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發表於紐約時報中文網的一篇文章"中國衝擊2.0比上一次嚴重得多"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50715/china-shock-economy-manufacturing/zh-hant/
這篇文章的兩位撰稿教授,分別是David Autor(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和Gordon Hanson(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經濟學教授),他們都因研究全球化,尤其是中國的崛起,如何重塑美國勞動力市場而聞名.
這兩位教授成長於季辛吉和卡特的親中時代,他們沒有想過:從川普再一次當選美國總統後,他們的政策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
這時他們還在親中的紐約時報中文網賣弄過時的知識,來吸引中國讀者,而這些中共的同路人拿來當作寶,來驗證中國的偉大復興,只能說這些人不是活在"信息繭房"裡,而是自卑感爆發.
我們看到
過去的"中國衝擊1.0",就是在全球化的架構裡,用廉價勞力來生產不需要技術的用品,吸引西方國家大企業來投資,成為"世界工廠",向世界各地傾銷.
讓西方各國的勞工失去了工作,但西方國家的政府只管稅收,更配合資本家企業家的需要,引進難民造成社會問題.
而如今的"中國衝擊2.0",則是進一步往高階的商品來生產.如果能再次得逞,那西方國家的大企業也將陸續關門.
這兩位教授沒有看到:
從川普再一次當選美國總統後,他的關稅政策就是協助那些可以在美國生產製造,或是基於國防安全需要在美國生產製造的產業,回美國生產製造;其次,凡是成為中國洗產地的國家,提高關稅伺候.
如今西方各國,都在防止中國來竊取知識和技術回中國仿製,最後將所有最尖端科技都禁止流入中國.
美國司法部表示,2011年歸化為美國公民的龔晨光,2023年曾短暫在洛杉磯地區一家研發公司擔任工程師,下載的檔案含多份藍圖,包括用於偵測核彈發射、追蹤彈道飛彈與極音速飛彈等太空系統的紅外線感測器的藍圖,此外,他還竊取了讓助美國軍機能探測追熱飛彈並採取反制措施的感測器藍圖。
過去"中國衝擊1.0"對美國和西方的衝擊,在分散供應鏈,及防止中國洗產地的控管下,全球市場已被新興國家瓜分了.
而"中國衝擊2.0",也在管制下,讓中國灰頭土臉,只能靠在網路上自嗨來維持顏面.
這些還在為中國唱讚歌的一群人,若真是學者,那就請你將中國每年的進,出口物品拿來研究,看看中國僅靠自己的科研,能製造出什麼商品,來對西方及全世界造成"中國衝擊2.0".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