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灣股票的三大分類,上市是大公司,上櫃是中小型公司,興櫃是未上市股票。
|
上市 |
上櫃 |
興櫃 |
成立年限 |
3年 |
2年 |
無 |
實收資本 |
6億及普通股3,000萬股以上 |
5,000萬及普通股500萬股以上 |
無 |
股權分散 |
1. 記名股東1000人以上 2. 公司內部持股逾50%之外股東人數500人以上,佔發行總額20%以上,或逾1000萬股 |
公司內部持股逾50%之外股東人數300人以上,佔發行總額20%以上,或逾1000萬股 |
無 |
獲利能力 |
合併報表之稅前淨利占實收資我本額比例,符合下列其中一項: 1. 合併報表之營業利益、稅前淨利最近2年均達6% 2. 最近2個會計年度平均達6%以上且近一年度較前年度為佳。 3. 最近5年平均達3%以上。 |
最近1個會計年度稅前淨利不低於新台幣400萬元,且稅前淨利占實收資本額比例,符合下列其中一項: 1. 最近年度達4%以上,且無累積虧損。 2. 最近2年度均達3%或平均3%。且最近一年度之獲利能力較前一年度為佳。 |
無 |
漲跌停幅度 |
10% |
10% |
無 |
最小交易單位 |
1000股 |
1000股 |
1股 |
交易時間 |
0900-1330 |
0900-1330 |
0900-1500 |
交易方式 |
撮合成交 |
撮合成交 |
合意成交 |
上市櫃的分類及交易方式
上市櫃的主要差別是上市公司是實收資本額6億以上及發行普通股3000萬股以上,
上櫃是實收資本額 5000萬以及發行普通股500萬股以上,
還有其他細微差異,如獲利能力、股權分散原則、獨立董事佔比等,
上市公司的條件非常多,又分為一般行業、科技事業或文化創事業、
國家經濟建設之重大事業、政府獎勵民間參與之國家重大公共事業等,
各有不同規定。到2023年底上市公司共有997家,上櫃公司是816家,
所以上市公司的家數及規模都比上櫃大,成交量也是上市大於上櫃,
以2024年1月來說,上市總成交金額是6.6兆,上櫃總成交金額是1.4兆,
大約相差4倍。上市櫃公司交易規則時間都相同,0900-1330,
四個半小時,最小交易單位是1000股,就是一張,
也可以買盤中零股,漲停跌停幅度都是10%。
興櫃就是未上市股票
興櫃是提供給未上市櫃股票交易的地方,
所有上市櫃公司都要先在興櫃交易至少6個月,之後若符合資格,
才能轉上市櫃,興櫃交易時間是 0900-1500,沒有漲跌幅限制,
最小交易單位是1股,2023年底興櫃公司是333家,
興櫃股票最大特色是劵商與投資人交易,劵商及投資人都可以掛單買或賣,
只要到價就成交,總之是合意成交。上市櫃是𢸶合成交,
投資人與投資人之間的交易是由劵商撮合。
2024年1月的興櫃總成交金額是154億。
綜合來說,上市櫃公司是每季公佈財報,有些公司會開法說會,
興櫃公司是每半年公佈一次,上市櫃財報審核也比興櫃嚴格,
興櫃管理較鬆,所以有風險,包括成交量太小,有可能無法轉上市櫃,
成為真正的未上市股票或壁紙,若要買興櫃股票,
需要在券商簽興櫃風險預告書,才能下單及買賣。
除了上市櫃及興櫃外,還有一個創新板,目前有10家公司,
但只限專業投資人可以買賣,散戶不能操作。
如何找官方公開資訊
上市櫃及興櫃公司大約2100家公司,每家公司都有四位數代碼,
如中鋼是2002,台積電是2330等,不論上市櫃或興櫃公司的代碼不重複,
一家公司從上興櫃開始,就會有從一而終的代碼,直到上市。
所有上市櫃及興櫃公司的基本資料可以「公開資訊觀測站」中找到:
圖1公開資訊觀測站
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中,完整功能皆在上方的功能表中,
重要功能在左方的選單,如要看每月營收,
請點選「營運概況」=>「每月營收」=>「月營業收入」,
不過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設計很原始,各劵商及看盤軟體也可以找到個股資料,
且較多分析功能,但若要找官方原始資料,還是要看公開資訊觀測站。
每日交易的統計資料必須看兩個地方,
上市公司在臺灣證劵交易所,上櫃及興櫃在證劵櫃檯買賣中心,這兩個網站的設計稍有不同。
圖2臺灣證劵交易所的交易資訊
圖3櫃檯買賣中心的盤後資訊
證交所網站歷史較久,所以介面設計較原始,
由交易資訊進入可以找到每日交易的統計資訊及個別細節。
櫃檯買賣中心的首頁會列出不同產品,分類較細,
最常用是前兩個的上櫃及興櫃,後面的分類可以看個別分類的統計及個股細節,
整體統計都在「盤後資訊」。
同理,台灣證劵交易所的統計,會包含上櫃公司,
如每日成交前20大,若上櫃公司成交量達到前20名,也會列在證交所的前20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