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韓國人笑話的「訃聞範本」
2009/11/03 11:15
瀏覽16,429
迴響6
推薦16
引用0
談及喪事,許多人會大喊:「晦氣!晦氣!」然而生老病死原本自然,誰都躲不過.不但自己躲不過,周遭親友也躲不過,誰都得接觸.既然如此,還是別逃避,面對現實,把事情辦好.現在及早注意,日後才不會鬧笑話.
「鬧笑話?鬧什麼笑話?治喪也會鬧笑話?開什麼玩笑?」
「是的.確實會鬧笑話.不但鬧,而且鬧得很嚴重.」
「有多嚴重?」
「連訃聞範本都出錯,貽笑大方,你說有多嚴重?」
「那有這回事?是你編出來的吧?」
「我編出來的?你看看上圖那三份訃聞範本吧.找得出那裡出錯嗎?」
「……看不出錯來呀.」
「看不出來?好吧.我這麼問好了.你自我介紹時,會說『我是某某先生/女士』嗎?」
「當然不會呀.」
「為什麼?」
「因為『先生女士』是尊稱.那有把尊稱套到自己頭上之理?」
「那『孝順』呢?有人四處宣傳,自稱孝子嗎?」
「不應該如此吧?做人要謙虛呀.稱別人為孝子則可,自稱孝子,顯得很驕傲自大,毫不謙遜.」
「所以嘍!你看上面那三份訃聞,什麼「孝男」、「孝女」、「孝婿」、「孝媳」.這等於是拉開嗓門大嚷:『都來看呀!我們是孝子孝女孝婿孝媳,好光榮呀.』你覺得這種搞法沒問題嗎?」
「是有點不像話.可是,大家都這麼寫呀!」
「所以才說問題嚴重呀.若遵古禮,居喪時,父歿母存曰孤子;母歿父存曰哀子;父母雙亡曰孤哀子.你看看最下面那兩圖.那是韓國人的訃聞.一用孤子,一用孤哀子,遵循古禮,一點都沒錯.」
「不必那麼拘泥於古禮吧?」
「那用『不肖子』也成呀.『不肖』雖有品性不端的意思,然那是衍生義.『不肖』原義是『不像』.『不肖子』就是『不像老爹的兒子』,指的是不能克紹箕裘,不能繼承父業的意思.
想當年,楊過託柯鎮惡為其父立碑一事,史書上有如下記載:
楊過道:「柯公公,晚輩拜託你一件事,請你替先父立過一塊墓碑,碑上便書:『先父楊府君康之墓,不肖子楊過謹立』幾個字。」柯鎮惡一怔,隨即會意,說道:「不錯,不錯!你原是不肖令尊。你之不肖,遠勝於旁人之肖了。老朽定當遵辦。」
仔細咀嚼這一段話,當可理解「不肖」之意.
此外,有些訃聞用『不孝子』一詞,我雖不鼓勵人用,但能理解其用意.父母去世,兒女總是心懷愧疚,自覺侍奉不周,至令父母身亡,故自稱不孝.」
「這還是太古老了.有沒有新一點的?」
「新一點的話,就直稱子女得了.子某某、女某某、孫某某,不必加敬語.那兩份韓文訃聞裡,大部份晚輩署名都是如此呀!真是禮失而求諸野.唉!」
仔細研究上面三份範本,最左一本錯誤最少,最右一本錯誤一致,中間那本犯的錯是前後不一致.
最左一本只犯了「孝男」、「孝女」等錯.
最右一本,正文中有「孝男孝女率全體孝眷等隨侍在側……」,後面署名也是「孝男孝女」,算是前後錯誤一致.
(註:「全體孝眷等」這個「等」是贅字.用「全體孝眷」即可.加了個「等」字,表示除了孝眷之外,尚有他人.不知是那些人?)
中間那本最為稀奇.正文中用「不孝男」、「不孝女」,後頭署名,卻用「孝男」、「孝女」.究竟孝是不孝?前已言之,「不孝」也通,要「不孝」就「不孝」到底,署名也用「不孝某」.如今前面不孝,後面卻孝,看得有點頭昏腦脹.
三本訃聞範本,三本全錯,怎不讓韓國人笑掉大牙?

上面這份訃聞以「顯考」啟首,自然是子女為亡父所發之訃聞,遺族應首列長男,不宜列「反服母」(亡者之母,仍健在)、護喪妻(亡者妻,仍在).此二者應列在最後,不然,真搞不清訃聞究竟是誰所發.如今以「反服母」為首,乍看之下,以為是母親為兒子發喪,可是正文以「顯考」起首,這……這……?
參考文獻:訃聞中家族的稱謂以及訃聞內的附屬文書記載
(感謝李怡志先生惠准使用韓國訃聞像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6) :
- 6樓. 隨風自在2017/03/29 20:11
楊烔山的綠皮書有提到到孝為穿孝服的意思,但是出自何處就不知道了
而你講的孤哀子,在家禮大成也稱不知何其來也,只說隨俗亦可,與詩經說的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有點相同,但怎麼不說是失怙子或失恃子呢?
另外你說的反服,亡者有特定的條件,其父母才可以稱反服,而不是像這現在這樣亂用,這個就留給你去查查吧
- 5樓. 妮妮2015/07/19 16:49孝是著孝服戴孝誌的意思不是孝順的意思
- 4樓. 葉子~2010/02/27 14:51大家都錯
習以為常,就不覺得錯了。沒錯.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於 2010/02/27 22:22回覆 - 3樓. wang7102009/11/27 09:37滑稽?古稽?
看到此文....想起唸小學時的往事。我唸小學是在民國 44 年 至民國 50 年。當時初中是要經過考試才可以進去的。所以從小學就被惡補。中文的根底都會有相當的程度。
老師說過一個笑話。....「滑稽」正確的發音應該是「古蹟」,如果你在別人面前發出正確的音,別人會笑說「哈!哈!你這個人真「滑稽」﹝他發音為「華基」﹞!。
積非成是矣...
多謝造訪留言.
說來慚愧,我也知道「滑稽」該唸成「古稽」,但從來都是唸成「華稽」.唸成「古稽」的話,可能會令人肅然起敬.
語音演變是項專門學問.有人說以前沒有ㄐ音,ㄐ音乃由ㄍ或其他音轉來.如「介紹」的介,有鄉音唸成「蓋」,閩南語也是唸成「蓋」.其他如監、雞、家等,許多鄉音都是以ㄍ起音.由「滑稽」一例看來,ㄍ不僅轉成ㄐ,有的還轉成ㄏ.
另外,「尉遲」唸成「玉遲」而非「餵遲」,「解元」唸作「謝元」而非「姐元」,在在都可見語音轉變的痕跡.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於 2009/11/27 10:33回覆 - 2樓. ono2009/11/08 11:28寫得真好
前面不孝,後面卻孝
真是有夠好笑
- 1樓. 肇2009/11/04 12:52好有意思!
經過你這樣分析檢討
真的很有趣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