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602~664年)為取經求法而忘身,杖策孤征,
不畏險阻,西行至印度的途中,一心念著觀世音菩薩的聖號,
以無比的毅力,橫越一望無際的沙漠
歷經百重寒暑的艱險,因信願堅定,愈挫愈勇,未萌生退志;
雖乘危遠邁,縱然喪身,也絕不後悔。
天竺取經的玄奘大師 ~ 宣化上人 講述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volume1/volume1_20.htm
經過千辛萬苦 西元六四五年
玄奘大師將六百五十七部佛經帶回東土
~ 電影 大唐玄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G4_faQMWE
八識規矩頌 唐三藏法師玄奘造
~ 淨蓮法師 講解
http://www.lianmaster.com/CD_BaShiGuiJuSong/CD_BaShiGuiJuSong.html
前五識頌
性境現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別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貪嗔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 九緣七八好相鄰,
合三離二觀塵世, 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圓明初發成無漏, 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 隨緣執我量為非,
八大徧行別境慧, 貪癡我見慢相隨。
恒審思量我相隨, 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 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 無功用行我恒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徧行, 界地隨他業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爭。
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薰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舍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八識規矩頌,是唐代玄奘大師所造。
這是玄奘大師於翻譯得數百卷唯識經論之後,
對於唯識學中的「八識」,提綱攜領所作出的總結。
全部頌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頌分為十二頌,
每三頌為一組,計四組。
即前五識頌,第六識頌,第七識頌,第八識頌。
八識的行相、業用、性別、識量、所緣、相應等,
全包括在頌文之中。唯頌文辭約理著,言簡義豐,
每一頌中都有許多佛學專有名詞,若不詳加講解,
一般人很難瞭解。因此,乃有八識規矩頌講座的開設。
大唐玄奘MV - 心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dCJdWQ4vsY
福慧故事 為求大法西行 為施一笠得福 |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24443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