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羅智成的《詩緒:我的詩學筆記》
2025/06/14 05:20
瀏覽172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Excerpt:羅智成的《詩緒:我的詩學筆記》
在《畫冊》出版五十年之後,出版了這本《詩緒》,感覺好像是某種畢業典禮上的紀念儀式。但是,相信我,每當我談論起詩歌,或進行詩歌創作的時候,更像是參加一次又一次的開學典禮。
——羅智成
閱讀及分享羅智成的《詩緒:我的詩學筆記》。
試著追溯自己有關詩人羅智成的閱讀記憶,沒想到需要從遙遠的1992年開始回想……
彼時的《寶寶之書》、《光之書》、《M湖書簡》如何餵養一位對於現代詩概念模糊、欠缺欣賞能力和詩歌閱讀經驗的自己。
時隔三十多年,教皇羅某公開了自己的詩學筆記,談什麼是詩、談詩的創作、談波特萊爾、談散文詩、談現代主義……
這是羅智成的詩學筆記,同時也是我的詩歌學習紀念冊。
以下摘要分享。
書名:詩緒:我的詩學筆記
作者:羅智成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25/03
內容簡介
《詩緒》不是詩人在大學教詩幾十年來授課內容的整理,而是透過長時期教學自我學習到、體悟到的東西,記錄了將抽象、模糊理念行諸文字的艱困,建構理論能否通過驗證的警惕,實際經驗能否裝進理想模式的估量,以及脫口而出的心路歷程。
這本詩學筆記是詩人必須向自己繳交的作業。
【Excerpt】
1
謹記我的話
有一天我忘了他們
我將虛心向你探問
這段詩行出現在我第一本詩集《畫冊》的最後一首作品。
《畫冊》主要收錄我高中及大一上學期的創作,包含了各種不同的形式與腔調、主題與素材,還有一些風格顯著的插畫或圖稿;可以說是未來羅智成作品的雛形。
十九開本,幾近方形的蒼白詩冊所呈現的紛陳、熱切的實驗與探索之作裡,可以預期的,有些再現了我先前閱讀、吸收的前行代詩人作品的印象、形式或表達技巧,也留下許多試圖超越與創新的線索……
這些規則或不規則的詩作、語錄體的散文與雋語、篇幅較大,標注序號或小標的組詩、刻意橫排,分布如圖像的長詩中,有的像告白,有的如絮語,有的是莊嚴的宣示,有的是真誠的自剖。其中,還有不少古典詩詞的痕跡——有些題目就是詞牌名或來自古人的詩題,那也是我青春期極為著迷的文學形式之一。我甚至襲用了《詩經》中有目無辭的「笙詩」六個詭異的詩題,恣意加以延伸、想像。
這個時候,「Dear R」和「寶寶」的稱謂都已出現;標記注音符號的作品還找不到打字的方法,也以手稿形式印出。部分作品已經發表過,包括分兩次刊登在《中外文學》的九首〈異教徒之歌〉。當然,更多是沒有藉口、敗筆明顯的少作。
2.4.1
一直到現在
我仍無從清楚追溯當初那些知名或無名的段落與詩行
甚至幾個特定的語彙或出人意表的雋語是如何啟發著我、
鼓舞著我沿著深刻、沉重的詠嘆、光怪陸離的意象、
模糊不清的暗示逕自前行、摸索,竟找到了最終將屬於我的那片蒙昧之地
我太專注於沿途神奇的體驗與豁然的視野了
完全忽略到和其他日常生活的語言、指標漸行漸遠的危險
一逕似懂非懂地熱切學習新的語言、新的規則、新的態度
並以此來區隔我們的世界與現實的世界,永恆的價值與世俗的價值,我們與他們……
至於該如何理解、描述我們那充滿夢想、使命、慰藉與憂忡的國度?那既陌生又和內心如此相契的世界?
則始終模糊不清
6.8.1
在我個人漫長的探索中,古典與現代之間,特別在對於詩歌的想像上,始終有一段曖昧不明、交代不清的環節,
也就是「現代詩學」如何醞釀、轉變,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如果能夠在浪漫主義作品與現代主義之間
找出銜接、演變、過度的那道知感經驗的橋樑,
我們或許就可以將此一時期美學概念的演化歷程
內化為我們自身的美感經驗,成為現代心智
(以及由此延伸而來的其它種種現代思潮)的繼承者,而非引用者。
6.8.2
這座跨越我的文學史想像斷層的橋梁,我隱約描繪出來,
是從浪漫主義畫家、音樂家、詩人、拉斐爾前派畫家、墓園派詩人、哥特派作家所連成的虛線,例如當年激起我強烈共鳴的貝多芬、孟德爾頌、比才、德勞克拉瓦、哥雅、羅賽蒂、基里哥、濟慈、拜倫、瑪麗雪萊等人的濃烈感觸、激越情懷、怪誕神秘又孤芳自賞的審美耽溺,一路往下,探及幽深暗黑
的愛倫坡,瀆神又雄辯的波特萊爾,直到梵樂希、里爾克……循著這條虛線,我化身為這些困惑、激情的青年創作者,神入於他們內心世界,尤其是對理想美的追求,對文學藝術、對創作者角色的重新定位,
去探究現代詩學發生的契機。
9
節奏,就是詩的文法
節奏,也幾乎,就是詩的邏輯
詩透過氣息與心跳,超越了理性與感性的鋪排,
以雄辯的節奏蠻橫的把所有的心情、所有的態度、
所有的想法與所有的因果辯證正當化,
聽覺對這一切是全然接受的。
節奏來自於人類的本能,
節奏的本質就是重複
單純的複沓可以累積存在的強度、意義的強度、情緒的強度
押韻,是聲音——無論是子音或母音的重複
形式,是字數的重複
格律,是各種元素的重複
9.7
節奏也表現出作者渴望分享的意志。
作者希望他傳遞的各式訊息不被忽略,或想要去引導讀者的感受歷程,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文字的質地、聲音與形式去安排或影響讀者閱讀的節奏:
冗長的句子創造出深思熟慮、綿延不絕的意識
或深陷其中的處境;
曲折的句子反映出複雜的心路歷程或難測的情節
或矛盾與辯證;
簡短的句子易於閱讀、可以產生迫切感,易於重複,
可以快速形成各種節奏……
由豐富多變的節奏感呈現的時間軸,
還有一種隱而未顯的型態,就是「遲滯閱讀」,
藉由未預期的訊息或表達方式,干擾讀者流暢的閱讀,
中斷他理解與感受的慣性,像攔路虎一樣,
迫使他改變日常閱讀跟感受的位置,或觀點,
來到作者為他設計好的節奏裡。
27
其實我創作最主要的動力,始終來自焦慮。各種的焦慮。
只是漫長的創作生涯帶來的慣性、樂趣與療癒,會使我不時忘記原先的動力。
《荒涼糖果店》是我作品中比較清楚呈現出這種矛盾心理的。在夢想的豐盈與生命的荒涼之間,在溫柔的愛戀與殘酷的時間之間,在一時的超越與無止境的牽掛之間。寫作《荒涼糖果店》的同時,我過去淡忘的焦慮便逐一顯現出來……
在一九七五年的詩集《畫冊》,我如此叮嚀:
蘿記我的話,有一天我忘了它們,
我將虚心向你探問。
一九七六年,〈我們未來酒坊的廣告辭〉,我寫下:
所謂時間的壓迫感,
是我們太多的愛
一九七九年《光之書》的序言,我說,
我的性格越來越不適合寫詩,
我必須創造出適合我的性格的詩。
一九七九年稍晚,在長詩〈一九七九〉的最後,我寫下:
我心有所愛,
不忍讓世界傾敗。
一九八〇年的〈問聃〉,我寫下:
不要急,
中國的古代才開始
一九八二年的《傾斜之書》,我說,
我回到原地,
正是偉大開始走下坡的時候。
一九八二年的〈離騷〉,我寫下:
巫祝的歌失去了溫情,
因為他們不再相信
一九八九年的《寶寶之書》,我說,
生命如此短暫,
我們必須及早犯錯
這些都是在我很年輕的時候切身的感觸,
但是在我自得於這些精確、創意的文字表達之後,漸漸的,就忘記了我曾是如此的焦慮。
……
我曾再三說過,
你對一件事情的想像,
決定了這件事情對你的影響。
如果你認為詩就是表達情感與修辭
他對你的貢獻將跟著青春期一起結束
如果你在讀詩或寫詩的時刻體會到
詩也是一種和自己、和別人
深層溝通的方式
觀看生活、思考生命的方式
那它就可以陪我們更久
我的經驗告訴我
詩是如此地誠實與溫柔
如此地貼近自己
那可不?
那正是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
思考方式、和世界相處的方式
……
每一首詩的任務都是在探索或完成一個詩意,
或一個美感經驗的結晶
你割捨不斷的牽掛
你深切表達的渴望
最終會帶你找到
詩最適合的形式……
在《畫冊》出版五十年之後,出版了這本《詩緒》,感覺好像是某種畢業典禮上的紀念儀式。但是,相信我,每當我談論起詩歌,或進行詩歌創作的時候,更像是參加一次又一次的開學典禮。
——羅智成
閱讀及分享羅智成的《詩緒:我的詩學筆記》。
試著追溯自己有關詩人羅智成的閱讀記憶,沒想到需要從遙遠的1992年開始回想……
彼時的《寶寶之書》、《光之書》、《M湖書簡》如何餵養一位對於現代詩概念模糊、欠缺欣賞能力和詩歌閱讀經驗的自己。
時隔三十多年,教皇羅某公開了自己的詩學筆記,談什麼是詩、談詩的創作、談波特萊爾、談散文詩、談現代主義……
這是羅智成的詩學筆記,同時也是我的詩歌學習紀念冊。
以下摘要分享。
書名:詩緒:我的詩學筆記
作者:羅智成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25/03
內容簡介
《詩緒》不是詩人在大學教詩幾十年來授課內容的整理,而是透過長時期教學自我學習到、體悟到的東西,記錄了將抽象、模糊理念行諸文字的艱困,建構理論能否通過驗證的警惕,實際經驗能否裝進理想模式的估量,以及脫口而出的心路歷程。
這本詩學筆記是詩人必須向自己繳交的作業。
【Excerpt】
1
謹記我的話
有一天我忘了他們
我將虛心向你探問
這段詩行出現在我第一本詩集《畫冊》的最後一首作品。
《畫冊》主要收錄我高中及大一上學期的創作,包含了各種不同的形式與腔調、主題與素材,還有一些風格顯著的插畫或圖稿;可以說是未來羅智成作品的雛形。
十九開本,幾近方形的蒼白詩冊所呈現的紛陳、熱切的實驗與探索之作裡,可以預期的,有些再現了我先前閱讀、吸收的前行代詩人作品的印象、形式或表達技巧,也留下許多試圖超越與創新的線索……
這些規則或不規則的詩作、語錄體的散文與雋語、篇幅較大,標注序號或小標的組詩、刻意橫排,分布如圖像的長詩中,有的像告白,有的如絮語,有的是莊嚴的宣示,有的是真誠的自剖。其中,還有不少古典詩詞的痕跡——有些題目就是詞牌名或來自古人的詩題,那也是我青春期極為著迷的文學形式之一。我甚至襲用了《詩經》中有目無辭的「笙詩」六個詭異的詩題,恣意加以延伸、想像。
這個時候,「Dear R」和「寶寶」的稱謂都已出現;標記注音符號的作品還找不到打字的方法,也以手稿形式印出。部分作品已經發表過,包括分兩次刊登在《中外文學》的九首〈異教徒之歌〉。當然,更多是沒有藉口、敗筆明顯的少作。
2.4.1
一直到現在
我仍無從清楚追溯當初那些知名或無名的段落與詩行
甚至幾個特定的語彙或出人意表的雋語是如何啟發著我、
鼓舞著我沿著深刻、沉重的詠嘆、光怪陸離的意象、
模糊不清的暗示逕自前行、摸索,竟找到了最終將屬於我的那片蒙昧之地
我太專注於沿途神奇的體驗與豁然的視野了
完全忽略到和其他日常生活的語言、指標漸行漸遠的危險
一逕似懂非懂地熱切學習新的語言、新的規則、新的態度
並以此來區隔我們的世界與現實的世界,永恆的價值與世俗的價值,我們與他們……
至於該如何理解、描述我們那充滿夢想、使命、慰藉與憂忡的國度?那既陌生又和內心如此相契的世界?
則始終模糊不清
6.8.1
在我個人漫長的探索中,古典與現代之間,特別在對於詩歌的想像上,始終有一段曖昧不明、交代不清的環節,
也就是「現代詩學」如何醞釀、轉變,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如果能夠在浪漫主義作品與現代主義之間
找出銜接、演變、過度的那道知感經驗的橋樑,
我們或許就可以將此一時期美學概念的演化歷程
內化為我們自身的美感經驗,成為現代心智
(以及由此延伸而來的其它種種現代思潮)的繼承者,而非引用者。
6.8.2
這座跨越我的文學史想像斷層的橋梁,我隱約描繪出來,
是從浪漫主義畫家、音樂家、詩人、拉斐爾前派畫家、墓園派詩人、哥特派作家所連成的虛線,例如當年激起我強烈共鳴的貝多芬、孟德爾頌、比才、德勞克拉瓦、哥雅、羅賽蒂、基里哥、濟慈、拜倫、瑪麗雪萊等人的濃烈感觸、激越情懷、怪誕神秘又孤芳自賞的審美耽溺,一路往下,探及幽深暗黑
的愛倫坡,瀆神又雄辯的波特萊爾,直到梵樂希、里爾克……循著這條虛線,我化身為這些困惑、激情的青年創作者,神入於他們內心世界,尤其是對理想美的追求,對文學藝術、對創作者角色的重新定位,
去探究現代詩學發生的契機。
9
節奏,就是詩的文法
節奏,也幾乎,就是詩的邏輯
詩透過氣息與心跳,超越了理性與感性的鋪排,
以雄辯的節奏蠻橫的把所有的心情、所有的態度、
所有的想法與所有的因果辯證正當化,
聽覺對這一切是全然接受的。
節奏來自於人類的本能,
節奏的本質就是重複
單純的複沓可以累積存在的強度、意義的強度、情緒的強度
押韻,是聲音——無論是子音或母音的重複
形式,是字數的重複
格律,是各種元素的重複
9.7
節奏也表現出作者渴望分享的意志。
作者希望他傳遞的各式訊息不被忽略,或想要去引導讀者的感受歷程,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文字的質地、聲音與形式去安排或影響讀者閱讀的節奏:
冗長的句子創造出深思熟慮、綿延不絕的意識
或深陷其中的處境;
曲折的句子反映出複雜的心路歷程或難測的情節
或矛盾與辯證;
簡短的句子易於閱讀、可以產生迫切感,易於重複,
可以快速形成各種節奏……
由豐富多變的節奏感呈現的時間軸,
還有一種隱而未顯的型態,就是「遲滯閱讀」,
藉由未預期的訊息或表達方式,干擾讀者流暢的閱讀,
中斷他理解與感受的慣性,像攔路虎一樣,
迫使他改變日常閱讀跟感受的位置,或觀點,
來到作者為他設計好的節奏裡。
27
其實我創作最主要的動力,始終來自焦慮。各種的焦慮。
只是漫長的創作生涯帶來的慣性、樂趣與療癒,會使我不時忘記原先的動力。
《荒涼糖果店》是我作品中比較清楚呈現出這種矛盾心理的。在夢想的豐盈與生命的荒涼之間,在溫柔的愛戀與殘酷的時間之間,在一時的超越與無止境的牽掛之間。寫作《荒涼糖果店》的同時,我過去淡忘的焦慮便逐一顯現出來……
在一九七五年的詩集《畫冊》,我如此叮嚀:
蘿記我的話,有一天我忘了它們,
我將虚心向你探問。
一九七六年,〈我們未來酒坊的廣告辭〉,我寫下:
所謂時間的壓迫感,
是我們太多的愛
一九七九年《光之書》的序言,我說,
我的性格越來越不適合寫詩,
我必須創造出適合我的性格的詩。
一九七九年稍晚,在長詩〈一九七九〉的最後,我寫下:
我心有所愛,
不忍讓世界傾敗。
一九八〇年的〈問聃〉,我寫下:
不要急,
中國的古代才開始
一九八二年的《傾斜之書》,我說,
我回到原地,
正是偉大開始走下坡的時候。
一九八二年的〈離騷〉,我寫下:
巫祝的歌失去了溫情,
因為他們不再相信
一九八九年的《寶寶之書》,我說,
生命如此短暫,
我們必須及早犯錯
這些都是在我很年輕的時候切身的感觸,
但是在我自得於這些精確、創意的文字表達之後,漸漸的,就忘記了我曾是如此的焦慮。
……
我曾再三說過,
你對一件事情的想像,
決定了這件事情對你的影響。
如果你認為詩就是表達情感與修辭
他對你的貢獻將跟著青春期一起結束
如果你在讀詩或寫詩的時刻體會到
詩也是一種和自己、和別人
深層溝通的方式
觀看生活、思考生命的方式
那它就可以陪我們更久
我的經驗告訴我
詩是如此地誠實與溫柔
如此地貼近自己
那可不?
那正是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
思考方式、和世界相處的方式
……
每一首詩的任務都是在探索或完成一個詩意,
或一個美感經驗的結晶
你割捨不斷的牽掛
你深切表達的渴望
最終會帶你找到
詩最適合的形式……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上一則: Excerpt:柯姆.托賓(Colm Toibin)的《魔術師》(The Magician)下一則: Excerpt:蔣亞妮的《土星時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