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疆回到台灣,天氣好熱,熱得讓人懶得出門。每日的工作,就是陪著九十七歲的老媽。
她多半時間都在打盹。我時不時叫醒她,問她:「要不要吃點什麼?要不要出去走走?」
今年年初回來時,她還願意跟我去家樂福,去公園曬太陽;半年後的今天,她明顯變了。不想出門,只想坐著。
我勸她:「妳這樣不出去會退化。」
她慢吞吞地回答:「我幾歲了耶?快一百歲了耶。人是肉體的動物,本來就會退化。」
我說:「妳跟我上次回來差很多喔,上次都會想出去走走。」
她又重複:「我幾歲了耶,都快一百歲了呢。人本來就會變啊,我現在不想動了。」
說完這幾句“抬槓”的話,她又閉上眼睛,坐在椅子上睡著了。
偶爾醒來,睜開眼問我:「妳在做什麼?」
我說:「沒做什麼。」
她又問:「妳在忙什麼?」
我說:「我在寫功課。」
她點點頭:「喔。」
我反問:「那妳在忙什麼?在想什麼?」
她說:「我在想事情啊。」
我又問:「想什麼事情?」
她睜開一隻眼,說:「我自己的事啊,需要跟妳講嗎?」
母女倆每天就這樣,重複著類似的對白。有時我也覺得無聊,但又覺得這樣的日子,歲月靜好,其實也挺珍貴的。
前天,她又問我:「妳在做什麼?」
我說:「我在寫東西。」
她問:「寫東西?很好啊,寫什麼?」
我忽然想到那本正在寫的—她的傳記。
於是我回答:「寫妳的傳記。」
她愣了一下:「我的傳記?為什麼?有什麼好寫的?」
我笑著說:「有喔,妳的人生太精彩了!前陣子,我家三個小孩出一個作文題目給我寫,叫做『我的媽媽』。我才寫幾句,就發現這題目不是三言兩語能交代的。我越寫越多,現在已經寫了三十頁。前幾天,峰還問我:『什麼時候可以看到阿嬤的傳記?』」
她聽著,忽然陷入沉思。
過了一會兒,
她問:「那妳寫給誰看?誰會看啊?」
我說:「寫給我的小孩看啊,也給很多人看啊。我可以把它印成書。妳這一生太精彩了,可以給很多人作參考。書名我都想好了,就叫《月桂》——用妳的名字來當書名。」
她聽著,沒再多說什麼。只是輕輕點了點頭,然後又安靜地閉上眼睛。
幾分鐘後,她又開始打盹。
我坐在她身旁,看著她熟睡的模樣,心裡覺得那本《月桂》似乎已經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段生命的延續。
看著老媽的側臉,我心裡浮起一種說不出的情緒。時間靜靜流逝,而我知道,這些日常的小對話,其實已經是她人生最後一章最真實的篇幅。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新天新地2025/10/13 08:41對話。
好有趣,可愛的母女對話。悅己媽媽這張拍的也好美。
就快進入百歲。悅己有長壽基因。💪💪
- 3樓. Flying Eagle2025/10/12 22:44
高齡97的媽媽還能和妳鬥嘴,而且邏輯清晰,是神的恩典!
我爸晚年在我們的鼓勵下,把一生經歷寫下,我姊動作很快,打字完便付梓,家中大小人手一本。依我看,寫得太過精簡,某些部分讀來不太過癮,章節應可大幅擴充。
- 2樓. 看雲2025/10/12 11:59我也曾經想為家母作傳,拖了一陣,就提不起勁了。
我很理解看雲説的
上次小孩的Storyworth 給我的題目是 “我的母親”,我寫著寫著,欲罷不能,几天内寫了好幾萬字
後來去七月底去西班牙10天,就耽擱下來,至今都沒再動過。呵呵
悅己 於 2025/10/12 22:09回覆 - 1樓. 刁卿蕙2025/10/12 09:03
真好!有女如此,夫復何求!
家父在世時,曾起念寫自傳,他的文筆甚佳,思慮敏捷,但卻没寫完。我看了部份初稿,自忖無法走進他的回憶。他們身處的大時代太動亂,每個人似乎都可重塑其“生平”。據家兄回東北老家省親,證實部份記憶,比如他是資優跳级生,但因戰亂没能完成大學醫科學業--這是他一生的遺憾。
為父母寫傳記很難,所謂距離產生美感,太貼近,反而失去客觀。這也是我寧可寫遠在天邊的常玉外傳,也無法為父母寫回憶錄的原因。
悦己很幸運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良好,在愛中成長,這份愛,藉書寫傳與子孫,無比珍貴!
卿蕙說 “太貼近,反而失去客觀”,真是講的對極了,我也是有這個困擾。
後來,我就想,就把這個當作一部小説來寫,只要大部分是事實,其他情節有些作者的的想象在内應該沒關係吧,歷史本來就很難百分之一百正確的呀!
昨天看到一句話深有同感 :“我們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卻也在他人生命裏無聲路過”。 前天去社區圖書館,看到一大排自傳書,有外國和台灣的,想想,其實又有多少人真的在乎他人的自傳呢?!自己寫得高興就好!悅己是也,呵呵
悅己 於 2025/10/12 22:2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