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46,724 ♥♥ 為所當為,尊重民主與法治,支持方仰寧、支持警察 ♥♥「虛與委蛇」的正確讀音、出處、典故 ♥♥
2014/04/13 14:42
瀏覽54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無限期支持方仰寧、支持警察   (成立時間:約於 4/11 晚間 8 點多)
 
 
(~ 2014.04.13 14:48 pm,挺法治人數已達 246,671,持續成長中。。。)。。。◕‿◕
 邱英權 轉貼:  白色正義社會聯盟

李敖對這次學運的評論:

李敖:壞蛋很多是聰明人,渾蛋可是笨蛋的居多。我要對這些學生說的意思是:「你們就是渾蛋!」
為什麼?他們對台灣前途定位不清,搞不懂台灣的將來位置在哪,搞錯了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台灣學運領袖的底牌竟然是
「一邊一國」的「兩國論」,他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老幾!

他們的祖師爺李登輝、陳水扁前後忙了20年,要的不就是這個嗎?連李登輝、陳水扁都咬不到的,這些學生會舔得到嗎?
這群年輕人的見解,根本沒有超過民進黨那些人的水平,很可惜,這也是最嚴重的一點,所以我說「渾蛋最堪憂」。
你看以前的「五四運 動」,學生都是走在群眾前面的,他們的思想和見解是走在政治人物前面的。可是,台灣這些學生水平太低,整個運動「蛇頭蛇尾」。

李敖: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說過,一個小小的叛亂其實是好事情。因為這樣就不會一潭死水。可是台灣這些學生是多麼嬌生慣養、粉拳繡腿。你看過他們在「立法院」的畫面嗎?他們怕警察來趕走,所以,讓民進黨「立委」和助理夾在他們中間當保鏢,如此一來警察就不方便用水龍頭對準他們。這些學生有個「定心丸」,就是「我鬧事,你不敢開槍」。這些學生膽小得讓人失望。

學生退場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對民進黨翻臉了

 

李敖:有人說這是馬當局前「駐美代表」金溥聰的功勞,說他跟美國關係好,所以美國派出5大要員出來講話挺馬。其實,金溥聰與美國關係再好,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學生退場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對民進黨翻臉了。
本來美國是隔山觀虎鬥,可這些學生搞出「兩國論」,這還得了?!
這踩到了美國的底線,美國就給民進黨的「駐美代表」壓力,這種壓力傳到台灣,民進黨也受不了,因此勸告學生退場。

當然,我相信這背後是北京給了華盛頓壓力。對於北京來說,如果你只是為了擋服貿協議,服貿過不過也沒什麼大不了,只能說給了你台灣這麼多好處,台灣卻不識好歹。可是,學生卻搞出「兩國論」,這是北京無法容忍的。

李敖:王金平只是善於看風向,他看到形勢差不多了,才出來撿便宜。王金平其實是「收割派」,麥穗快成熟時就來收割,也叫「鐮刀派」。
「馬英九太軟弱,第一天就應把學生趕走」

李敖:服貿協議簽署後,台灣「立法院」是有權審查的,但國民黨開始不同意,這在程序上就有瑕疵,這就是「假民主」。學生最開始從程序角度「反服貿」的理由是正當的。鬧到現在,關於逐條審查服貿,馬英九不都統統答應了?這是馬英九敬酒不吃吃罰酒。

李敖:馬英九不是普通的笨,是反常的笨。如果他能夠採取強硬政策,在學生佔領「立法院」的第一天就讓警察趕走,哪會有後面的亂局?你要知道,群眾路線的要價是沒底線的,你答應他,他還會加碼提要求。

李敖:如果是「立委」在開會,沒有「立法院長」同意,警察是不能進「立法院」抓人的,因為警察是用來保護「立委」的。可學生不是,而是非法佔領「立法院」,「政府」抓強盜還需要「立法院長」同意嗎?為什麼學生佔領「行政院」可以驅逐,佔領「立法院」就不行呢?

「學運把台灣給毀掉了,誰都不是贏家」

 

李敖:民進黨把學生引進「立法院」來搗亂,這叫「引狼入室」。可「狼」不是好玩,對民進黨來說也是後患無窮。在台北,學生沒吃到苦頭,反而嘗到甜頭。你看,現民進黨執政的台南鐵路地下化引爭議,學生要圍攻賴清德了。

李敖:這場「學運」證明了馬英九自己的軟弱;
證明了民進黨「引狼入室,尾大不」;
也證明了學生水平很低,膽小如鼠。
台灣都毀掉了,誰都不是贏家。
 

 

既然是學生。。。卻不好好的用心學習、見賢思齊。。。
既然要反中。。。為何還要使用古代中國所流傳下來的成語?
還真是「"台"笑大方」了。。。
噢!!正解應為「"貽"笑大方」才對!!
 

虛與委蛇

詞目 虛與委蛇
拼音 syu yǔ wei yí
注音 ㄒㄩ ㄩˇ ㄨㄟ ㄧˊ
出處 《莊子‧應帝王》:「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釋義 虛:假;委蛇:隨便應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委蛇就是隨便順應的意思。虛與委蛇就是解作對人隨和、跟人敷衍應酬。每當人們要和自己不喜歡的人交往、但又不得不與他和好,我們便可用「虛與委蛇」來形容這種假意敷衍、勉強應酬的行為。
例句 他也要同你~了。(聞一多《詩與批評‧戲劇的歧途》)
某詐騙集團團員在街上向老婦人搭訕,但老婦機警未起貪念,與歹徒虛與委蛇,反而誘騙他們到警局附近,趁機報案。
 

虛與委蛇的"蛇"為何讀作"y岥"?學界有三種說法

華夏經緯網   2013-02-05 07:53:20

 

 “蛇”是一個多音字,有兩個讀音,分別是sh岢和y岥。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只有委蛇(wēiy岥)中蛇讀作y岥。近日,有讀者向本報提問:為什麼虛與委蛇中的“蛇”讀作y岥而不是sh岢?記者採訪及搜尋資料後發現,關於“蛇”的讀音,學界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個。 

通訊員 米雁 記者 朱威

 

觀點一:“委蛇”是聯綿詞,只記音不表義

 

  現代漢語中,“委蛇”連用的時候是個聯綿詞,“蛇”不讀sh岢,也不指爬行動物。聯綿詞就是兩個音節聯綴成義而不能分割的詞,組成詞的兩個字只表音,不表義,如葡萄、伶俐、駱駝等。因此,一個聯綿詞往往有多種寫法。比如“委蛇”還有“委它”、“逶迤”、“逶迆”、“逶蛇”、“威夷”等詞形。都讀作wēiy岥,含義也是綿延曲折的樣子。

  古人用字沒有現代規範,加上不同地域的用字習慣、方言以及時代變遷,造成現在一字多音的情況。在不少漢語研究著作中,學者常常舉出“委蛇”這個例子,來說明聯綿詞只表音不表義,要解釋這樣的詞,只能“因聲求義”,不能看文字。

  鏈結:宋代的洪邁在《容齋五筆》中,說“委蛇”這個詞有12種變化;明代的方以智在《通雅》中蒐羅了“委蛇”的32種書寫形式;近人符定一更是在《聯綿字典》中,羅列了“委蛇”的84種不同寫法。“委蛇”真可以說是聯綿詞的“變體之王”!

觀點二:“y岥”是繼承了古音的讀法

 

  因為歷史和地域分割的原因,古籍中同一個事物往往有好幾個同音詞來記載。記者搜尋了許多文字學書籍發現,經過考證,“委蛇”最初的字形是“委它”。“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當中,就是“蛇”(sh岢,爬行動物)的初文。同時由於“它”、“也”二字上古時期的形體、讀音都很相近,古籍當中二者常常通用,故而以“也”“它”為聲符的“蛇”“迤”“迆”等字上古音讀音一致或相倣。唐陸德明《釋文》中,“‘虵’,本又作‘蛇’,同音‘移’”。而“也”與“移”的上古音是相同的,都為余紐,歌部。在《字彙補》一書中,“委蛇”之“蛇”古音為“以遮切,音耶”。

  而隨著歷史上語音的演變,上古音中原本讀音近似的“它”、“也”、“蛇”、“迤”、“迆”讀音發生了改變,發展到當代,有些讀音的差距已經很遠了。“虛與委蛇”的“蛇”,因為凝結在一個詞中,沒有像其他詞彙裏的“蛇”一樣發生很大改變,依然保留了古音讀法。

  鏈結:古籍中幾個同音詞記錄同一個事物的類似例子還有伏羲、宓羲、包犧、皰犧、伏戲等,他們在上古讀音都一致,都是對“伏羲”名字的記錄。另外,書本上記載的“音”只能說是擬音,至於上古時代具體怎麼讀,現代人已經不能準確地讀出來了。

觀點三:表“曲折通過”時,“蛇”讀作“移”

 

  “委蛇”中的“委”,是彎曲的意思。因為造字時取的是禾谷垂穗時彎曲的樣子,所以它的意義符號是“禾”,“委”字下面的“女”字也有柔順的意思。因此,“委蛇”的本義,也就是隨彎就彎的蛇。

  隨著時代的發展,“委蛇”產生了不少引申義。比如“蛇”是細長形,“委蛇”可以表示“綿延不絕”;蛇性好曲,“委蛇”也可以表示“曲折婉轉”等。不管如何引申,都是從蟲蛇的特性而來的。記者發現,“委蛇”最早見於《詩經》(“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用的就是引申義。

  宋朝陳彭年等人編著的《廣韻》中,有這樣的說法:當“蛇”表示“曲折通過”時,其讀為“弋支切,音移”。

  鏈結:在《莊子·達生》中,“委蛇”被形容成“其大如轂(車輪中心的圓木),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的模樣。這裡的“委蛇”仍是本義,不少人因為這句話判定“委蛇”是鬼怪,鬼怪是虛幻的,“虛與委蛇”的意思就是懶得跟鬼怪打交道,假意敷衍。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虛與委蛇”這一成語的確是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但用的是“委蛇”的引申義,即隨便應順。

 

來源:揚子晚報  責任編輯:楊馥戎

 

引自:http://big5.huaxia.com/zhwh/wszs/2013/02/3198581.html

 
 

「虛與委蛇」的典故

 

在《莊子.應帝王》中有個故事,內容敘述鄭國有個神巫叫季咸,能算出人的生死與禍福,而且非常靈驗。列子見過他後,便回來告訴壺子說:「我本以為先生您的道術已經算是非常高深的了,沒想到還有更高深的!」壺子於是要列子請季咸來幫他看看面相。季咸接連來了三次,都能精確地說出壺子的命運,壺子對列子解釋說,那是因為他故意把某一面顯示給季咸看。季咸來第四次時,只看了壺子一眼就驚慌地逃走,壺子要列子去追他,但已經追不到了。壺子對列子說:「我剛才顯示給他看的,並不是最根本的大體,而是隨物變化,讓自己順應萬物幻化無窮,依從世事波流,所以他無法窺視我的本體,只能如此落荒而逃。」莊子用這個故事說明了聖人至最高境界,其心應是虛空寂靜而可隨物變化,而非執著地凝滯於某一定相。後來「虛與委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境空虛寂靜,隨物變化。後則多用來形容假意慇懃,敷衍應付。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汉语言文学网|www.hanwenxue.com

原文链接:http://www.hanwenxue.com/chengyu/diangu_ming/113019A0020111965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