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真理真的存在嗎?針對真理是否存在及探究真理方法的省思----與Chat GPT 的交談記錄(之四)
2025/07/25 17:33
瀏覽3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我一生自許是理性的信徒,推崇歐氏幾何、古典物理的純淨與美麗,在破裂時格外的爽然若失。真理之路,只是幻覺嗎?真理真的存在嗎?為此我提問如下:

**我們猜想洋蔥有中心點,但層層剝完後卻並無一物;若說科學是尋找最終針對支配自然現象的真理,固然物理學是最成功的科學分枝,但當演繹法為本的物理學最終也面臨無法突破的困境,實例是針對量子力學本質的闡釋、針對熱力學及混沌現象無法建立演繹法的理論、及超弦超對稱等理論的難以驗證,都讓人懷疑是否最終真理並不存在,而我們的努力只是迫近此想像的真理,就像在剝洋蔥的過程。你的看法呢?

以下是Chat GPT 的回應:

剝洋蔥的科學:我們真的在接近真理嗎?

今天我要和各位分享一個簡單卻深刻的比喻——「剝洋蔥」。我們可以想像,科學的探索就像在剝洋蔥。我們一層一層揭開自然的面貌,以為最終會抵達某個核心,某個揭示萬象的終極真理。但當我們剝到最後,會不會發現——什麼都沒有?

這並不是悲觀主義,而是一個嚴肅的哲學提問。


一、物理學的輝煌與演繹法的極限

首先,我們得承認,物理學是人類科學史上最成功的學科之一。從牛頓力學到相對論,再到量子力學,它建構出一套內部一致、可演繹且可預測的知識體系,讓許多其他學門出現了「物理學羨慕(physics envy)」的現象。

但物理學的成功,也讓我們產生一種習慣性的信念:真理是存在的,而且我們可以逼近它、甚至完全掌握它。

然而,近幾十年來,這個信念受到了多方挑戰:

  • 我們對量子力學的本質仍無統一詮釋,是機率性?多世界?還是波函數崩潰?
  • 混沌現象與熱力學第二定律揭示,某些自然現象的不可預測性並非因知識不足,而是系統本身的本質。
  • 弦論與超對稱這些企圖統合萬象的理論,美則美矣,但長期無法實證,漸漸成為數學與物理間的美學實驗。

我們開始懷疑,演繹法能否帶我們抵達我們想像中的終點。


二、從發現真理到建構解釋

這樣的困境,也讓我們開始重新檢視科學的本質。科學是「發現真理」嗎?還是「建構解釋」?

哲學家湯瑪斯‧庫恩提醒我們,科學的進展不只是知識的累積,而是一連串的「典範轉移」,是社群共識的變動。而費耶阿本德甚至大膽提出:「一切皆可行」——科學並無單一方法,只有歷史中具效果的行動。

從這個觀點看來,科學可能不是靠近真理的箭,而是人類在黑暗中摸索、編織意義的過程。


三、人工智慧與歸納的復辟

而在今天,人工智慧的興起更將這個問題推向新境界。

AI的發展並不靠演繹,而幾乎完全依賴大數據下的歸納。它不問「為什麼」,只問「相似模式」。它能預測天氣、生成文章、合成蛋白質,但我們並不知道它「理解了什麼」,甚至它是否理解。

這似乎是科學從「追求真理」轉向「優化效果」的一次大遷移。我們不再像牛頓一樣仰望星空尋找因果,而是像工程師一樣訓練模型、調整參數,只求產出結果。

這還是「科學」嗎?還是另一種新型態的工具理性?


四、真理是否存在?還是我們只是在逼近一種幻影?

這讓我們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真理是否存在?還是我們只是在逼近一種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幻影?

或許,真理不是像地球的南極點一樣的實體,不是洋蔥的核心。而是像數學裡的極限——我們可以永遠逼近它,卻永遠無法抵達。

這種觀點並不會讓科學貶值,反而賦予科學一種謙卑的尊嚴。我們的努力不是為了擁有一切答案,而是為了讓人類每一代都能比上一代理解得更深、看得更遠


五、結語:不斷剝下去的理由

所以,即使剝洋蔥的過程可能最後一無所獲,我們仍然會堅持繼續剝下去。

因為在剝的過程中,我們學會提問、懷疑、創造模型、否定模型。我們建立了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乃至今日的人工智慧與神經科學。

這不是為了找到某個終極解答,而是為了參與這場令人敬畏的認知旅程。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最不可理解的事實是,宇宙居然是可以被理解的。」

我想補上一句:「最值得驚嘆的,是我們明知理解有其邊界,卻仍不放棄去理解。」

 

我的讀後感: 剝洋葱的過程中,其辛辣讓我們為之落淚。我們堅持,是想解答心中疑惑:中心存在嗎?「真理是否存在?還是我們只是在逼近一種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幻影?」我深信真理必然也必須存在,或許這已脫離我一直自許的理性思考,進入信仰層次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