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佛頂首楞嚴經 白話經本 04 22392448 免費結緣
色雜妄想。想相為身。
色(物質~身體)的由來也是一樣,是由妄想心攝取四大種地水火風的特質(四種operator )交雜,而成為我們的身體。(地是堅硬 水是濕潤 火是燥熱 風是變移 )
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聚集在身體裡面的種種因緣(Database~六塵影子),便生出分別比較 計量推度之心,隨著五蘊(色受想行識)不停地搖動變化。而意識心閒不下來,又習慣走向外邊去,各處馳跑,又迷亂地向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外境貪著(download)成習,大家把這終日昏昏擾擾的現象,當作是我們的心性。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
一旦迷失而執迷不悟,就是堅決認定真心在色身之內,一般人最大錯誤,便是錯認心在身裏面。那麼,不在身裏面,是否在身外邊呢?也不是的,而是我們都在真心裏面。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而不知肉身以及肉身以外的山河大地,乃至虛空萬物,都是妙明真心中所顯現之物而已。
我們這真心是包含虛空萬物,而不是虛空包羅萬物。明白這個道理,便不會丟失真心。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
如果我們把肉身視為"我",把內在昏擾的因緣所生法視為自己的心性,就如同有人捨棄廣大無邊的大海,視而不見,卻只專注大海中一個小水泡上,豈不大錯!
目為全潮。窮盡瀛渤。
不明廣大海洋,反認為一小泡是為全部之海潮,包括一切大瀛小渤。(大瀛即大海,小渤即大海旁之小海。)
真心不在內,不在外,而是包羅萬象,又是人人都具有,只因不認識,便成為顛倒。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你的色身和心識,都是由妙明真心中所現出來的幻相。
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
好像你今日用眼睛來看見山河國土以及一切眾生,這皆是無始以來,見病所成之影,如同眼睛有病會看見圓影是一樣的,亦即是說:內在的業識成為能見的見分(Data),而外呈現出所見的相分(Image),都是根本無明妄動而成業識,轉本有之真心智光。



冥府敬重金剛經
楊炎,宋朝人。有一天夢見父母向他哭泣,
他問父親說:「佛家及道士超度的功德及冥紙金箔有沒有用?」
他父親說:「有用,但是冥間最重視金剛經,
若是能夠為我們印一千本施送,功德最大。」
楊炎於是就遵囑印經施送。~ (來源 : 金剛經持驗錄 (bfnn.org))
(ps.若印送有不方便之處 可考慮先恭誦金剛經 將功德迴向)
陳文達,唐朝梓州郪縣人,時常持誦金剛經,
發願為已亡故的父母念八萬四千卷,
念誦的時候經常出現祥瑞,為人轉經,常能免除患難。
有位銅山縣人陳約,曾經被冥司所追,見到地下有一座臺,
他好奇的詢問,據稱:「這是般若臺,等待陳文達。」
文達深受冥司敬重,由此可見。
來源 : 金剛經持驗錄 (bfnn.org)
宋承信,宋朝秀州華亭縣人。紹興二年,他罹患翻胃的疾病,
雖服藥多年,仍不見效。
有一天夜裏,承信夢見一位梵僧告訴他說:
「你所患的疾病,乃是宿世業障,以致今生受苦。世間的男女,
染患風癱癆跛,盲聾瘖啞,種種惡疾纏身,經年累月枕臥床席,
世上的醫藥是無法治癒的。
這種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痛苦,乃是魂魄被攝於陰司受到拷打,
須知因果報應是無差的。
我和你有宿緣,特來向你報知,
你要是能夠持誦金剛經或書寫奉施,勸人持念,
只要剛一舉心動念,即可感動冥官,考核你的善功。
等到放回你的魂魄,然後再遇良醫,你的病就可痊癒了。」
承信醒來以後,就在佛像前焚香祝禱,懺悔往昔所造的罪業,
願奉施金剛經千卷,並且終身持誦。
不久,承信夢見金剛神賜他一粒丸藥,服下後,次日醒來立見好轉。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靜養,身體恢復如初,精神比往昔更好。
凡是知道這件事的人,都合掌稱歎此經有起死回生之功。
來源 : 金剛經持驗錄 (bfnn.org)
宿世寫經,今世賴以再生
文伯仁,明朝蘇州人,號五峰,擅長吟詩作畫,他是文徵明的姪子。
有一次,他為了控訴逃僕,到了縣城,借住在民家。
那天夜裏,他夢見兩位青衣人來捉他,他以為是縣衙的捕役,
就跟隨他們而去。
他們一行,到了一座雄偉的宮殿,看起來好像不是人間,
這時伯仁的內心才開始害怕。
進入了殿中,閻王呵責他說:
「來此控告你的很多,你要怎麼說?」
伯仁回答道:「我只不過是一個讀書人,怎麼會有罪?」
閻王面帶微笑地說:「喔!對了,你早已經忘了前世。」
說罷命令判官用一塊青色的銅鏡摩擦伯仁的頭頂,
伯仁覺得一股寒氣沁入心肺,忽然憶起前世,
原來是正統年間的管長陵宦,有一年冬天,開鑿魚池時,
他殺死蟄伏在地下的蛇,共有一百多條,
頃刻間,就有很多蛇聚集來咬他。
閻王又對另外一位判官說:
「他僅一命,那能償還這麼多的命債?
仔細查查看,他多生以來,豈無一善?」
判官找了很多的書冊,非常仔細的翻閱,過了很久才說:
「有的,他在永樂年間,曾在雞鳴山的壁廊,
畫了兩尊羅漢,又曾書寫一卷金剛經。」
聽到這裏,閻王就說:「夠了,足夠了。」
囑咐伯仁說:
「你的壽算未盡,趕快回去寫金剛經贖罪,度脫牠們吧!」
伯仁遂又活了過來,他本來並不信佛,
自此以後,皈依佛門,發願寫經念佛,
藉此功德度脫過去殺害的眾生,且至誠地懺悔宿世業障,
不論寒冬炎夏,從未懈怠。
顧仁念評說:「五峰寫金剛經,僅有一卷,
而且還在數世之前。數世之後尚且賴以再生,
是故經說果報不可思議,真是不虛!」
來源 : 金剛經持驗錄 (bfnn.org)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