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瑄妮是怎麼被「敎」成這麼好的?』
「您是怎麼把瑄妮敎得這麼好的呢?」當
認真思索過後,我想我應該要用寫的來回答簡老師。因為這的確是個可以好好回顧我和瑄妮的媽媽這七年來如何陪著她成長過來的好時機、好因由。
幾經考慮,我決定還是不要把這個題目寫成一篇太正式的文章,而是想到任何片段就寫下來。因為瑄妮的成長依我自己看來,的確不是照著大綱、佈局起承轉合而成為今天的樣子的。
「不是只有敎吧,是加上了長期的生活而慢慢造成的吧!」那天運動會結束,看過了學校的美術展後牽著她走回家時,我心裡浮出了這句話。
由於想到除了回答簡老師的提問外,這篇文章也將會等到瑄妮上小學三或四年級時讓她自己讀。所以就以每一歲為單位,把這七年來她與我們生活中可能和此主題有關的某些片斷先回顧一遍好了。
為了行文的方便,以下的「我」就都稱呼為「瑄妮爸爸」吧!
【0 ~ 1 歲】
── 瑄妮的媽媽懷孕後知道是個女嬰。在一個多月與三個多月時,兩次夢中夢見「段瑄妮」這個名字。
── 自從懷了瑄妮,爸爸和媽媽就停止行房直到她出生後為止。爸爸後來認為瑄妮「天生」穩定不燥亂的特質可能與此大有關係。
── 孕期10個月中,媽媽陪著腹中的瑄妮聽了許多以前不會去聽的音樂(瑄妮媽媽喜歡的是流行歌曲)。比方巴哈的十二平均律鋼琴與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莫扎特的任何作品、西藏版的文殊菩薩心咒、塞哥維亞的的吉他、維也納兒童合唱團等等,都是爸爸準備的。後來這些音樂又讓瑄妮持續聽到了兩歲左右。
──爸爸每天早晨都會讓瑄妮坐在膝上和她玩伸展肢體的遊戲,開始時只是為了讓她骨骼發育得較好。不過,往後幾年中,這些遊戲隨興發展到後來,變成了好幾套只有她和爸爸才懂得玩法的花樣,而且其中好幾種都有父女一起哼唱的專屬配樂呢!共有:「咦嘎嘎」、「啪啪啪啪啪」、「疊疊手」、「空中飛(人)」、「四腳單車」、「一角兩角三角形」、「馬車的」這些遊戲一直到她七歲時都還是會和爸爸玩得樂此不疲咧!
【1 ~ 2 歲】
──瑄妮這個嬰兒有些特別,每天早晨醒來張開眼睛就躺著對著天花板「嘰嘰咕咕、嗚哩嗚哇」一直「說」個不停。爸爸媽媽都覺得瑄妮將來該會是個
個性開朗樂觀的小孩。
──是小蘭阿姨的主張,說第一雙鞋最重要──關乎孩子將來的腳型與走路姿勢,甚至影響到腿部的發育。於是,瑄妮的第一雙鞋買得很貴,是專家設計給剛會走路的貝比穿的。瑄妮後來雖然長得高且快,但第二雙鞋以後就都沒問題了──可以隨便買啦!
──大約兩歲前,會走路之後沒多久吧,爸媽都發現瑄妮的平衡感特別好。很喜歡倒退走、轉圈圈。那時讓她跟著電音舞曲表演即興跳舞,成了爸媽的最佳娛樂。有幾段當時拍下的錄影,是打算將來用來證明跳舞這方面的天份,瑄妮真的是天生的。
【2 ~ 3 歲】
──爸爸希望將來瑄妮的五感敏銳,和媽媽牽著她走到玩具反斗城買的第一個玩具是一具音準正確(有兩個八度)可以用鍵盤彈也可以用小槌子敲的的小鐵琴。第二個玩具是一大箱Gigo公司出的 Junior Engineer(一種可以用簡易塑膠工具拆解與結合的塑膠積木)。如今看來,這項玩具雖貴卻買得很值得,因為它耐玩(若認真玩的話,可以玩不膩耶,直到現在都還是!),而且有啟發性。
──常常讓瑄妮亂畫,家裡的A4廢紙本來就很多,玩具水彩啊顏色筆啊那時都被當成了消耗品。有給她買一張高度剛好專給幼兒「做功課」的玩具桌連椅。剪啊貼啊畫啊都在那兒,玩有色黏土時也在那裡。當時的越南佣一度用它來給瑄妮餵飯,被爸爸發現後制止。
──爸爸照著「母語玩字法」書中所說,用八開的圖畫紙製作了兩三百張以粗的紅簽字筆寫了諸如:冰箱、冷氣、看、跑、說、電腦……等等字樣的「閃示卡」。且在背面又加上與中文相對應的英文,也同樣是用紅色粗簽字筆寫成的。兩歲起和她不定時「玩字」玩到幼稚園畢業的暑假。大約瑄妮中班時,這些字卡就換成了內容完全一樣,但是用16開紙以黑色粗簽字筆所寫成的字卡了。
爸爸覺得可能是後來做得不夠勤(上了幼稚園以後,除了寒暑假時,幾乎停擺了)吧,瑄妮並沒有因此成為認字神童。不過透過了這些聲音與形狀的刺激,瑄妮的耳、眼的敏銳性與耐力、專注力還有對英語正確發音的天然直覺,應該是頗因此而受益的。
【3 ~ 4 歲】
──不知從何時起,大約是瑄妮三歲前吧?每晚睡前都有「講故事時間」。要是爸爸臨時沒到場,瑄妮也會壓低著聲音喊「把拔講故事」,催促著該到她床邊「履行公事」的人。爸爸和瑄妮之間的許多「照著規定來」的習慣大概都是像這樣發展出來的吧?!
──「早期」瑄妮聽的故事差不多都是爸爸閉著眼睛邊回想邊講的--那些他自己小時候讀過的大部頭故事書,諸如「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封神榜」、「白蛇傳」、「基度山恩仇記」、「叢林奇譚」、「三劍客」、「乞丐王子」、「羅密歐與茱麗葉」……很多很多。不過比較精彩的其實是最一開始時,爸爸完全隨口編出來的「新『馬達加斯加』」。那劇情啊,比之電影裡的可要厲害的太多了!在爸爸的版本裡,那幾隻電影裡的動物(除了原先的馬蹄、河馬莉、長頸男和艾麗獅外,還又加了一隻貓頭鷹和獵豹)在回到紐約之前,牠們甚至到過台灣還大鬧了木柵動物園(在這一段裡,故事又增加了一個小松鼠的角色)哩!
──後來睡前的講故事慢慢發展成了這種模式──妮:「今天講三個故事。」/ 爸:「嗯,好。」/ 妮:「第一個是講電風扇和杯子的故事。」/ 爸:「從前從前啊,世界上還沒有電風扇,可是已經有杯子了……。」/ 妮:「好,第二個故事就講昨天還沒講完的吧。」/ 爸:「昨天說到武松啊,在山上把那隻大老虎打死了……。」/ 妮:「好,然後講今天的『三隻小螞蟻』的故事吧!來,『三隻小螞蟻』第XXX集……」
這第一個故事一定都是由她隨機出題,爸爸必須當場開口就講,還要講得有頭有尾、合情合理像個故事才行!而第二個故事就是講到哪算到哪的章回連載。第三個故事最妙,是爸爸無意間創造出來的每天一集、角色連續但是劇情獨立的單元劇。故事的精髓是由這三隻肉眼難見的小螞蟻講述今天一天中,它們所看到的「我們的小女生」所發生的事。不論「小女生」那天到了哪裏,做了啥事,那三隻可以藏在口袋裡啊背包裡啊任何地方的小螞蟻都能看得到。而那位「第三隻小螞蟻」特別優秀,因為它愛看書不像第一隻與第二隻只愛看電視……。當然啦,上千集故事裡的「小女生」其實是影射瑄妮。這在說與聽的父女之間,其實早就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囉!
【4 ~ 5 歲】
──爸爸對瑄妮將來的音樂教育本來有自己的腹案(爸爸年輕時玩音樂也學音樂),因為媽媽一時興起的「指示」,帶了瑄妮去參加了YAMAHA的說明會。「這個是以後要學彈鋼琴的耶?」爸爸在會後馬上打手機給媽媽。「那就學啊!」媽媽回答。按照爸爸當年的設想,本來只希望以後瑄妮能夠沒障礙的會「玩音樂」就好,頂多就自己來教她彈吉他與一些樂理吧,或許長大了去學學爵士鼓也不錯?不過,誰知「事與願違」!鋼琴這個樂器之王嘛,反正後來就真的也買了也帶她去學了。
──於是每個星期三下午,連幼稚園是啥都還不知道的四歲小瑄妮,就開始和爸爸牽手走路去上YAMAHA的「幼兒團體班」。一邊走,爸爸會和她隨口練習唱音階。從淺易到複雜,唱到後來,發現她的音階與音程有因此而被固定。又也許是學鋼琴開始得早,琴鍵的音準造成了強烈影響。五歲時,爸爸無意中發現瑄妮具有的音感已經是他自己能力不及的所謂的「絕對音感」了。
【5 ~ 6 歲】
──開始讓瑄妮每天喝一瓶羊奶(拜一到拜六清晨會送來)。「這樣要喝到幾歲呀?」她問。「到妳長得夠高為止囉。大概…長到像芭比公主那樣,就不喝了!」爸爸回答。嗯……太高也不好啊,不是嗎?
──爸爸從他的學生家長那兒聽說了離家不遠的「新生幼稚園」很好(老師很會敎,學生每天都很快樂。),於是瑄妮就由中班起開始上學了。
──由「中綠斑」到「大紅斑」,「新生幼稚園」敎會了瑄妮許多重要的事。諸如:尊敬師長、整潔的好習慣、每天睡午睡、穿脫衣服、使用剪刀漿糊、看紅綠燈、背弟子規與唐詩、動植物與地理的常識、許多日常基本知識、數字與簡單的計算、吹口琴、吹直笛、吹彈口風琴、溜直排輪、寫自己的名字、國語注音符號…。當然,最重要的是和同輩的相處。瑄妮在學校裡一直是受大家歡迎的,這點使爸媽對她特別放心。
──開始去一間頗為學院派的舞蹈教室“Prima Ballet”學跳芭蕾舞。
學了將近兩年,到了大班畢業時,就換地方學了。「不必那麼專門吧?能學學街舞、民族舞啊什麼的,也不賴吧?」爸爸想。
──應該是每晚「講故事時間」的效應吧,瑄妮即興說故事的能力讓「大紅班」的師生們大表歡迎。有些回家後還記得講給爸爸聽的,連爸爸都頗為欣賞。【附錄】是其中較早期的一則,是她五歲唸中班時在家中的即興演出。
──中班下學期快放寒假時,爸爸開始正式給瑄妮上英文課。每週一堂。
由於爸爸的英文課敎法的特性,從此,睡前的講故事時間就被「聽英文課時所錄的錄音帶,邊聽邊睡著」所取代了。
【6 ~ 7 歲】
──開始學游泳。
幼稚園畢業的暑假,爸爸給瑄妮直接報名了吉林國小的游泳訓練班。以為連續六個禮拜的集訓,該可以把游泳的基礎學得不差吧?!爸爸自己甚至也跟著一起報了名咧!結果呢,第一天興沖沖的去,第二天父女就一起到學校的總務處辦理退款了。
原來啊,在進入泳池之前父女兩人都開心又期待,一路上邊走邊說。進了泳池之後呀,就啥都不對了。爸爸呢,被編進了「中級班」。但因為瑄妮身高較高,爸爸又沒跟初級班(完全不會游)的教練說她其實只是幼稚園剛畢業。教練用水管沖臉的方式要他們懂得如何使鼻子不進水(用力呼氣),這使得瑄妮大為難過。下水之後,又種種不適應。向來個性堅強的她中途在泳池邊一度哭了,這種狀況爸爸可是第一次遇到。後來回家的路上,一直到洗好澡睡完午覺,都沒事!但是,等去了十四號公園玩耍回來,就開始一直鬧著說不要再去學游泳了。爸爸當時擔心若因此退卻,將會造成她將來對游泳這檔事有心理障礙,所以就一直苦勸到第二天早上(記得很清楚喔,第二天一早她醒來就先哭鬧,還是不肯再去學游泳!)。最後是考慮到報名規則裡的退費條款,才在中午時到學校辦理父女二人一起棄學的。
還算好,為此煩惱了一陣子的爸爸,在自己的學生那裡知道了一位可以一對一教學的許教練。自從瑄妮每個星期天早上都到「中山區體育中心」和許教練上一個鐘頭的課之後,很快就從一開始的心理障礙走了出來,第二次上課後就跟爸爸說「老師太帥了,我已經愛上他了啦!」果然沒錯,現在她所有的課裡,有帥哥老師的游泳課已成了她排名第一的課(爸爸的英文課排最後!)了。半年不到,瑄妮的自由式已經游得姿勢很標準了。
──開始正式學美術。
在幼稚園時,有參加課後美術班,那兩年,瑄妮的「畫風」是恣意快筆、大膽揮灑、想像力十足,是爸爸特別喜歡看的童稚畫。而在拜師「藝象藝術中心」向張、楊兩位老師學習畫畫之後,用筆、用色漸漸添了技巧。爸爸是希望瑄妮將來能 enjoy 顏料與畫筆的世界。爸爸自己從小愛畫畫,可是卻苦無機會得到正式的美術教育,一直都引以為憾……
──離開YAMAHA系統,投師何老師處學鋼琴。
經過名師指點的第一堂課,方才驚覺YAMAHA系統若為兒童啟蒙音樂則可,但若為學好鋼琴這項樂器則殆。瑄妮的手指觸鍵必須從頭開始,許多錯誤的習慣,前面三年中已經不知不覺的養成了!
要特別提到何老師並不是爸爸尋來的名師,雖然爸爸在半年前就四處打聽也接觸了,但是何老師卻是瑄妮靠自己的緣分「遇」上的。原來,大約是在剛上小學一年級時,瑄妮就常在下午由米娜阿姨陪著到十四號公園玩。主要的內容就是:和所有每天去那兒溜與被溜的狗與狗主人們打成一片。瑄妮是那裡唯一自己沒有狗卻天天都有狗兒可溜的愛狗人士,也是團體中唯一能記得住、叫得出每一隻狗的名字的一員。狗主人們(多為大人)都叫瑄妮「校長」,因為這個「狗學校」只要瑄妮來了,就可以實施點名了!在知道何老師是一位難得遇上的鋼琴良師之前,瑄妮已經和何老師的愛犬「妹妹」做了快半年的超級好朋友了。
──上了吉林國小一年級。
運氣很好,級任導師簡老師非但不是爸爸以前曾經擔心過的「台灣許多學校裡的『那種』老師」,而且剛好相反,是位有理念有愛心懂教育的好老師。瑄妮從襁褓至幼稚園畢業所培養的樂觀進取的氣質得以繼續茁壯,何其幸哉!
瑄妮爸爸曾經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不過在那之前,他也是嚐遍台灣各級學校教育的滋味的,若說他是個對台灣學校的種種有所「成見」的人也不為過。爸爸剛回台灣的時候就常跟朋友說:「在幼稚園以前,台灣的小孩每個看來都像小天使。可是你看,一進了小學,很快就都變樣了!」
在瑄妮爸爸的電腦裡,曾經有過一個檔案夾裡面都是有關「自學方案」的資料。爸爸承認在瑄妮剛上幼稚園之前,的確有段時間是認真研究過這些的。主要是後來見到瑄妮在中班大班時,那麼喜歡並適應學校的生活,才決定讓瑄妮「讀讀看」吉林國小的。還好,可真是還好,她的小學一開始就遇到了簡老師!
──為瑄妮訂了國語日報。
這份爸爸小時後一直讀到了高中畢業的報紙,爸爸自己大概是從小學一年級下學期開始看的吧?爸爸相信養成習慣每天看它的台灣孩子中文能力一定可以很好,另外,品性方面也會受到薰陶。這件事瑄妮可說正在起步,目前是每天讀兩篇爸爸給她挑選的文章,外加一篇「小亨利」。
回顧至此,瑄妮爸爸也該恢復回「我」的身份了。
那天簡老師有問到我敎瑄妮是否很嚴格,答案是:在「心法」上我和瑄妮媽媽是嚴格的,但在生活上她其實輕鬆愉快,很少被嚴厲對待。規律是自然形成的,習慣也幾乎都不是規定出來的。這麼多年來,真正硬性規定並長期要求她的只有兩件事:睡前(下午與晚上)要好好刷牙、在家要穿拖鞋(不准光腳丫)。
這些年來,我從她身上也學會了一件事:孩子其實不是孩子──他們只是現在還不是大人而已。做父母的只要自己言而有信,更重要的──孩子愛你並且也清楚知道你愛他,這樣大約就可以「無事不辦」了。
瑄妮有些好習慣,比方以前就養成的「回到家先洗手洗臉」與近期的「寫日記」,我都不記得有規定過她,只有跟她說了那樣做的好處吧?像日記,買給她時我是說:「這本咧,是妳個人的私產。除非妳願意,否則沒有其他人有權力打開看。妳想寫時就寫,不想寫時就關著。無論什麼秘密什麼話都可以對它說,它可以做妳最知心的好朋友哦!」然後,她竟然就真的長期的做下來了。據我所知,這本目前九成是注音符號、錯字很多的日記已經寫到只剩三分之一本了。
而在品德上,諸如愛護動物、樂於助人等等,我也沒有特別「敎」她。是如何使她「誠於中」的,我所想到的還是──言語上的少,生活上的多。主要就是她個性上若有好的就多發揚,有不好的就避免讓它發生。不過話說回來,一切還得靠時間,要長期實踐!瑄妮在家穿拖鞋的習慣,這麼多年了都還沒完全養好咧!
瑄妮也並非是樣樣都好的,缺點其實所在都有(諸如:只顧前不顧後、太樂觀所以太大意……)。不過,感謝天,到目前為止我和她媽媽已經夠滿意女兒是如此的活潑乖巧了。
【附錄】
有一天,爸爸哈啾哈啾打了噴涕。打完了噴涕咧,就親了媽媽。然後咧,媽媽也打了噴涕。打了噴涕之後,媽媽又親了我。然後,我也打了噴涕。結果,我又去親了米娜阿姨。於是,我們一家就通通都感冒啦。
我們四個人到了醫生伯伯那兒。醫生喊:「段X宇!」爸爸就喊:「右!」醫生就給了他一包藥。然後醫生又喊:「莊X芬!」媽媽就喊:「右!」醫生又給了她一包藥。醫生又喊:「段瑄妮!」我就喊:「右!」醫生也給了我一包藥。最後醫生伯伯喊:「杜米娜!」米娜阿姨也喊了「右!」醫生伯伯也給了她一包藥。
後來,我們回家,每個人都吃了藥,感冒就都好了。然後,米娜阿姨就親我,我就親媽媽,媽媽又親爸爸,爸爸又親了我。好啦,故事說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