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的小腳)
眷村懷舊:姑姑的小腳
從地球的另一邊,飛來了幾張眷村時代的老照片……
昨天 po的一篇文章:眷村老家的興衰與今日風華(Udn 拉拉手) http://blog.udn.com/jfeng13x/94170648
賈媽[紐西蘭 KAIKOURA]留言:
奇怪,陸軍官校不是在高雄鳳山嗎?
為什麼沒住鳳山的眷村?
(府上都是高人。 兩個妹妹和令公子都高人一等 !!!)
這簡單的一問,涵蓋了多少人一生中的人海滄桑!
前在:「老媽賜的禮物:臉盲 http://blog.udn.com/jfeng13x/92470514」文中提到:
先父當時也在台上。
他是在前一年,29歲時,隨新省主席上任,接少將秘書長一職,掌省政府及省主席大印;也因此緣娶得才女歸……
先父雖係文人,因任少將秘書長而獲軍職,所執掌的大印操河南省20萬大軍的生殺大權。
老蔣「北伐」成功的因素很多,武器精良才是主因,並非北方軍人不能打仗。鑑及歷史往事:
先父鄉里自衛隊,只有「三眼銃」那種前膛槍;抗戰時期馮玉祥的大刀隊是用刀抵抗日軍的現代化武器;越南統一後,侵略中國,打進廣西時,我們這些海外華人又驚訝、又好笑:越共不是老共養大的嗎?解放軍不是很厲害嗎?怎麼被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從北方調來兩個軍,才把越共打回去!
再看看北方的戰士,在抗戰時期以極度的劣勢,對抗日軍世界一流的精良裝備(連珍珠港都炸了),以游擊戰術不屈不撓地奮鬥了八年。比較起來,老蔣的「北伐軍」有宣傳的那麼慓悍嗎?當然不是!
先父身為河南省主席的第一智囊,所述的真正原因只有一個:大家都是中國人!既然你最強,為免生靈塗炭,就推你為共主!
老蔣成立「國民政府」後,每一省都派一位代表到他身邊,稱為「國民政府參議」,擔任省與中央溝通的橋梁。先父接此重任後,即隨老蔣由南京至重慶(老小子的出生地),再遷回南京……….
在抗戰勝利後的混亂時期,因南京蘭園的家中有幾十口親眷依附,先父依古代的「逃難」模式,分幾批派遣至四川及河南的鄉間,由年長者率領「大小孩」先行。身邊只留1、3、5、7歲的四個小傢伙及打死不肯離開父母的三姐。
當戰況急轉直下的最後幾天,先父得知老蔣從下野回頭領導,準備將中央政府遷往台灣。乃自行安排好鳳山陸軍官校的教職,由上海乘中興輪抵基隆,再南下至屏東這棟國防部指定的三號眷舍。住進時,巷子只有隔壁一號的一家廣東人,戶長是步校的上校教官(第三子後來曾任台大教務長)。
巷子陸續住滿後,開始納入地方政府的門牌、戶口規劃。由於先父是唯一的「文人」,大家採用了他命名的「勝利新村」及「勝義巷」。本「村」只有5條「巷子」,事實上包括勝利路南側及青島街兩側,其中也只有二巷稱作「勝義巷」,其它的「巷子」僅以數字:1(勝利路南側)、3(青島街兩側)、4、5命名。
………………………………………………………………….
好像在兩、三年後,有天老爸回家時一直在笑,他被老蔣「強迫任官」,塞了三朵梅花,說道:我在29歲就當了少將…… 好罷,上校就上校吧!(註:仍具國民政府參議身分;立憲後改為總統府參議。)
從此,我們正式成為「軍人子弟」,哈哈哈
好了!
故事說完了!
回到:
賈媽[紐西蘭 KAIKOURA]留言:
奇怪,陸軍官校不是在高雄鳳山嗎?
為什麼沒住鳳山的眷村?
(府上都是高人。 兩個妹妹和令公子都高人一等 !!!)
老小子答:
每天一大早,有中吉甫來接(下班送回家)。大概是因為巷子裡住的都是上校(包括陸官教育長及官、步、砲校教官),官階較高;將官們則住中山路西側的原日軍軍官宿舍,房子大一倍,有自己的小吉甫接送。
我們是後來居上,愈小愈高,哈哈哈........ 男的以先父的176最矮,然後由大到小直線上升,至我這個「陸男」的185(現已縮至183.5).....哈哈哈
當初倉促來台時,爸媽身邊除了我們四個小傢伙,還有一位上高中的三姐(她很聰明,死也不肯隨其他親人離開父母),一位表姐,一位自四川追隨多年的男僕,一位大妹的四川奶媽(大奶媽)。(註:小妹生於南京,她的「小奶媽」不能同行;老媽沒有奶水,所以大家都有自己的奶媽;只有大我兩歲的老五是,喝羊奶長大的 --在重慶市養羊的故事是,另一個除夕圍爐的笑源。)
家裡最重要的人物,當然是奶奶和大姑,兩位「小腳元老」。
大姑是老爸唯一的姐姐,早寡,只有表姐一個女兒;兩人從河南老家開始就跟著老爸。我們每個人的奶媽,通常在斷奶後都不願離開,而留下來陪著我們成長。我的奶媽不能離開重慶,自赴南京開始,即由大姑接手照顧,從穿衣,洗澡到帶著睡覺。因此,我也得到了解「腳事」的難得機遇。
奶奶是繼母,和大姑年紀相差不那麼大,又同為僅存的「小腳族」,兩人處得像姐妹一般:
一起解裹腳布洗腳,用小刀刮腳指縫,用剪刀剪老皮(常剪到流血;不剪又不行,因為走路會疼)。
擦乾淨後還要「上明礬」保持乾燥,否則因裹得緊,指縫間流的汗會使腳「很臭」,甚至爛掉。
最後裹回腳布,比打綁腿複雜得多,但看起來卻「十分優雅」,尤其是兩老一邊笑語不斷,一邊小腳像蝴蝶漫舞 –
小傢伙天天偎在大姑身上看「裹腳 show」,
小腦袋中深深地烙上那「另一個時空」!
一個永不再現的時空!
眷村老屋中,大家擠在一起才能感受到的時空!
延伸閱讀:
眷村老家的興衰與今日風華(Udn 拉拉手) http://blog.udn.com/jfeng13x/94170648
眷村的三種命運 http://blog.udn.com/jfeng13x/94872911
薪傳(Semi-UDN拉拉手): http://blog.udn.com/jfeng13x/93989929
薪傳的有趣回覆:前輩閣主和老頑童同遊戲:http://blog.udn.com/jfeng13x/94108305
下圖:
1952年在勝義巷口(老媽抱小妹;大奶媽旁立)
1953年奶奶逝世在東山禪寺的法會(照中的大人:左起為三姐、媽、爸;其右之高男孩是老四,他是後來隨老大經香港來台的;再右為老五。本「陸男」在家留守。)
1963年(大姑的小腳;8人擠在8席塌塌米上打地舖)
1964年日月潭之旅(老爸64歲;老媽54歲)
1965年小妹18歲時攝於大門口
自家前院左側的防空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Bifröst Kærlighed2019/09/14 04:42感人的小腳與軍服.有著盡忠與齊家的精神傳承,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