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為什麼台灣語文環境印度化?
2022/05/06 11:56
瀏覽865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近日,明清史學者徐泓老師在社交媒體感嘆:「台師大瘋了,中文系開全英語課程!同理,英語系應開全中文課程?」

 

   其實,台灣師範大學今年2月還有另一項創舉,那就是以台語(閩南語)、馬祖語(閩東語)、客語、原住民語(高山族語)或台灣手語等「本土語」授課的教師,將獲得50%的鐘點費獎勵,等同現行英語授課獎勵的規模。

 

   也就是說,無論用什麼語言,也無論教學雙方是否通行,總之中文普通話是不受優待的教學語言。

 

粗糙推行的「雙語」政策

 

   為了「2030雙語國家」的夢想,台灣教育部門指定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等四所高校為重點培育的「標竿大學」。其目標是2024年至少25%的大二生英語能力達到CEFRB2(中高級)以上,同時其當年所修學分的20%以上為EMI(全英語課程)。到2030年,則要求上述學生英語能力(CEFR)B2EMI修習的比率都達到50%

 

   問題在於,CEFR(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的能力級距過寬,B2在歐洲是中學生的等級;在歐洲以外國家的英語檢定標準,則多不是以CEFR為基礎。何況,即便這四間重點大學在2030年能達標,又如何保證已經必修「本土語」的金馬台澎中小學生在未來8年的「雙語」能力?還有扣除學生之外的社會群眾,如何在8年內同步邁入「雙語國家」的水平?B250%,真是「雙語國家」的標準?

 

   台灣教育部門自去年起計畫在4年內投入400億台幣,聲稱「2030年全面達到雙語教育環境」。除了預告上述大學的英語能力之外,同時推出「高中雙語實驗班與國外姊妹校線上教學計畫」,而且限定「五眼聯盟」的學校為簽約對象,據說因此有93校申請參加。不過,雖然是「主動相親」、「倒貼媒合」,但因時差問題而起早貪黑、相處困難,自今年暑後又開放為62個能通英語的國家就行。

 

   如此草率、粗糙的算法和作為,難道不是以語文教育和獨尊英語為籌碼,來交換某種政治連結?否則所謂「國際化」,為何局限於美國隊和英語?若只是為了提升台生的英語能力,參照新世紀以來台灣小學「本土語」課程的實踐結果,那只是大量虛應故事、排擠效應和漢語中文能力低落而已。

 

   原因很簡單,語言環境不足而強行製造浸潤式學習,必然因為脫離現實和多數群眾而適得其反。

 

   根據台師大英語系教授陳浩然公布的數據,中國大陸、台灣與韓國都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安排英語課。整個小學英語授課時數,韓國是200、中國大陸190、台灣150,都多於日本的100小時;但初中英語授課時數,日本是350小時、韓國340、中國大陸315,都多於台灣的250小時。顯然,台灣的英語課時不足,相應的資源也跟不上。

 

   況且,還有個《國家語言發展法》。台灣當局規定自今年8月起,所有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都必修前述的「本土語」。這就與原先小學必選修「本土語/新住民語」的新課綱相扞格,於是新課綱還得繼續更新,可更新的新課綱又必然擠壓不把30萬陸配母語算在內的「新住民語」。

 

   起初為了「新南向」,為了東南亞新住民的選票,越南、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七國語言都湧向台灣新課綱,彷彿這些東南亞新娘是來台灣生孩子學自己母國的語言。但在台灣《語發法》的太上課綱下,她們見識到故國母語位階低於台灣「本土語」的現實,更不用說那些沒有選票收益的陸配了。

 

   如果說,「新南向」在精神上是一種「次帝國」想像;那麼,台灣產官學最近熱議的「新東向」,則是一種精神上的「次殖民地」想像。

 

項莊舞劍的語文教育

 

   現在「2030雙語國家」的令箭一出,大家恍然明白,所謂「母語」、「本土語」,不過是對沖的角色,真正擔綱對決的主角還是英語,而對象就是被稱為「國語」、「國文」的漢語中文。換句話說,「多元語言政策」的實質目的或結果,不論對沖或對決,只能是擠壓漢語中文。但最後的下場卻是,什麼語文都沒學好,只換得「多元化」的皮相。

 

   試看印度,其境內有1652種母語和為數更多的方言。雖然印度憲法規定的官方語言「只有」22種,但在廣播和成人讀寫教育方面共使用104種語言,其中有87種語言用於印刷出版,且沒有任何一種印度本土語的使用者超過全國人口的半數。在這種多族多語的情況下,印度境內各精英階層使用的唯一共同語,卻是外來的被定位成「副官方語言」的英語,這是作為前殖民地國家的悲哀。

 

   如此來看所謂「雙語」,不過是改造政治社會體質的一種過渡工具,其意在「國家」,則「中文系」如何可能不成為眼中釘?一旦「雙語國家」成真,英語系就不在「外語學院」,其位階更凌駕新住民語和「本土語」之上,而成為「國語」。

 

   那麼,素來作為響應政策先鋒的台灣師範大學,其獎勵「本土語」、其中文系開設EMI,也就不難理解了。台師大中文系徐姓教授解釋說,是為了接軌國際漢學、引進新興科學方法來研究中國文學,並讓學生熟讀、借鑑、參照西方文學,所以中文系才要開設EMI云云。

 

   但是,根據「台師大課程地圖」所示,其中文系的5項「教育目標」完全沒有「國際漢學」的說法;其16項「學生核心能力」也完全沒有徐教授的說法,反而是圍繞著中國的語言、文學、思想、學術、文獻,說要如何如何之類。或許另一種說法,也就是中文系已成為台師大EMI的「釘子戶」,實在對付不過去了,才轉身以「國際漢學」的角度來說事,是比較可信的解釋吧。

 

   徐教授事後也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說,中文系EMI的理想是讓研究和教學發生化學變化、形成學術槓桿,但大前提是牢固根本──「深厚的國學基礎、精湛的文學修養及鴻博的專業知識」,「全英語教學,不能本末倒置呀!」可見,無論溫厚的徐教授對外如何苦口高大上,他自己卻陷入矛盾尷尬的婆心。

 

   畢竟,作為培育台灣中等學校教師的搖籃,台師大中文系餵的卻是「國際」奶水,難道漢語中文將異化為「漢學」般的他者?那時的自己又是誰?

 

從「他殺」到「自殺未遂」

 

   一些不甘自欺的學者,如中華傳播學會理事長、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郭力昕批評,台灣的英語崇拜現象是一種「文化自我殖民」──郭教授無意或是有意間點出了新殖民地社會的特性。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廖咸浩則指出,「雙語國家」政策必然走上「揚英抑中」之路,造成受眾認同混亂、擴大階級差異、壟斷國際視野、弱化中文能力、阻礙高階思考──這是新舊殖民地社會的通病。

 

   與此同時,台灣語文學會發起「反對2030雙語國家」連署,迄今已獲得近兩千名人士的支持,其中半數是各級學校教師。不過,有位外語系教授何某的論述頗為特別。

 

   何某說:日據台灣時期推行「國語政策」,獨尊日語;國民黨政府遷台推行「國語政策」,獨尊華語;如今民進黨政府進行第三次「國語政策」,則是獨尊英語。他又說:前兩次是對台灣本土語言文化的「他殺」,這一次是「自殺」,但「自殺未遂」,因有諸多學者強力制止。何某主張「兼顧台灣在法律上有20種國家語言及英語為國際共通語的事實」,改以「多語台灣,英語友善」的雙贏策略云云。

 

   這種說法,專屬以「多元文化」為掩護的偽本土派,包藏著過時的後殖民語境「本土/外來」概念──即「本土語/外來的日語、華語、英語」,但又開通「英語友善」的後門來加碼本土「自殺」的實際。所謂「兼顧台灣在法律上有20種國家語言及英語為國際共通語的事實」,不是教唆台灣語文印度化的「自殺」?所謂「多語台灣,英語友善」,確定不是擠壓漢語中文的雙輸主張?

 

台灣的「本土」意識形態化於1990年代,成為抽離和對抗中國元素的政治工具。操弄語文教育的人,毫不在乎年輕世代因而普遍失去高能思考和創造的後果,為台海話題平添「智統」的素材。

 

   偽本土派無視中華民族光復台灣,台灣人爭學國語的熱潮開始於國民黨政府遷台以前的史實,不但扭曲國民黨「遷台推行國語」的歷史,並編造「台灣華語」的說詞,無非為了編派「國語/台語」=「外來/本土」的認知宣傳。然而對當時的台灣人來說,「國語」就是中國本土的共同語、通用語或普通話,而非外來的「他者」;台灣光復時的「國語政策」更非「他殺」,而是復活。

 

   換句話說,台灣本土語言文化分別在殖民地和新殖民地兩個時期遭遇「他殺」與「自殺」;其間,民國政府推行「國語」,恰恰是要恢復台灣本土的語言文化。

 

   台灣聲韻學家竺家寧指出,「國語」是華夏民族的共同語,或叫雅言,或叫通語,或叫官話,其實是同一指稱對象。所以,「國語」在台灣甚至早於閩南方言,在元順帝設置澎湖巡檢司時就已開始流傳。這就可以解釋馬關條約》後,為什麼日殖總督府學務長伊澤修二會帶一批通曉中國「國語」的翻譯人員來台,顯然親歷明治新政統一國語的他,固以為北京話在台灣是多數人的共同語。  

 

   1945年台灣人既恢復華夏身分,自然也恢復華夏共同語的使用權利。

 

   1946年,「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正式成立,北京大學畢業的魏建功與何容在台擔任正、副主委。他們面對日殖半世紀後台灣人的「失語」現象,提出〈何以要提倡從台灣話學習國語〉、〈從方言學國語的理論〉等文章。還有在台山東人王炬擔任語委會的訓練宣傳組組長,他著作的《國語運動的理論與實際》指出:「國語因方言而擴充其詞彙語彙;方言因國語而發揚其優點。」  

 

   已故台灣史研究者曾健民解說,光復初期國語運動者的共同點在於認識到「台灣話(閩南方言)」與「國語」屬於同一民族語言,只是前者在日殖時代受到壓迫而變質,喪失了如同華夏社會各地方言的應有地位。而國語運動目的就在於驅逐日語壟斷,恢復台灣包括閩南方言和國語在內的民族語言,並在方法上強調「從方言學國語」、「用方言的思路寫文章」。

 

   這種務實的科學態度,豈是偽本土派自編的「他殺」?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的經驗

 

   新殖民地偽本土派排斥「國語」,否認「台灣話」為中國方言,不過是因為「國語→北京話→國都→中國」的地緣政治關係,所以把同屬漢語的「國語」、「本土語」對立起來。現在歷史科和公民科的「脫中」教育都已到位,社會上湧動公務員廢考國文、大學生廢修國文的輿論氛圍,確實是以「本土語」、「多語」、「雙語」之名,對半殘的語文教育施以最終打擊的機會。

 

   至於某「中研院」學者所謂「南島語言」是「台灣國際化的軟實力」之說,可見「多語台灣,英語友善」的支持者成分龐雜,「反對2030雙語國家」的人士也多是各取所需。無論他們自以為南島語、本土語、新住民語、母語、多語或英語能接軌國際,還是強化競爭力云云,都無法超越「語言政治」(politics of language)的宰制。

 

   新殖民地時期和殖民地時期一樣,語言只是權力結構的展現,而不是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需求,當權派並不在乎任何一種「本土/外來」語言本身的發展,而且無一例外的結果是兔死狗烹:權力達陣=語文衰微。

 

   台灣光復前夕的1944年,全台日語普及率達到71%,但卻有45萬名公學校畢業生不能自如地使用日語。這是因為日殖當局實施「皇民化」的目的在於役使台灣勞動力,而不在於讓台灣人具備以日語思考的能力,這也說明日殖台灣時期高學歷者集中在醫、農、工的現象。現在台灣以英語「自殺」本土,則是因為依附美國隊的權力結構使然,與日殖台灣時期的依附階級推崇日語,如出一轍。

 

   因此,當前台灣學生的最大問題,是語文整體及相應思考能力的衰殘,其病態是多元自視,其病根是中文不行,而病因是政治屠宰。

 

   早在2005年,已故詩人余光中就發起成立「搶救國文教育聯盟」,連署人士超過一萬名,共同發起人遍及台灣、大陸、香港、美國等地。以如此聲勢訴求增加學生國文課時、提高古詩文比例、恢復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尚且全數失敗,至今僅存小眾的古詩文背誦與吟唱比賽而已。年輕世代的國文教師為求生存計,則紛紛報名補修「本土語」或「雙語」資格。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的經驗,預示了「反對2030雙語國家」最多是熱鬧收場。台灣當局自1990年代改造歷史教育以來,從沒忘記改造思辨歷史能力的語文教育,這是奔著改造身分認同而來的政治工程。凡是沒有這種認識和相應行動的異議者,注定無疾而終;凡是違逆這項工程的挑戰者,必然遭遇精神鎮壓,例如曾經熱心兩岸合編語文教材的教授和相關學校。

 

   在這樣的氛圍下,執掌台灣語文教育牛耳的師範大學中文系,只能以順為正地走向「本末倒置」的EMI課程,更無人再為台灣教改下的語文教育撥亂反正。

 

   台灣教改從「八八課綱」、「九五暫綱」、「九八課綱」、「一○一課綱」、「一○三課綱微調」、乃至「一○八新課綱」,平均幾乎每3年換一次課綱,每次都重點爭議和更改中文課時、文言/白話比例、核心古文篇數和取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課程屬性乃至存廢。

 

   如今在號稱「素養導向」的新課綱下,台灣小學國語課本3個版本中,平均六年只有6首古詩文;而大陸地區小學統編版語文課本,六年共有112首古詩文。相形之下,加諸「雙語國家」政策的台灣學生,將被導向廖咸浩教授所說的「文化的貧乏與創造力的平庸」,而這正是新殖民宗主國所需要的「殖民地素養」。

 

去殖民地化必光復語文

 

   當年日殖總督府就是採用吸納、混同「雙語」的教育方法,來轉化或錯亂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比如1896年在「國語傳習所」增設日式漢文課,內容甚至包括刪去孟子民本內容的四書五經;1897年還規定「公學校」每週12小時的漢文課程,但教材是漢譯版日文讀本。後來隨著日語文教育的順利擴張,而逐步縮減漢文課時數,終至完全廢止漢語中文。

 

   據李登輝自述,他在19471月擔任台大學生會聯合會議主席時,已經不會說中文,講的是日本話,由他的入黨介紹人吳克泰擔任翻譯。由此可見,日殖當局以「雙語」教育達成「同化」的成效。

 

   不過,日殖時期許多台灣書房表面奉行日式《漢文讀本》,暗地卻使用大陸出版的國語文教科書;與此相應,許多家長白天送學童上公學校,晚上又送學童到書房補習,以保存民族根苗。有些經過書房時代的師生,後來不同程度地體現中華民族意識,如連橫、林獻堂、莊嵩、洪棄生、李偉光、蔣渭水、張我軍、賴和、潘貫等人便是。

 

   這種殖民地經驗,豈不預示台灣學生無法在「雙語」的公學環境學好漢語中文,而必須求助私學?一旦台灣的語文環境步入印度化,估計補習中文普通話將是台灣學生未來要走的路吧,就像台灣光復時他們爭學國語的祖先。

 

                                                             20220427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