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的《和動物生活的四季》
2025/06/17 06:10
瀏覽100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Excerpt: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的《和動物生活的四季》

……
動物從不讓自己匆匆忙忙,趕著做什麼似的。如果你想觀察到雁鵝的真實面貌,就必須和牠們共同生活;如果你想和牠們共同生活,就必須去適應牠們的生活步調。一個天生就不具備這種符合上帝旨意的懶散氣質的人,是完全做不到這一點的。一個本性就勤奮、愛忙碌的人,如果你要他花費一整個夏天,窩在鵝群中過著鵝一般的生活,就像我曾經做過的那樣(當然不是二十四小時都維持那樣),我相信他一定會發瘋。
——
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所羅門王的指環》

書名:和動物生活的四季
作者: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
譯者:姜麗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0044
內容簡介
當代動物行為學世界權威、諾貝爾獎得主康拉德・勞倫茲從青年研究者時期就對灰雁特別感興趣。他之所以選擇灰雁展開如此漫長的動物行為研究,是因為「灰雁從家庭到群體生活都和人類有著極為相似之處」。
勞倫茲選擇在灰雁的棲地阿姆湖畔開啟研究生活——他和灰雁朝夕相處,為了讓灰雁在觀測站附近安家,他用家鵝孵化灰雁,然後自己肩負起母親的角色,無論晴雨都相伴左右。在陪伴灰雁長大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發掘出灰雁身上獨特的奧祕與神奇。

Excerpt
〈約定〉

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人接近自由生活的動物時,牠們肯定會逃走,這就像人類被從和上帝其他造物共同生活的天堂給趕出來一樣。現在,如果自由生活的動物從遠處朝我飛來,不是因為牠們沒有發現我,正好相反,而是因為牠們看到了我、聽到了我,就在此刻,我感到自己不再被天堂放逐。

我佇立在阿姆山谷中,這是我們和灰雁的約會地點。清晨時分,山頂已透出了陽光,山谷還處在鬱鬱的晨曦中,我站立的谷地上方出現了一片陰雲。這時我聽見自空中飛翔而過的灰雁呼喚與應答的聲音,接著我聽到彷彿是雪雁的叫聲。當時我們僅有一隻雪雁,牠叫阿科,遺憾的是,牠後來還是飛回西維森的馬普研究所了。當時阿科還待在阿姆山谷,那天清晨和灰雁一起飛翔。牠才剛發出叫聲,我就透過雲層中的藍色缺口看見了牠。只見牠身上披著陽光,宛若一顆閃亮的白色星星。緊接著,牠消失在雲層後方,但牠確實聽到了我的呼喚;我從牠頭部的微小動作,確定牠看見了我。幾秒鐘之後,這隻白鳥從雲間飛下,停降在我身旁;雁群則沿著山谷繼續下飛,直至雲彩消失之處。牠們在那裡降落後,隨即從雲層下方朝我飛回來。
我寫下這幾行文字的秋日時分,雁群仍在每個清晨從過夜的阿姆湖飛回奧英格莊園。一個個陽光抖擻的白日,牠們從高空飛落在屋前草地上,每個片刻都像人們在祝禱後說出「阿門」般篤定。我們在草地上安置了一張桌子和一只舒適的小長凳,那裡是觀察灰雁的最佳位置。當我還在格呂瑞時,我每天早晨都坐在那裡等待灰雁,牠們的到來對我而言都是同樣的慶典,同樣的奇蹟。每一次,他們都在這裡停止振動翅膀,自半空緩緩滑翔而下,落在我們身旁。
即使在寒冷的天氣裡,灰雁依舊忠於此地,且忠於每日的習慣。牠們絲毫不在意氣溫降得多低,我在前面也曾提過這裡的水在深冬也維持高出冰點許多的溫度。也因為如此,阿姆河在寒天會產生霧氣,岸邊的樹枝和樹叢上也會結起一塊塊絕美的白霜。當陽光露臉,你會看到一幅迷人的畫面:天氣異常寒冷時,灰雁喜歡待在相對溫暖的水中。有時,牠們頭頂的羽毛上會結起小小的冰粒,這時牠們會試著把冰粒從身上抖落。

〈勝利之鳴〉
……

灰雁的悲哀與人相仿。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種不可靠的擬人化說法。的確,人類無法看盡一隻灰雁的靈魂,而牠們也無法把所經歷的一切用語言表達出來;同樣地,一個孩子也做不到這一點。英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一九〇七~一九九〇)在論及孩子的憂傷(Infant Grief)的著名論文中,以令人信服卻震驚的方式主張孩子可能擁有的極度悲傷;孩子的悲傷甚至可能比成年人來得更深切強烈,因為他們還無法透過理性思考來尋求自我安慰。例如主人外出旅行時,狗也會感到悲傷,牠會覺得自己似乎已經永遠失去了主人。但是主人口中的「我很快就回來了」無法傳達給動物,因此一旦主人不得不長時間與狗兒分離時,就必定會對狗兒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即使心愛的主人終於返家,牠們也不會真正高興起來,又或是要經過數星期後才恢復往日的活潑模樣。在情感上,動物和人類比我們普遍所想的要相像得多。我常向人們以及在每一次演講中談到:「動物比你想像的要笨得多;但在情感與情緒上,牠們和我們的差距卻比你所想像要小得多。」
……

「悲傷」在雁群社會中也會產生戲劇性的影響——悲傷的灰雁會失去反抗其他灰雁攻擊自己的力量。如果悲傷的灰雁恰巧在雁群中擁有顯赫地位,那麼在此前地位一直位居其下的灰雁會以令人驚異的速度認清事實,並趁勢而起。悲傷者將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進攻,攻擊者當中甚至還包括那些最弱小、最膽小的灰雁。換句話說,悲傷者瞬間跌落至社會階級的最底層,正如動物社會學家們所說的:成了「Omega*動物」。
……

*審訂注:在動物行為研究中,科學家習慣用希臘文字母順序來表示群體內成員的位階關係。Alpha為老大,Beta為老二,以此類推。Omega為最後一個字母,也就是位階最低的個體,不過動物的位階通常不會分到那麼多層。

〈印痕〉
……

幼鳥的成長過程中,所有生理上的照護都不如關注牠們的精神層面那樣不可或缺。我們先前談過,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在幼鳥擊破蛋殼上第一個小洞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幼鳥孵化之後,這種交流也不斷增強,同時越發重要。幼鳥在孵化後數分鐘會試著抬頭,一旦順利抬起頭,就會對飼育員朝自己說的話做出反應,不只是用聲音問候,甚至會以表情回應。也就是說,牠抬起頭伸直脖子,過了一段時間經由視覺確定方向之後,就朝著聲音傳出的方向發出問候;這時牠也能看到眼前的人類及他的動作了。幼鳥會非常專注地盯著眼前的人們,而人們馬上就會湧起一股感覺:牠正在記住我們的模樣呢!尤其當飼育員俯看幼鳥時,牠會歪著腦袋用一隻眼睛仰頭細細回望。因此,我們的感覺是完全正確的:幼鳥總是帶著一道密碼誕生,轉譯成語言即是:「誰回應了你孤獨的鳴叫,誰就是你的母親,好好地記住她!」
孩子和母親之間的初次交流非常重要,它既不會重複發生,也無法回溯抹滅,我們稱之為「印痕」(imprinting)。即便人和幼鳥之間只進行過少數幾次這樣的「對話」,也會產生相同的結果:新生幼鳥的先天行為永遠和飼育員緊緊相繫。至於這道聯繫有多牢固,在我把第一隻剛孵化的幼鳥帶離家鵝身旁,和牠進行了幾次前述的問候之後,我就知道了。這隻幼鳥始終固執地拒絕把家鵝看作自己的母親;牠堅信我是牠的母親,沒有任何外力能改變這一點。
為了成功扮演母親的角色,飼育員必須在幾週的時間內把自己全數奉獻給他的孩子們。每當飼育員離開片刻,幼鳥們就會開始絕望地「哭泣」,也就是說,牠們會發出所謂的孤獨的鳴叫——那是一個呼救信號,灰雁父母會馬上回應幼鳥,所以人類飼育員也必須這樣做,否則幼鳥會變得情緒不穩或神經質,甚至很可能產生行為障礙,如此一來就不再適合作為研究對象了。
如果飼育員想讓幼鳥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就必須和牠們共同度過許多時間,這也迫使科學家們要長時間地「逗留野外」: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微小的歡樂和悲傷;當牠們在蕁麻中絕望地「哭泣」時,溫柔地撫慰並表示同情;當孩子享用兔足三葉草(Trifolium arvense),一邊發出「好吃」的聲音時,也感到滿足和喜悅。
……

〈旅行的意義〉
……

我們漸漸學會了用灰雁的速度陪牠們走路,避開牠們遲疑或恐懼的小路。例如在太茂密的樹叢或石板路走太久,容易導致牠們柔軟的腳疼痛不適;我們也在雁群喜歡的地方休息很長一段時間,例如長滿美味植物且離水不遠、視野開闊的草原。
旅行途中,一切都由灰雁來決定旅程的下一步,而我們也愈走愈遠。等到幼雁真正學會飛行時,人與雁一致同意展開一場巨大的冒險:真正的遠征,朝阿姆湖上游前進。幼鳥們當時已經能時飛時走地跟在後面,順利的話就可以從阿姆湖飛回歐伯甘斯巴赫。一路上,我們慢慢讓雁群習慣新的行進方式:往上游走時,走在離雁群稍前面一點,讓牠們無法光憑步行就趕上;接下來在上游呼喚還離得很遠的雁群,讓牠們貼著阿姆河面低低地飛過來。每當雁群順利達成時,我們都會給予獎勵,例如讓牠們休息得更久,或是為牠們採集更多美味的食物。
……

事實上,陪伴灰雁遠行的人們睡得比灰雁還沉。一般來說,雁群進入夢鄉之後,我和研究夥伴還得進行其他重要工作,所以不僅缺乏足夠的睡眠,體力也迅速下降。幸運的是,我們有時也會和灰雁一起午睡——沒有比和動物共眠更愜意的事了。幼雁在入睡時發出的聲音是人類所能想像的最美的催眠曲。讀者們是否能想像,文明社會的人類和大自然的野生動物相偕休憩的場景,這畫面幾近神聖。不過,我們也常被一陣冰冷的雨水打醒——這在阿姆山谷相當常見,片片烏雲飄來,伴隨著陣雨,濕淋淋的人們邊埋怨邊打著呵欠穿上雨衣;雁群的反應則截然不同,牠們在舒服的雨勢中繼續安穩沉睡著。
在日後的遠行中,我們總是沿著阿姆河逆流而上。灰雁不喜歡抄近路,原因前面曾提過。可是灰雁喜愛的岸邊平坦小路有時在河的左岸,有時又延伸到河的右岸,導致我們得不時涉水穿越湍急河流,我和幾位研究者也常因此摔進河中。我們有時會走捷徑,但這並不是適合灰雁走的路,儘管是風景優美的森林大道,我們卻一點也沒有心思欣賞。
……

我不想生活在無法感受四季遞嬗的地方。當人們能在自然中和許多動物親密度過一年四季,就會懂得享受每一道季節況味。阿姆山谷中的清朗冬日多麼美好,從山上射入的陽光、谷澗的陰影,甚至河面上的霧氣都如此迷人。我們在依然昏暗朦朧的山谷中,透過霧層間的缺口,仰望灰雁高高地飛起,朝陽斜斜灑在牠們光亮的羽翅上;當灰雁衝破霧氣,現身於霧灑層下的沙岸,振動的翅膀攪得岸上厚厚的積雪四散飛起,那情景多麼扣人心弦。
……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