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復得證 : 我看群英復會
2011/12/03 09:20
瀏覽1,746
迴響2
推薦12
引用0
很多時候,有些演出聆賞的重點,
並不是在看它好不好看,精不精彩,
而是要更進一步地去揣思背後的意義.
至於意義如何被賦予,
有的憑外在環境,有的是一己觀點.
林谷芳老師一直是個真知灼見的文化人,
早在許多年前為我恩師曹復永籌劃"永遠的小生"個人專場時,
便在計劃著今天這場群英復會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坦白說,復字輩出科畢業後,各自分道揚镳四十餘載,
能把這群復興劇校第一期的學生Call齊,
大家攜手演一台戲的可能性本就不高,
再者,真要落實動員這場群英復會的可行性,
很多幕後該到位種種細瑣待張羅的大大小小,
亦是極其麻煩棘手之事.
所幸林老師知人善用,
此次邀請中生代A咖級戲曲學者徐亞湘老師,
一同參與龐雜但卻有意義的製作流程,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復興劇校出身的異數,
儘管如此,我並不以為意,
反倒這樣奇特的人生閱歷,
造就了我彷彿奇幻文學式的精彩人生.
此次的演出,舞台上這些復字輩的傳奇人物,
早在坐科孩提時代便久仰大名,
如今一一化為真人站立在你的面前時,
幾許之間有些迷幻,因為不可思議.
雖然我沒有參與他們排練的工作,
然而光是每個人台上台下表裡如一的巨星風采,
可以篤定的是,"角(ㄐㄩㄝ/)兒"走到那裡,
終究還是個角兒.
就像張老大(張壯熙)當年在青訪團對我說,
鑽石儘管用再黑的布把它包起來掩蓋了光芒,
但那型體,會看的,仍舊知道布裡包的是鑽石.
今晚劃下歷史性一頁的開幕戲,
是標準眾星雲集必派的骨子老戲"龍鳳呈祥",
暫且不談今晚演員舞台上的表現如何如何,
誠如記者會時,張復建幾度感動落淚地表示,
出科後將近50年各奔東西少有聯絡的漫長時間,
未料多年後大家竟然還能有機會相聚且同台演出,
除了感謝幕後推手林/徐兩位教授的大力促成之外,
背後莫不是祖師爺對復字輩的極大恩典,
恐怕也難成就大事.
文化研究必談認同,
從認同中,人們做為分辨我群與他群的判別,
並從我群共享"想像的共同體"之下,
構築屬於自己集體的記憶與共同的話語.
身為一個解構戲劇作品的如我戲精,
就算舞台上演員們的表現如何如何,
在這台戲裡並不是所謂劇評人雞蛋裡挑骨頭的目的.
正因為台上這群演員的組合,
是台灣京劇史上第一代科班出身的"復字輩"成員,
始致整台戲裡任何一個不完美之處,
皆都歷歷成為稍縱即逝的歷史雋永.
況且,功,確實就是這樣,
一天沒練自己知道,
兩天沒練師父知道,
三天沒練觀眾知道.
縱然台上這些大師哥大師姐有些生疏,
但我看見,基於難能可貴的同學愛,
以及基於一己終身對於戲曲極度的熱愛,
那份勇氣,那份義氣,
夠了!!!
回到認同的脈絡下做為本文的結束,
台下聽戲的那一刻,漸入不惑之年的我,
恍然之間才驚覺到當年國軍文藝活動中心,
那些戲癡老杯杯,老媽媽們品戲聆曲的模樣,
搖頭愰腦打板兒哼唱之間,
如今晚兒就在我的身上,
隨著西皮二黃的節奏,不自主地律動著,
唯一不同於一般觀眾的是,
這個懂戲的侯剛本,承蒙祖師爺揀選的恩澤,
他不單單是個"揮筆評戲,學校教戲"觀眾中的觀眾,
那一刻,何其慶幸如是侯某,
竟然出身在始終系出名門的復興劇校,
那串"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發揚民族倫理道德",
"大漢天聲遠播寰宇,河山重光日月輝煌"宗譜血脈裡,
這血脈下,我,有名有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 2樓. 伊妮莎2011/12/22 17:27大學社團
我是因為誤打誤撞加入國劇社,有兩個暑假參加復興劇校的國劇研習營,兩週時間每天早上練早功上午分科下午把子功啥的~~~反正倒數兩天晚上是成果演出啦!只可惜近幾年是沒了
- 1樓. blue phoenix屬於辜仲諒的十二強棒球冠軍2011/12/04 10:48這下不來回應都不行了
你貼了一張秦祥林的相片
他實在太帥了吧
從小看他到現在
居然沒什麼變化
太誇張了吧
blue phoen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