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上祖不了。殃及兒孫。
一著機先用得親。可憐窮子眼無筋。
好爵自縻林下士。橫財不富命窮人。
前箭雖輕後箭深。離弦性命即消殞。
醒來又把金鍼刺。始識從前病不輕。
靈山旱地紅蓮發。白眉老翁笑不歇。
轟轟洪韻震東西。八萬迷徒猶未瞥。
項上鐵枷三百斤。分明有理不容伸。
默然雞足峰前坐。猶把金襴誑後人。
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
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聽到了偏執一端的言辭,就知道其人的心如何被遮蔽;
聽到了汪洋恣肆的言辭,就知道其人的心如何陷溺;
聽到了淆亂是非的言辭,就知道其人如何遠離正道;
聽到了支離閃爍的言辭,就知道其人如何窮於應對。
模糊迴避原來很可怕(張大春)
大選電視辯論會是個話題,會後一般議論不外是馬英九火力全開,蔡英文迴避問題,宋楚瑜說什麼都不太重要。
無論試圖在電視辯論這個秀場上吸引或鞏固什麼樣的選民,蔡英文過去一周以來不斷使用模糊的語言為民進黨無中生有的「兩元柿子」作辯護的時候,已經充分暴露了她無意於從事真正的、有意義的「辯論」。社會大眾都在期待著她把話說清楚,她卻試圖朝更深的五里霧中墜去。
古代思想家善辯之尤者是孟子,他的政治論理往往圍繞著一個基本命題:如何透過言詞看穿為政者的用心。於是有:「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的論證。這也是為什麼他強調「知言」──宛如提醒著2300年以後無時無刻不在面對政客打口水戰的現代公民──「聽到了偏執一端的言辭,就知道其人的心如何被遮蔽;聽到了汪洋恣肆的言辭,就知道其人的心如何陷溺;聽到了淆亂是非的言辭,就知道其人如何遠離正道;聽到了支離閃爍的言辭,就知道其人如何窮於應對。」這是我們從念中學的時候就琅琅上口的一段話:「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農民母親引喻失義
事實已經很清楚:民進黨為了打擊對手,造作不實的柿價廣告,傷害農民的現實利益,蔡英文卻依舊面不改色地自喻為農民的母親。如果真用她自己打的那個所羅門王斷案的比喻,要把看起來身分不明的孩子一撕兩半的,卻是這個只知選戰攀誣、不肯實心認錯的政黨。
在斷案的所羅門王那裡,將孩子一分為二,本來只是出於明智先見的恫嚇,究實以論,「水果月曆」才是「撕孩子」的具體傷害,這還是由民進黨發動的,然而蔡英文顛因倒果的遁辭,非徒引喻失義,還暴露了真實而深刻的冷酷,這難道不是「汪洋恣肆」、「淆亂是非」嗎?
時人論蔡英文,盡道其模糊、迴避,但是真正值得申論的是:模糊、迴避的內在又是什麼?就在電視辯論之前一日,蔡英文忽然沒來由地開出一張支票:勝選後將成立「兩岸對話工作小組」,透過不同管道進行多方面對話溝通,增進兩岸的理解與互信,並為執政後兩岸正式協商鋪路。
試問:這「兩岸對話工作小組」和現有的兩岸協商機制有什麼不同?要處理的具體實務又有什麼樣的差異?還是兩岸對話在既有的基礎上有什麼明顯的不足?這些值得申論的課題,都在電視辯論會上徹底消失,蔡英文在恰可以大展唇舌、鳴鼓而攻之的論壇上如此健忘、如此退縮,這難道不是「支離閃爍」嗎?
過去一年來,民進黨多少次提出要馬政府表態是否特赦陳水扁,蔡英文卻矢口不談她就同一問題是否也有任何清楚的立場。而稍早時在勾搭陳盈助的話題上一再炒作馬英九不夠清白,未料這一記回馬槍卻失察失算,非但暴露了、也打擊了自己黨內的地方人脈,鬧得群醜現形,爭說陳盈助「原來是好人」。
這樣對於政敵之明察秋毫,對於同黨之不見輿薪,在見獵心喜的躁進魯莽中,難道不是徹底暴露了她和她的黨「偏執一端」嗎?
相較之下,我還覺得宋楚瑜的副手林瑞雄說他「受到電磁波攻擊」比較值得回味;此事雖然無稽,倒還顯得有一點起碼的真誠;那是卑微小人物直觀的恐懼。坦白說;我在電視螢光幕上看到蔡英文支吾其詞、不知所云的時候,就有這種受到電磁波攻擊的恐懼。
作者為作家 張大春《果然有話》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