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與徐志摩
2008/06/23 11:50
瀏覽5,284
迴響5
推薦33
引用0
徐志摩婚後和陸小曼也與泰戈爾結成莫逆之交, 泰戈爾對待徐志摩與陸小曼,猶如膝下兒女,陸小曼曾自稱感到從未有過的父愛和溫暖。
泰戈爾在中國期間,曾親自為徐志摩起了一個印度名叫索思瑪,自此後,徐志摩在與泰戈爾通信中,常以索思瑪”自稱,同時又稱泰戈爾為“羅賓爹爹”(泰戈爾的全名是羅賓德羅納特•泰戈爾)。
泰戈爾也有一個中國名字,叫“竺震旦“﹐根據文匯讀書週報的記載﹐1924年泰戈爾訪中國48天,那年5月8日正是他的64歲生日。北京“講學社”為在京的泰戈爾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祝壽活動,祝壽活動在天壇草坪召開,胡適主持,其中一個特別的節目,是梁啟超主持獻贈給泰戈爾一個中國名字。
梁啟超在揭開這個名字之前,引經據典,說明這三個字的出處。梁氏稱,“羅賓德羅納特” 有 “太陽“ ,"雷”的含義,可引伸為 “如日之升”、“如雷之震”,所以中譯時意譯為“震旦”, 梁氏又稱,古印度曾稱中華為“震旦”,而中國人也稱印度為“天竺”。最後梁氏歸結道:“按中國習慣姓名的稱謂,前姓後名,那麼若以國名為姓氏,以本名為名,泰戈爾先生的中國姓名不就是“竺震旦”嗎?
”泰戈爾本人也高興得笑逐顏開,欣然接受祝壽會贈予的,由名家篆刻的“竺震旦”的大印章。
泰戈爾和徐志摩去逝距今已超過半個世紀﹐然而他們倆的詩至今仍眾人傳誦﹐感謝他們曾到世界一遊﹐ 為我們留下這麼多美好的詩歌。
羅賓德拉納德‧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的生平:
(1861—1941年),享譽世界的印度詩人、小說家、思想家,生於孟加拉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的貴族家庭。泰戈爾8歲就開始寫詩,並展露出非凡的天賦,15歲時出版詩集《原野之花》,被稱為「孟加拉的雪萊」。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後專門從事文學寫作。在他的創作生涯中,涉足了詩歌、小說、戲劇等Ν領域,均獲得不凡的成就。
1910年,泰戈爾自譯的英文版《吉檀迦利》出版,轟動了全世界。1913年,他因該詩集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躋身世界文壇,其作~被譯成多國文字,廣為流傳。
泰戈爾一生中共寫了50多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散文詩集《飛鳥集》、《吉檀迦利》、《園丁集》、《新月集》、《採果集》等。另外他還創作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小說,20多部劇本以及大量的文學、哲學、政治論著,其作品博大精深,充滿了慈善仁愛的胸懷和獨特的人格魅力,贏得了無數人的景仰。
1941年8月7日泰戈爾病逝。他的一生以火一般的熱情為世人打開了一扇扇通往靈魂的視窗,引領人們進入他雋永不朽的哲思。不同的人生階段,能品出不同的滋味;每字,每句,都值得細細咀嚼!
憂思在我的心裡平靜下去 正如暮色降臨在寂靜的山林中 Sorrow is hushed into peace in my heart like the evening among the silent trees. |
我今晨坐在窗前, 世界如一個路人似的,停留了一會, 向我點點頭, 又走過去了 I sit at my window this morning where the world like a passer-by st ops , for a moment, nods to me and goes |
海水呀,你說的是什麼? 是永恒的疑問。 天空呀,你回答的話是什麼? 是永恒的沉默。 What language is thine, O sea? The language of eternal question. What language is thy answer, O sky? The language of eternal silence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5) :
- 5樓. 一襲白衣2012/04/03 09:05^^
今早偶然來到你的網頁
看到這篇文章和照片
特別是聽到這首歌
我忍不住落淚了
徐志摩的才情令人欽佩
他的浪漫熱情卻實在過份了
一朵隨風流動的白雲 - 4樓. LJ2008/06/27 10:31文字的創作
文字的創作需要天分。
泰戈爾,徐志摩都是大師。
悅己也可算是後起之秀。
- 3樓. 阿丁正傳™©®2008/06/25 17:40泰戈爾與徐志摩
泰戈爾與徐志摩
泰戈爾的詩沒讀過
在 "人間四月天" 中見過
有徐志摩的詩文全集, 以及很多本有關他的書, 喜覽
他的一生很精彩 :
***************************************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得年才 36, 輕輕地走了
舊金山阿丁 - 2樓. 西岸魚。。。2008/06/24 01:02無關泰戈爾與徐志摩
這歌是陳秋轄唱的吧
以前很喜歡她的清純
對﹐是陳秋霞。 其實我比較喜歡藝術歌曲唱法的 “偶然”﹐可是網上找不到﹐都是 “流行歌曲” 版的。藝術歌曲版的更能表達“偶然”的感覺. 悅己 於 2008/06/24 12:51回覆 - 1樓. 白帆2008/06/23 13:11我不知道並這麼多
大學時,我一直都很喜歡泰戈爾對的散文詩。那時,我沒錢買,就花很多時間抄,而且,我還把那本手抄的詩集帶來美國。
我還不知道,原來,徐志摩和泰戈爾有交往,難怪,徐志摩的詩很有點泰戈爾的味道。
謝謝你的分享!
原來是同好﹐ "泰戈爾詩集" 真是好書﹐ 有好多人翻譯哩! 悅己 於 2008/06/24 12:5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