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6號 - 孔子神木
樹種:紅檜
樹高:41公尺
胸圍:7公尺
胸高直徑:2.23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前551年
神木園區內神木有命名的總計51株,年齡有從最小的鄭成功380歲到最老的孔子2,559歲﹔樹高從最矮的王昭君20公尺直到最高的包拯51公尺﹔胸徑從最瘦的蘇東坡1.10公尺直到最壯的司馬遷4.14公尺等。
編號6號 - 孔子神木
旁邊的一根黃藤
也很粗大
我說像是孔夫子的教鞭
編號6號 - 孔子神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樹種:紅檜
樹高:40公尺
胸圍:13公尺
胸高直徑:4.14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前145年
司馬遷(前135年-前90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撰寫的《史記》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因此後世尊稱他稱爲史遷、太史公。
編號5號 - 司馬遷神木
在此有叉路
我們選擇走全程參觀路線
編號5號的神木是
唐代書法家 - 顏真卿
樹種:紅檜
樹高:40公尺
胸圍:11公尺
胸高直徑:3.50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709年
編號8號 - 顏真卿神木
顏真卿(公元 707 - 784)字清臣,山東臨沂人。開元22年(734)中進士,歷任戶部侍郎、尚書左丞、刑部尚書諸職,曾受封為魯郡公,任平原郡為太守,後世稱顏魯公、顏平原、顏太師。
編號9號的神木是寫正氣歌的
文天祥
樹種:紅檜
樹高:41公尺
胸圍:6公尺
胸高直徑:1.91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1236年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文天祥為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為南宋詩人、將領,以忠烈名傳後世。其生平事蹟被後世稱許,因而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
樹種:紅檜
樹高:34公尺
胸圍:6.28公尺
胸高直徑:2.00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1089年
韓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號清涼居士。陝西延安人,宋朝名將。十八歲從軍,禦西夏有功,後在其妻子梁紅玉協助下,力戰金兵。高宗即位,任浙江西置史,又在丈儀大破金兵與偽齊聯軍,後來宋金議和,因極力反對而被解除兵權。
解說員蔡小姐登過台灣百岳80多座
對台灣的自然生態人文
知識廣博
對中國歷史也能侃侃而談
編號12號的神木是神機妙算的
諸葛亮
樹種:紅檜
樹高:33公尺
胸圍:6.44公尺
胸高直徑:2.05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181年
編號13號 - 武則天神木
旁邊有一棵俗稱鳥不踏的
刺蔥
刺蔥可分為白刺蔥及紅刺蔥,是芸香科植物。而食茱萸就是紅刺蔥,而非香椿(楝科植物)。
紅刺蔥:主要係嫩葉、葉柄呈現紅色,故叫紅刺蔥,香氣特別濃郁。
白刺蔥:植株形態與紅刺蔥相似,惟嫩葉、葉柄呈綠色,葉片香氣低,較少人種植。
食茱萸為芸香科(Rubitaceae)植物,學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zucc.俗名紅刺蔥、鳥不踏、越椒、刺江某等,自古以來即為入藥植物,李時珍本草綱目言:茱萸吳地者入藥,故名吳茱萸,其葉柄及心部常呈紅色,全株有刺又有香蔥味故亦叫紅刺蔥,其枝幹上亦長滿瘤刺,鳥兒甚至不敢棲息,又叫鳥不踏,其嫩葉片具有強烈的香氣,可用來作膳食上很特殊的菜餚。
編號13號 - 武則天神木
樹種:紅檜
樹高:31公尺
胸圍:7.07公尺
胸高直徑:2.25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624年
編號13號 - 武則天神木
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即武曌,為中國唐朝高宗則天順聖皇后,又稱為武后、武皇、天后、則天后、則天武后、則天帝、則天女帝、則天女皇等,另有廢除的尊號「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她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55年—683年在位)、唐朝第一位皇太后(683年—690年在位)、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認為她還是中國史上唯一的女性太上皇(705年在位)。
武則天本名不詳,14歲入後宮為才人時,唐太宗因其美貌賜名媚,故人稱「武媚娘」,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曌(漢語拼音:zhào,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出生於唐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唐開國功臣武士彟的第二個女兒,母親為楊氏。
編號15號的神木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
王昭君
樹種:紅檜
樹高:20公尺
胸圍:9.74公尺
胸高直徑:3.10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前54年
稀子蕨
的生存對空氣品質要求高
所以說有他存在
就是空氣品質的保證
棲蘭神木園區除了株株高聳入雲的參天神木外,園區中亦擁有相當豐沛的昆蟲、動植物資源,其中有野生動植物資源高達五百多種,其中稀有及已列為保育的動植物資源近兩百種,全臺灣18種保育類昆蟲有超過半數可在此地發現。
稀子蕨(碗蕨科)莖粗短,葉簇生。葉柄長25-50公分,粗約3.5 公厘,草綠色,葉片長達 50 公分,呈三角狀長卵形,三至四回羽狀複葉。羽片約15對,互生,有柄。羽片相距約4-5公分,基部一對最長。葉軸的近軸面常有一至數枚握拳狀的巨型芽,此芽可行無性繁殖。孢子囊群圓形,無囊群蓋,近頂生於小脈上,每一小裂片一個。分布在全省海拔 1000-1500 公尺的溫暖闊葉樹林下。
編號14號的神木
是東晉高僧也是著名的旅行家
法顯
樹種:紅檜
樹高:46公尺
胸圍:10.05公尺
胸高直徑:3.20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337年
法顯,晉高僧。本姓龔,平陽武陽人。是南北朝前往西方求經的名僧,當時他從長安出發,渡過流沙,經過三十多個國家,千辛萬苦才到達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在當地居住十五年學習梵語、梵書、抄寫經文,最後從師子國(現在是斯里蘭卡)乘著大商船,航行千萬里,歷經南海,終於回到國內。他能勇敢面對大風大浪、狂風暴雨,接受生死關頭的挑戰,並留下珍貴的航海記錄,同時他也是前往西方取經的先例,並且成為打通天竺水路交通線的第一人。
編號17號的神木是
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為「詩魔」。
編號17號 - 白居易神木
樹種:紅檜
樹高:21公尺
胸圍:4.71公尺
胸高直徑:1.50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772年
編號17號 - 白居易神木
樹心是空的
白居易神木
旁邊有個樹洞可以進去
白居易神木
樹心裡面窺天
樹種:紅檜
樹高:35公尺
胸圍:5.02公尺
胸高直徑:1.60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1371年
鄭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太監。
家族背景:原本姓馬名和,雲南昆陽(今晉寧)寶山鄉知代村回族人。六世先祖賽典赤·贍思丁(Sayyid Ajjal Shams al-Din Omar)是元初來自中亞的色目貴族,是布哈拉國王穆罕默德的後裔,曾任雲南行省平章,追封為咸陽王;曾祖父伯顏(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書平章,曾祖母馬氏,祖父米的納哈只,祖母溫氏。父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陽候,母溫氏。族人自稱咸陽世家。米里金生馬三寶,襲封滇陽候。馬姓是漢化的阿拉伯語「Mahmud」。馬三寶33歲時,因戰功御賜鄭姓,改名為和。
台灣檫樹
寬尾鳳蝶的食草
台灣檫樹屬於樟科檫樹屬的植物,在新生代第三紀上新世時在北半球各地皆有出現,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三種,其中二種分布在東亞地區,一種分布於美洲;在東亞地區的種類一種分布於中國大陸,另一種則分布於台灣。
台灣檫樹為夏綠型樹種,於每年秋末落葉而於次年春季開展新葉。其枝條可分成繁殖(開花)枝條與營養枝條,繁殖枝條較短且多位於冠層上部,展葉較早;而營養枝條較長且多位於冠層下部,展葉較晚。Hutchinson (1964)曾特別指出,檫樹屬之花為雌雄異株,並以此一特性為檫樹屬之分類依據,然此種分類法並不適用於台灣檫樹。台灣檫樹為雜性花(單株林木上可同時具有單性與兩性花),其胚珠則懸垂而卷生,非一般描述之倒生,由這些特點觀之,台灣檫樹為該屬植物中之最奇特者。
台灣檫樹亦被認為是瀕臨滅絕之稀有昆蟲寬尾鳳蝶(Agehana maraho Shiraki & Sonan)的食草。
編號20號 - 秦始皇神木
樹種:紅檜
樹高:34公尺
胸圍:8.17公尺
胸高直徑:2.60公尺
萌芽年代:約西元前2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