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 尼泊爾 - 卍 釋迦牟尼佛 卍 的母國,世界上only以意識形態為新民主主義(→ 共產社會主義)國家 💓2014全球最大的..
2015/04/27 01:21
瀏覽61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  

 

 

尼泊爾是亞洲的古國之一。約為公元前563年,釋迦牟尼出生於

今天尼泊爾的

藍毗尼迦毗羅衛國境內,釋迦牟尼的教導稱為佛教。 

 

尼泊爾南亞山區內陸國家,位於喜瑪拉雅山脈,北與中國西藏自治區相接,其餘三面與印度為鄰。薩加瑪塔峰(珠穆朗瑪峰)是全世界最高的山峰。

原為君主制2006年國會凍結了國王賈南德拉的權力,2008年正式通過憲法修正案,廢除君主制改國號為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尼泊爾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意識形態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新民主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提出的關於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無產階級領導民主革命的理論,曾經是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內容。毛澤東當時認為在實行共產主義之前,必須先經過新民主主義這一過渡性的階段...

 

新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革命的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按照這種理論,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之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中共取得政權前的這一段時期都被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期間經歷了北伐戰爭(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戰爭(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和解放戰爭(1945-1949年)四個歷史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清晰版]走进台湾 2015 05 02 视中国强敌!奥巴马养敌自重!差使安倍战纪!

南京大屠殺... & 尼泊爾強震...  

1814年,尼泊爾與英屬印度發生戰爭,尼泊爾戰敗。次年尼泊爾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塞格里條約英語Sugauli Treaty」,把南部大片土地割給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內政和對外貿易方面接受英國的監督。

王丰:2014年8月,印度撥款7百多億人民幣建立一支約有4萬人/4個師編制的廓爾喀傭兵部隊(廓爾喀是尼泊爾的一個飆悍善戰的部族);新加坡的星光部隊裡亦有廓爾喀傭兵

 

錫金王國:中國古籍中,錫金名為哲孟雄
錫金王國在1642年至1975年間是一個獨立國家,由世襲的卻嘉(國王)統治。1861年成為英國保護國,1950年又成為印度保護國。1975年在印度的主導下,錫金舉行全民投票,廢除錫金王國,並且加入印度,成為印度的錫金邦
 
1788年尼錫戰爭爆發,尼泊爾的廓爾喀軍隊入侵錫金,攻占錫金當時的首都拉達孜,錫金國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廓爾喀軍隊繼續向西藏推進,一度占領整個後藏並洗劫班禪喇嘛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結果達賴與班禪向中央政府請求援軍。乾隆皇帝先後兩次用兵,最後由福康安海蘭察統率清軍於1791年將廓爾喀人全部逐出西藏,並越境追擊至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城郊。廓爾喀軍隊在挫敗清軍前鋒獲得小勝後請降,從此成為中國的藩屬,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後一戰。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爾喀戰役尼泊爾
1792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再次侵入西藏。清政府命福康安等率兵入藏,敗廓爾喀兵。清兵凱旋之際,乾隆帝回憶即位後在邊疆地區建立的十大武功,因作《十全記》以紀其事:「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乾隆帝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尼泊爾 廓爾喀王國:

17世紀中葉廓爾喀人興起,在西部甘達基河沿岸建立了一個小王國(沙阿王朝的前身),1768年,巴里斯威·那拉揚·沙阿統一了尼泊爾地區,結束了加德滿都谷地三城分地割據的狀態。尼泊爾語——西部地區的一種印歐語系語言,代替了尼瓦爾語成為官方語言。

國力強盛的廓爾喀於1788年和1791年兩次入侵西藏,最終被軍擊退,史稱「廓爾喀之役」。戰後廓爾喀同清廷和解,成為清朝的屬國,向清朝皇帝稱臣進貢。而英屬東印度公司在佔領印度後,漸漸向北進發,經常侵略哲孟雄不丹等小國。所以,廓爾喀和清朝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宗藩關係,以遏制英國的侵略。自清朝中葉後國勢衰弱,清廷被內憂外患所困擾,無暇理會外藩。據說在中華民國建立後,袁世凱曾經欲邀請尼泊爾(即廓爾喀)加入五族共和,惟當時的尼泊爾已經受到英國控制。

1791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了一項掠奪性的「通商條約」。1814年,尼泊爾與英屬印度發生戰爭,尼泊爾戰敗。次年尼泊爾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塞格里條約英語Sugauli Treaty」,把南部大片土地割給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內政和對外貿易方面接受英國的監督。1846年,親英的廓爾喀軍人拉臘發動政變,奪得尼泊爾軍政要職,國王的大權旁落,拉臘家族世襲首相。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獨立,與尼泊爾簽訂《永久和平條約》。

 
 

 

Oct 30 Wed 2013 08:59

http://sic6766.pixnet.net/blog/post/288508397

 

🐾  
 

哀!尼泊爾政經混亂 連憲法都沒

2015-04-28 04:00:06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紐約時報報導,尼泊爾在廿五日強震發生前,政治和經濟已亂成一團,政治上,各派勢力經常爭執且互不相讓,多年來還沒討論出一部各方都同意的憲法,經濟上,基礎設施落後,製造業衰微,人力嚴重外流,經濟學家估計,在某些季節,尼泊爾會有多達四分之一人口在外國工作。

尼泊爾有一百廿五個族群,一百廿七種語言,社會分成許多階級,各個團體吵來吵去。政壇菁英一直不願把權力分給住在低地的馬迪西族,統治尼泊爾幾世紀的王室,因二○○一年王儲槍殺國王、王后和其他親人而瓦解。儘管長達十年的「毛派」叛亂已在二○○六年結束,但政壇領袖至今仍無法就憲法達成共識,因此尼泊爾目前仍然沒有憲法。

曾任印度駐尼泊爾大使的沙蘭說:「希望這次災變讓尼泊爾政壇痛定思痛,達成共識。」

尼泊爾水力資源豐富卻長期缺電,即使是首都加德滿都,每天也僅供電十小時。多年來製造業持續萎縮,目前僅占全國產值百分之六。國內工作機會非常少,年輕勞動力大量外流。年輕人多到中東和亞洲當建築工,因此,在這次強震中罹難的偏遠山村百姓多是老弱婦孺。

 


痛!經濟觀光 尼泊爾命脈全震斷

2015-04-28 04:00:06 聯合報 編譯葉亭均/報導

 

 研究業者IHS公司指出,尼泊爾強震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超過五十億美元,相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廿,而且這個貧困國家極仰賴的旅遊業也將中斷數月,若無外援,近期經濟可能陷入萎縮。

IHS亞太首席經濟學家畢斯瓦斯說:「死亡與受傷人數劇增,經濟衝擊嚴重。尼泊爾要在易受強震衝擊地區以合乎標準的方式進行長期重建,總成本可能超過五十億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強震毀損尼泊爾重要的旅遊經濟。該國每年吸引近一百萬名外國遊客湧入,參觀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古蹟、寺廟,以及聖母峰等雄偉山脈。旅遊業分析師哈特維爾特說:「短期內,尼泊爾觀光業將降至接近零。」

尼泊爾為全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是個靠觀光提振經濟的農業國家。印度線上旅行社Yatra總經理德霍說,原本預定前往尼泊爾旅遊的顧客約九成已取消。

亞洲開發銀行廿七日表示,將提供三百萬美元給尼泊爾立即救災,以及二億美元重建經費。

 

 

 

 

  

錫金 Sikkim:「米之谷」,是印度的一個內陸。錫金邦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北面與中國西藏接壤,東面與不丹接壤,西面是尼泊爾,南面則與西孟加拉邦相鄰。其人口約60萬。

錫金曾長期是一個世襲君主國。於1975年在印度的主導下,錫金舉行全民投票,廢除錫金王國,並且加入印度,成為印度的錫金邦。第12代卻嘉國王佩登東杜南嘉流亡美國,宣稱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統治。現任錫金國王為第13代卻嘉旺秋丹增郎加,於1982年繼位,現時流亡美國紐約。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此後錫金王室的王位不被任何國家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過去一直拒絕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依印度媒體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承認錫金屬於印度的國家。

中國古籍中,錫金名為哲孟雄。早期西藏人移民稱之為登疆,意為稻米之谷。遠在公元7世紀,哲孟雄是吐蕃(西藏)的一部分。

英國入侵錫金

181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侵入錫金。

1835年,英國人割據大吉嶺和蘭吉德河以南的地區。

1861年,迫使錫金簽訂條約,將錫金置於英國的控制之下。

1887年,英國強占錫金,並派駐專員。

1888年,英國出兵西藏,攻占隆吐山、亞東等要隘。中國清廷一意妥協,速派駐藏幫辦大臣昇泰前去議和。

1890年3月17日,昇泰與英國駐印度總督蘭斯頓(Henry Charles Keith Lansdowne)在加爾各答簽訂了《中英藏印條約》,共八款。主要內容為:清政府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劃定中國西藏和錫金的邊界,遊牧、通商等問題,留待日後再議。由此英國成為錫金的保護國。1893年12月5日又簽訂了《中英藏印續約》,解決遊牧、通商等問題。

19世紀,大批尼泊爾人受英國殖民政府之鼓勵而開始移居錫金南部,之後被稱為錫金-尼泊爾人。

英國人把政權交還錫金國王

1918年,英國殖民者把政權交還給塔希·納姆伽爾國王。

Asia-Political-Map-2008:

http://www.lib.utexas.edu/maps/middle_east_and_asia/txu-oclc-247232986-asia_pol_200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