓上以英文字母「A」作為裝飾,展現洋樓特色。建築以磚砌圓柱為亮點,規劃完善,中為講堂,四周為教室,後方設有教師宿舍。
保存現況:校舍經整修後保存良好,現作為金水學校展示館,展示金門僑鄉文化及早期居民海外奮鬥的歷史。
展示館功能
展示內容:金水學校展示館聚焦金門居民「落番」(出洋謀生)的歷史,呈現他們離鄉背井的辛酸與對家鄉教育的貢獻,反映金門僑鄉社會的形成。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8:30至下午5:00(農曆除夕休館)。
導覽服務:每日提供6場次固定解說(09:00、10:00、11:00、14:00、15:00、16:00)。
影片播放:館內輪播《中西合壁的僑鄉文化》與《落番》等影片,介紹金門僑鄉歷史(可容納50人座位)。
紅磚搭建圓柱,取諧音「專注」之意
水頭聚落的黃氏家族相當重視教育,隨著聚落裡學生增多,原本作為講堂的家廟場地不敷使用,黃氏家族於是提議興建學校,由水頭鄉僑共同出資,於西元1932年興建金水國小。於民國二十一年落成。
國二十六年,金水國小因日軍登陸金門即停辦,被日軍徵收為野戰醫院。迄三十、三十一年一度復校。台灣光復後,金水國小又在民國三十五年復校。民國三十九年,金水國小復校,並更名為「金水國民學校」,由私立小學而為公立國民學校,實施義務教育。民國五十七年時,更名金水國民學校為「金水國民小學」。民國六十三年全縣國小裁併,「金水國民小學」裁撤,並成為賢庵國民小學金水分校。民國六十五年金水分校改屬古城國民小學金水分校。
金水國小在民國七十五年因人口大量外移而卸除教育功能,正式走入歷史。荒廢了十多年後,民國八十八年由金門國家公園接手整修,現在已經恢復到最初的樣貌,並且開放為展示館,以出洋客與水頭聚落為展出主題。
內部以紅磚堆疊出圓柱,這些圓柱都是在福州燒好再運來金門使用。每根柱子的頂、底都有四方形角飾。有一說是當時農業社會,為防老鼠爬柱上樑所設。
昔日教室重現、僑鄉及海外的教育
金水國小校內保留了昔日課堂原貌,課桌的桌面有斜度、可以掀開放置書包與課本等物品,椅子是兩人座的木條長型椅。
僑鄉的故事、僑鄉婦女的處境
牆壁上詩句,充分描寫僑鄉婦女的心情與處境
【長相思,閨怨深,夫戍邊關絕書音,倚闌干,淚滿襟,惟中隻影單,香夢無處尋,對鏡憐瘦影,最苦閨中心】
白底黑字的閨怨詩在金水國小牆上,字字句句彷彿淚漬未乾,數不盡長夜,熬不完相思,這群家後守著夢想,守著島嶼,盼著遠渡重洋的夫婿能早日衣錦返鄉。
清末民初,金門子弟紛紛經廈門轉往南洋工作,待事業有成後,便僑匯回鄉蓋起大厝。當時南洋地區正盛行巴洛克式洋樓建築,因此在金門蓋起了不少巴洛克式洋樓。金門鄉僑子民以歸故鄉為榮,而「炫耀鄉里最直接的方法,是住屋的建築」,故聘請當地畫師繪製當時流行之建築主體,回鄉後按圖索驥重新打造洋樓,以銘顯家族之光。《台山縣僑鄉志》亦載:「華僑回國三大事:取新婦、起屋和買田」;建大厝、祠堂、書齋、墳墓,方謂完成人生的大事,稱謂『全福』。而「大屋住滿丁、祠堂祭祖先、書齋設學堂、整建祖墳地」:就是金門人所謂『光前裕後』的典故。
188年歷史【存德藥房】1949年之前,「存德」是金門幾家提供僑匯服務的民信局。「民信局」是一種私營的營利機構,業務包括寄遞信件、物品、經辦匯兌,從前郵匯不便,與在南洋等地工作的金門人,大多透過民信局將錢送回金門。
後來郵局等金融機構的出現,使民信局便漸漸沒落,存德在1949年國軍轉往金門後即停止經營僑匯的業務,繼續其中藥的老本行。
清末民初,金門變成南洋華僑輸出站,他們這群『出洋客』、『落番』時提的行李箱,滿面風霜地保存在金水國小改建的僑鄉文化展示館內。這些僑民離鄉背井到南洋打工,賺錢就匯回金門蓋房子,資助故鄉修路、建學校,金水國小就是僑民光宗耀祖,回饋鄉里的象徵。這些洋樓包含英、法殖民者在南洋的建築風格,以及金門本地工匠的技藝手法,再融合金門特殊的傳統聚落,流傳至今,除了戰地風光之外,已經變成金門最重要的文化財。
旅遊資訊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民生路60號
電話:(082)325640~1
開放時間:每日08:30-17:00(農曆除夕休館)。
建議停留時間:約30-60分鐘。
導覽服務:每日6場次免費定時導覽(09:00、10:00、11:00、14:00、15:00、16:00),建議參加導覽以深入了解校舍歷史及僑鄉文化。
交通建議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民生路60號。
自行前往:
租車/機車:金門交通便利,租賃機車或汽車適合自由行,停車場位於水頭聚落附近。
計程車:金門計程車服務普及,可從金城或金門機場直達。
公共交通:
搭乘金門公車(金城線或水頭線),於「水頭聚落」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公車班次較少,建議查詢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時刻表。
旅遊巴士:參加金門當地旅行團,多包含金水國小及水頭聚落,適合無自駕需求的遊客。
注意事項
服裝與天氣:金門四季溫差大,夏季炎熱(建議攜帶帽子、防曬),冬季多風(建議穿保暖外套)。參觀校舍需步行,建議穿舒適鞋。
預約導覽:團體遊客(10人以上)建議提前聯繫金門國家公園(電話:082-325640)預約導覽。
KKday與klook知名旅遊平台預購各項服務,超多方案與優惠,方便又省時。
金門旅遊景點圖文.請點選如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