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 『瑄妮是怎麼被「敎」成這麼好的?』
【7 ~ 8 歲】
──從幼稚園大班時就養成的「拜一到拜五不看電視」的習慣(寒暑假時雖無此禁,但她通常仍只在週末時才看),在一年級暑假快結束前險些被一齣媽媽愛看的韓劇給害了。那時的瑄妮已經漸漸脫離了「唯卡通是尚」的年紀,從一開始的「陪著媽媽看」發展到「自己看完後,寫一張注音與國字夾雜的紙條作劇情報告,放在媽媽的桌上」前後不過兩個多禮拜。開學在即,爸爸覺得事態緊急,向媽媽與瑄妮二人發出嚴重抗議(當時解說「上癮」二字,已經無法心平氣和了)。後來,還是瑄妮自己在開學前兩天跟爸爸說:「明天開始,我一定不再看連續劇了。」這個承諾她一直遵守著,至今沒有破戒!
──上了小二。由於簡老師轉任了學校的行政工作,級任導師換了林老師。和簡老師一樣認真又nice的林老師,不但美麗又有氣質還拉得一手好棒的小提琴哪!看來妮妮上學校的運氣真是不差哩!
【8 ~ 9 歲】
──游泳課換了女教練曉薇老師,體力與耐力被要求的較狠。以她上禮拜(
──爸爸的英文課進入新階段。
每星期五晚上爸爸的英文課一直是她所有的課裡最辛苦最有壓力的。其中原因其實和她的古典鋼琴非練不可的「哈農教本」一樣,是爸爸給了許多此階段不可免的「機械訓練」。
對於瑄妮的英文,有美國籍身份的爸爸一開始就決定了「為了讓她將來中英文雙好,所以她的幼兒時期反而不要住在美國」的根本方針。讓瑄妮小學時期住在台灣,爸爸有把握使她的英文在去美國(國中以後吧?)之前具有很快就能跟上的適應力。反之,若是在美國長大,她中文的讀與寫的能力恐怕畢生也建立不起來了。
而這一禮拜一堂的英文課從瑄妮幼稚園中班時上到她小二下學期開始不久,若照爸爸的話來說其實「都不算真正的英文課──只算在打可以學好英文的基礎」而已。總括而言,這些藉由「老實拼字」(扎扎實實每個字以子音拼讀母音)、美式聲調(靠每次上課的現場錄音)讀完了三本童話故事(由淺入深的順序是瓢蟲版的三隻小豬 / 木偶奇遇記 / 彼得潘),並且背完這三本書(憑發音精準的拼字習慣)其中所有的生字與相關的衍生字,並加上爸爸的「最最基礎造句練習」──這些通通都仍只是“studying”!然而爸爸長年的主張是:語言只能靠如同三歲以前“learning”的狀態才能習得。對右腦一向比左腦更靈敏的瑄妮,爸爸觀察打底的功夫大概也差不多了,於是就在大約2010年的四月初終於開始跟瑄妮上「真正的英文課」了。
和爸爸多數的學生一樣,底子若打得夠厚,這從頭至尾爸爸均全程使用英語,而學生必須真正的聽(英文小說或童話故事)與真正的說(造句或牙牙學語)的課,上起來反而壓力變小。她的反應是:哈,這樣子上課變得好輕鬆唷!
──和英文課異曲同工的「鋼琴陪練」也改頭換面了!
瑄妮從小就是外向活潑卻又能克制自己的「能動亦能靜」型。也因為這樣的她「很好敎」,所以許多她表現不差的「才能」其實是來自於後天的培養(例如繪畫)。依爸爸的評斷,她真正完全來自「先天」的是:好耳朵與好運動神經這兩項。也許頗得了爸爸的遺傳吧,音樂與舞蹈對她而言一直是很自然可以學好的。一年級下學期,她在老師同學面前表演邊吹口琴邊彈鋼琴(那首曲子她當時沒說,整個是她自己作詞作曲的。叫做「娃娃在哪裡」)的當時,是自然而然毫無炫耀之意的。
然而,壓力是興趣的殺手!離開Yamaha系統拜入何老師門下之後,瑄妮曾經不願意再練琴!原因其實出在爸爸──自己不能彈,卻偏懂得樂理看得了鋼琴譜的爸爸!那「陪著練 = 專門挑錯」的戲碼上演久了,一向好脾氣也很能忍耐的妮妮有一天整個崩潰大哭。後來爸爸深自檢討,決定非到必要決不走到正在練琴的她身邊去,頂多憑耳力遠遠提醒她「彈錯啦」。其實彈錯事小,失去了興趣可就事大了!
這樣子「冷眼旁觀」好一陣子的結果,感覺得出瑄妮對音樂的興趣畢竟不死!整個來說她的鋼琴應該是成不了什麼「家」的了吧?但是將來無疑該可以成為她能隨心所欲的玩的樂器了。昨天,她主動跟爸爸要求再開始敎她彈吉他(升小一前,她學過一點兒),爸爸立刻說「好!」,斯心大悅(自己獨門的 Bob Dylan式的吉他配奏即興口琴也許有了傳人啦 )!
──舞蹈課又有了新變化。
瑄妮從5歲習舞,歷經了學院式的專業芭蕾、民族舞+芭蕾+街舞、專業街舞等等不同的學習場所。爸爸知道跳舞這一項和她的天性最合,所以是很當一回事的不惜學費與來回接送的讓她去學。沒想到最後讓她「定下來」的卻是「那就報名吧,反正多學一些有好沒壞」的學校課外活動──瑤瑤老師敎的街舞班。
小二上學期禮拜一下午的初級街舞,她去上過兩次後就「自然」不想再去南京西路的那家專業街舞班上課了。原因很簡單──那裡沒自己的同學,也沒有瑤瑤老師呀。雖然依她原先的基礎爸爸相信她並非「初級」,不過好玩與愛玩才是更重要的囉!
本以為既然這樣,她的舞蹈課就從此跟定瑤瑤老師練街舞了吧?對於街舞,爸爸是不但不排斥反而自己也曾自修學會了「月球漫步」的哪!誰知變化永遠贏過計劃──小二下學期竟然沒能報名成功!都要怪爸爸太沒「危機意識」了,學校網路報名時稍慢了一下,遺憾竟已無法彌補了。
不過危機就是轉機,乾脆去學「兒童國標舞」吧!從此每禮拜六下午爸爸都犧牲一堂自己的課陪她去敦化北路的救國團一個半鐘頭,看著瑄妮開始
對於國標舞,瑄妮的反應是:「很好玩!」想起自己櫃子裡塵封多年的兩雙舞鞋,爸爸想說卻沒說:「若能真正練好,那是真會非常好玩的。」
──網路遊戲:「摩爾莊園」。
「網路與電動玩具」是所有家長的夢靨!要不被這連家長自己都會「不玩則已,玩則上癮」的怪物所役,爸爸決定讓瑄妮直接面對──可以玩,但是必須限定時間──每天不多不少半個鐘頭。
在回答簡老師而寫的前篇中有寫到:『這些年來,我從她身上也學會了一件事:孩子其實不是孩子──他們只是現在還不是大人而已。做父母的只要自己言而有信,更重要的──孩子愛你並且也清楚知道你愛他,這樣大約就可以「無事不辦」了。』
爸爸媽媽和瑄妮彼此信任的結果就是──她愛玩,但是絕不會偷玩。在電腦前一坐下,會先算好「長針走到幾」。時間到了,自然就會起身。爸爸觀察過,通常在時限將至前五分鐘瑄妮就會開始做些「收工」的動作──把所養的動物們餵飽啊什麼的。如此,爸爸對這網路怪物之於瑄妮的正負面影響算是有初步的把握了。
──學校的學習大抵持續穩定。
「考試前準備到100分、答題與檢查時要求自己100分、考出來得了幾分則無所謂,但事後要知錯能改」這三項原則是瑄妮和爸爸在一年級時就講定的。到目前為止,爸爸覺得第一和第三項她是做得不錯,但第二項就有差池了。
瑄妮凡事樂觀,爸爸與媽媽也從不曾要求過考卷上的分數。「考多少則如何」或「沒考多少則不能如何」的說法至少在自己家裡是從不曾聽說的。
自一年級第一次月考迄今,瑄妮的英文從未考過一百分。妙的是,答錯扣分的一直都是這一項:26字母的大小寫。爸爸自己是敎英文的,也終於和瑄妮開始了所謂的「全英文」的課了,卻從未管過她書寫英文字母這回事。「反正她遲早會寫好的啦!」爸爸總是這樣說。這對標榜注重瑄妮各方面的實際能力,而對考卷成績採取較放任態度的爸爸而言,尚不知是諷刺或是求仁得仁呢?
──八歲半立的第一個「我的志願」。
真的,她沒有開玩笑喔──她說她將來要做歌星!爸爸知道遠因是長期生活中氣氛的蘊釀,近因則是「海派甜心」的楊丞琳與爸媽自己先帶頭看的「超級偶像」──都是星期六的電視節目啦!
「妳將來做啥或甚至啥都不做,爸媽都會支持妳!」這是爸爸的回答。瑄妮個性善良,爸爸認為對她將來的行事做人並不需要擔心太多。之後也陸續跟她說了一些好的歌手該具備什麼條件之類的話。不過私心裡,因為爸爸對演藝圈有所了解故對此「純純的志氣」其實是有些「姑妄聽之」的。不料,這個星期日睡覺前她一邊刷牙一邊就問了:「把拔,你說我最早幾歲去參加超偶的比賽最好呢?」
爸爸的回答是:「妮妮呀,妳不是也很迷週六日播映的『火影忍者』嗎?妳怎沒想要像小櫻一樣,做個女忍者呢?」「你三八呀?人家要去比賽我是說真的啦!」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