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因望「形」生義,同名為燈籠花、吊燈花的花,還真為數不少。其中,錦葵科的風鈴花、南美朱槿、裂瓣朱槿就都有燈籠花、吊燈花的別名,甚至習見的朱槿花,都有燈籠仔花(台語)的別稱,頗能勾起賞花人聯想。
入冬,在台北新生公園的花壇又見到花形懸垂搶眼的吊鐘花。花如其名,十分逗人喜愛!
柳葉菜科吊鐘花別名金鐘花、燈籠花、吊燈花,也叫倒掛金鐘。因為植物除了專業的學名、英文名之外,一般人最熟悉的往往是因地而異的民間俗名。或因望「形」生義,同名為燈籠花、吊燈花的花,還真為數不少。其中,錦葵科的風鈴花、南美朱槿、裂瓣朱槿就都有燈籠花、吊燈花的別名,甚至習見的朱槿花,都有燈籠仔花(台語)的別稱,頗能勾起賞花人聯想。若在網路上搜尋時,或許也會觸類旁通,平添趣味吧。
錦葵科的風鈴花與吊鐘花的別名同為吊燈花,雖然沒有吊鐘花繁複多層次的花瓣。但外形不只像風鈴,也像是中國傳統的宮燈和燈籠,因此又叫宮燈花、燈籠花。
南美朱槿也叫燈籠花、風鈴花,且如吊燈花及吊鐘花一般整朵花是倒吊懸垂自葉脈抽出,因此又叫懸鈴花。奇特的是,它的花瓣是不打開的,如同閉鎖的風鈴,只有雄蕊和雌蕊伸出花瓣外,所以又叫做捲瓣朱槿或大紅袍。但似乎不影響它吸引鳳蝶及綠繡眼來採蜜的魅力。
裂瓣朱槿花瓣深裂,對取形命名的賞花人而言,外形更像是經過鏤空雕飾的吊燈及燈籠,有吊燈花、燈籠花(海南),吊燈扶桑之名,也名符其實喔。
多數品種的朱槿花腋生,花大而豔麗,多為單生,原種為紅色,但培育的品種則顏色甚多,花瓣通常朝上,不過因為枝葉的位置不同,少數也會呈現倒懸的狀態,尤其是複瓣朱槿,倒懸的機率頗高,因此燈籠仔花(台語)也被列為別名之一,也就不以為怪了。如同南美朱槿,朱槿花也頗受多種蝴蝶青睞!
附錄—吊鐘花、風鈴花、南美朱槿、裂瓣朱槿基本資料
吊鐘花
‧英文名稱:Hybrid Fuchsia,Ladys eardrops,Fuchsia,Common Fuchia
‧學名:Enkianthus quinquefolius Lour.
Fuchsia hybrida Hort.Fuchsia hybrida Voss.
Fuchsia hybrida Hort. ex Siebold & Voss.
Fuchsia hybrida Hort. ex Vilm.Fuchsia x hybrida Hort. ex Vilm.
‧科名:柳葉菜科(Onagraceae)倒掛金鐘屬(Fuchsia)
‧別名:吊鐘花,金鐘花、燈籠花、吊燈花、浮鉤草、燈籠海棠,倒掛金鐘,燈籠花(昆明),吊鐘海棠(浙江、江西)
‧原產地:紐西蘭、美洲高原、墨西哥、大溪地,民國 61 年,台灣自日本引進吊鐘花。
‧特性:吊鐘花是根據中美洲的材料人工培養出的園藝雜交種,其園藝品種很多,廣泛栽培於全世界。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株高約 1~1.5 公尺,盆栽或修剪後約 20~40 公分;枝條柔軟,伸長後具懸垂性。單葉,對生或 3~5 葉輪生,卵狀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葉緣有鋸齒。
兩性花,花梗長而下垂,花萼筒管狀,花萼有四片修長之裂片,花瓣 4 枚,雄蕊 8 枚,雌蕊 1 枚,花藥及柱頭均明顯突出。花色變化豐富,花萼有紅、白、粉、桃等色,花瓣有紅、白、粉、桃、紫等等。台灣平地花期為冬至春季,高冷地則四季常開,適於盆栽、吊盆或庭園美化。性喜冷涼或溫暖,台灣以中海拔冷涼山區栽培較為適合,平地高溫越夏困難。
風鈴花
‧英文名稱:Striped Abutilon,Red-veined Abutilon,Chinese Lantern,Lanterna Chinesa
‧學名:Abutilon striatum Dickson
Abutilon pictum
Sida picta Gill. ex Hook.
‧科名:錦葵科(Malvaceae)苘麻屬(或風鈴花屬)(Abutilon) 苘(ㄑㄧㄥˇ)
‧別名:吊燈花、猩猩花、金鈴花、燈籠花、紋瓣懸鈴花(中國大陸)、宮燈花
‧原產地:巴西,可能在中美洲其他國家自生或馴化;在熱帶地區廣泛被栽植以供觀賞,台灣於 1910 年代引進種植。
‧特性:常綠灌木,高 2~4 公尺,具有多數枝條,樹皮灰綠色,帶纖維質;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光滑無毛,綠色。葉為單葉互生,具較長葉柄,掌狀五裂,長 8~14 公分,寬 6~8 公分;裂片為卵狀披針形,約裂至葉片的一半處,先端漸尖,基部心形,紙質,鋸齒緣,主脈五條,葉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葉柄長 4~10 公分,細長,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托葉小而不顯著。
花期,夏季~秋季,花單生,腋生,多生長於枝條先端的葉腋,下垂狀,不十分開展,開放時徑 4~6 公分,花開時花形像風鈴,故名風鈴花;花柄細長,長 4~8 公分,綠色,光滑無毛;花萼闊鐘形,長 1~1.7 公分,先端五裂;裂片三角形,長 0.5~0.7 公分,先端銳尖;花瓣五枚,彼此覆瓦狀排列,橙黃色而具有紅色的脈紋;雄蕊柱伸出於花冠外,長 3~4 公分,先端分裂為多數的花絲,上有花藥;花柱貫穿雄蕊柱,先端伸出其外,柱頭 10 枚,頭狀。蒴果,桃子狀,外有 10~12 縱稜。台灣較少看到結果實。
南美朱槿
‧英文名稱:South American Wax Mallow
‧學名:Malvaviscus arboreus (L.) Cav.
Malvaviscus arboreus Cav.
‧科名:錦葵科(Malvaceae)南美朱槿屬(Malvaviscus)
‧別名:小懸鈴花,捲瓣朱槿、大紅袍、燈籠扶桑、懸鈴花、風鈴花、含羞花、姬扶桑
‧原產地:墨西哥,秘魯,巴西
‧特性:多年生常綠灌木,高約 1~2 公尺。生長快速,樹性旺壯,能耐旱,性喜陽光。其萌芽強,且耐修剪。葉有柄,互生,叢集株端,長橢圓形狀,先端漸尖,粗鈍鋸齒緣,主葉脈掌狀,有 5~7 條。
四季皆可開花,花單生,自葉脈處抽出,紅色(粉白色較少見),小苞 6~8 片;花萼 5 裂,花瓣 5 片,呈螺旋狀旋卷,雌雄蕊均伸出花瓣外,幾乎不結果。
最有特色的是,它的花瓣是不打開的,只有雄蕊和雌蕊伸出花瓣外,所以又叫做捲瓣朱槿或大紅袍。花姿奇特,鮮紅的花瓣螺旋捲,雌雄蕊細長突出花瓣外,看似含苞,被稱為不開的花。事實上,只要南美朱槿的花蕊伸出花冠外,一直到花蕊凋萎前都算是在「開花」中,這是有別於其他朱槿的奇特地方。
裂瓣朱槿
‧英文名稱:Separating-petal Hibiscus
‧學名:Hibiscus schizopetalus Hook. f.
Hibiscus rosasinensis L. var. schizopetalus Masters
‧科名:錦葵科(Malvaceae)木槿屬(Hibiscus)
‧別名:吊燈扶桑 (廣州植物志),燈籠花 (海南),假西藏紅花(廣州),燈仔花、裂瓣槿、吊燈扶桑、南洋扶桑、吊燈花、假西藏紅花、燈籠仔花(台灣)、五鳳花、繡球花、吐絲花(廣東)、風鈴佛桑花(日本)
‧原產地:可能為熱帶非洲的東部,台灣最早可能在明末移民時便已引進種植。
‧特性:常綠灌木,高可達 5 公尺,多分枝,枝條瘦長,樹皮灰白色,具有纖維質,皮孔顯著,全株無毛;小枝直立或斜上昇,綠色。
葉互生,具柄,卵狀橢圓形至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 4~7 公分,寬 1.5~2.5 公分,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鈍或略呈楔形,紙質,葉緣有鋸齒,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
花腋出,單生,梗細長,懸垂,紅色或深紅色,開放時徑 5~7 公分,極為亮眼;總苞片 8 枚,細小;萼筒形,5 淺裂;花瓣 5 深裂,裂片反捲,復作深裂;花柱圓柱形,極長,雄蕊著生於花柱的上半部,柱頭深裂 4~5 枚。裂瓣朱槿(吊燈 扶桑)全年都可以開花,不僅僅只是觀賞,它的葉子四季常綠,還能夠入藥,能夠起到拔毒生肌的作用。
蒴果長橢圓狀圓柱形,長 4~5 公分,徑約 1 公分,但極少結實;種子平滑。
延伸閱讀
<旅遊花樹記事>日出江花紅勝火 風鈴木花鳥相襯映春光(附詩)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2353178
<社會生態>新冠肺炎疫情戒慎恐懼 現代人休閒的再思考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1392663
<旅遊花樹記事>台東漆花繁蜂飛鳥來棲 果實雙疊變色多
http://blog.udn.com/jong2020/166592661
<旅遊花樹記事>蔓藤在野—小花蔓澤蘭、銳葉牽牛、黃藥子
http://blog.udn.com/jong2020/167746815
<旅遊花樹記事>金剛纂 霸王鞭及三角霸王鞭與蜂蝶鳥的際遇
http://blog.udn.com/jong2020/161753071
<旅遊花樹記事>狐尾武竹像縮小版聖誕樹 文武竹花果葉皆可觀
http://blog.udn.com/jong2020/168237046
<旅遊花樹記事>台灣金絲桃+雙花、方莖金絲桃 邂逅蜂蝶寄相思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