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ucha 慕夏
最近從圖書館借來《慕夏》的畫集,提到慕夏,雖然大家可能想起前年曾經舉辦過的「慕夏大展-新藝術.烏托邦」,但我的思緒其實回到更久遠以前的「布拉格之春--新藝術慕夏特展」:
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art/focus/mucha/
新藝術運動緣起於藝術經銷商薩穆爾·賓 (Samuel Bing) 在巴黎開設一間名為「新藝術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 的商店,開啟了一個注重生活美學的時代,慕夏恭逢其盛,最終成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慕夏在美術學校畢業後以描繪雜誌及廣告插畫維生,一直到 1894 年的聖誕節,他幫當時巴黎的女伶莎拉·伯恩哈特 (Sarah Bernhardt) 主演的歌舞劇《吉斯蒙達》(Gismonda) 設計海報,深獲莎拉的好評,就此成為人生的轉捩點。
在這裡,先插個題外話,在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裡頭,敘事者欣賞而迷戀的一位女演員拉貝瑪,大多數的傳記作家或評論者都認為這個角色的創作原型即是來自莎拉·伯恩哈特,以下摘要小說中的片段共賞:
所有這一切,聲音,風姿,動作,面紗,環繞在一個思想,即一句詩這個軀體周圍,而這個軀體與人體不同,不是不透明的起障礙作用的物質,而是一件純淨的超塵脫俗的衣服。它們不過是外加的包皮,不但沒有遮住靈魂,反而使它更加燦爛,而靈魂把它們吸收,並在它們中間散發。它們不過是半透明物質的溶岩流,層層疊晝,使穿透它們而受到阻礙的那束中心光柱折射出越來越富麗的光芒,並使被包在光柱外面的火焰滲透了的物質散發得更廣、變得更珍貴、更美麗。這就是拉貝瑪對作品的表演。她的天才賦予作品以生命,並且創造了第二部作品。
(追憶似水年華 III蓋爾芒特家那邊 聯經版 1992)
1902 年的作品《完美的單車》是慕夏接受單車公司委託的廣告作品,以現代的觀點來看,依舊相當打動人心:
髮絲飛揚的少女臉上洋溢著幸福感。她似乎想要將流淌著心中的無上祝福傾瀉出來。迎風的快感,使人躍躍欲試。
慕夏還參與過珠寶設計、珠寶店的室內設計以及相關海報,琳瑯滿目:
至於慕夏有關書籍插畫的代表作應該是《主的祈禱》,每張彩色石版畫的裝飾圖案都相當繁雜卻不見重複,極具創意:
回想新藝術運動的那個時代,藝術創作者都想要脫離學院派的窠臼,其作品充滿活力並展現自由:像是 Aubery Beardsley 的《沙樂美》插畫、Gustav Klimt 的畫作、Hector Guimard 的地下鐵入口設計、Louis Comfort Tiffany 及 Émile Gallé 的玻璃藝術作品......
而透過慕夏變化豐富、多姿多采的作品,我想更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新藝術運動的「魔幻時刻」吧!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新月‧2013/10/09 10:10
我非常喜歡他的插畫,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