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
2008/08/03 19:42
瀏覽2,478
迴響11
推薦66
引用0
最近發表的幾篇文章,文末都引來一位網友「路人甲」的示好與好意留言,頗讓我又驚又喜,想這位網友會不會進一步留言。但光這樣交流幾句,我已覺得太有面子,太有意思了。深感這位網友很是不同,直覺得他或她很了不起,所以忍不住寫下下面的話語,表示觀感。
据路人甲,他或她的自述,是十九歲,讀過我短篇小說集「乳環」,極為欣賞,願稱我為老師 ,他或她述說:「只有老師您和以後因您而接觸的西方文學巨匠的作品,才能予我驚喜乍現。莫老師您的作品簡直可媲美魯迅、張愛玲之作。」
而且還說: 「老師您是東方的卡夫卡,中國的杜氏,但你的作品比這二者更能引人入勝,更吸引我,」。這太過份了吧!沒法當真,只能想做可能是一時客套之過譽。
見了這樣的話,不管怎樣,被捧上天的受者如我,喜不自勝不用說,疑幻疑真之餘,連忙回覆:「要叫我老師,我當然是比甚麼都樂意,而且深感榮幸。」「當然願意與你交流,而且比什麼都欣喜」
雖然作了如許回覆,中心卻非常佩服,一個十九歲的學生,能讀通紅樓夢己經不錯了,進而能欣賞魯迅、張愛玲,很難得。再下來領悟托斯妥亦夫斯基、卡夫卡,不容易,按常情,就不只於是一個會讀書的大學生,應該有些「飽歷人事」,才能讀來深入個中三眛,他或她確是個了不得的年輕人。
至於說如此欣賞我,那似應「久經歲月」了。寫這樣可沒等級之分的意思,當然更不會有評價之意,只是按常情「應作如是觀」。
不論如何,肯喚我老師,是我莫 大的榮幸。
据路人甲,他或她的自述,是十九歲,讀過我短篇小說集「乳環」,極為欣賞,願稱我為老師 ,他或她述說:「只有老師您和以後因您而接觸的西方文學巨匠的作品,才能予我驚喜乍現。莫老師您的作品簡直可媲美魯迅、張愛玲之作。」
而且還說: 「老師您是東方的卡夫卡,中國的杜氏,但你的作品比這二者更能引人入勝,更吸引我,」。這太過份了吧!沒法當真,只能想做可能是一時客套之過譽。
見了這樣的話,不管怎樣,被捧上天的受者如我,喜不自勝不用說,疑幻疑真之餘,連忙回覆:「要叫我老師,我當然是比甚麼都樂意,而且深感榮幸。」「當然願意與你交流,而且比什麼都欣喜」
雖然作了如許回覆,中心卻非常佩服,一個十九歲的學生,能讀通紅樓夢己經不錯了,進而能欣賞魯迅、張愛玲,很難得。再下來領悟托斯妥亦夫斯基、卡夫卡,不容易,按常情,就不只於是一個會讀書的大學生,應該有些「飽歷人事」,才能讀來深入個中三眛,他或她確是個了不得的年輕人。
至於說如此欣賞我,那似應「久經歲月」了。寫這樣可沒等級之分的意思,當然更不會有評價之意,只是按常情「應作如是觀」。
不論如何,肯喚我老師,是我莫 大的榮幸。
迴響(11) :
- 11樓.2008/08/10 15:13應邀而來
聽到你要寫路人甲,還以為是新作品呢,原來是天魂兄出現了。
近半年來課業繁雜,煩到我已經承認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了,幸虧已經畢業,現在還有兩個月以上的等當兵期間,大概可以閱讀較多的書了。
趁著暑假有空,大家來網聚交流吧~
- 10樓.2008/08/10 15:13應邀而來
聽到你要寫路人甲,還以為是新作品呢,原來是天魂兄出現了。
近半年來課業繁雜,煩到我已經承認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了,幸虧已經畢業,線在還有兩個月以上的等當兵期間,大概可以閱讀較多的書了。
趁著暑假有空,大家來網聚交流吧~
- 9樓. ■♀醫楊曉萍2008/08/10 01:13原以為
莫大又要開闢新文....幸而天魂留言出現
莫大寫文風格常嘗試改變, 故而總難免招致愛護者抗議
但正因為愛變風格....
我能夠合理懷疑部落格回應已經成為莫大新的寫作方式了嗎? 哈哈
但光看莫大的回應那麼多的哈哈.....哈哈哈哈,應該是真的笑聲, 真的"路人甲"

8樓. 天魂2008/08/05 12:04:
麗莎姊,《乳環》是一本短篇小說集,也是老大的彙集一項目下的所有小說,並非單單指一篇《乳環》。不過我也是近這一個月才再度接觸老大的作品,他其他好多的長短篇我還未曾參閱,所以要在這個漫漫的暑假一一細閱。
這幾年間我的變代委實太大,況且如我所述我只有幸曾與老大作幾句攀談,現刻忍不出我的行文是情有可原。也基於這幾年間的際遇變化,我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渺小和無知,以及對知識學問的渴求欲望,一想到Rosy姊的睿智,老大的才學,我就直想長久追隨他們的影子背後。
我等下貼篇文章發抒天魂帶來結我的感觸及感想 莫大小說 於 2008/08/05 23:10回覆
7樓. 天魂2008/08/05 11:40:
格林姊:其實老大的小說除了他對整個杜會甚至人類世界的一套哲學思想讓我折服外,更多的是他寫人物的行為或內心世界的細膩。
好像《蠢蠢》的一段:
『 可是在我鼓起勇氣要上去問路的那一刻,忽然覺得不合適,同時厭惡自己這種下作的念頭。況且徘徊一下午,我的面容一定很萎頓,我的衣衫一定不整潔,我不能忍受自己處於這種局面,但是我惡狠狠地盯住她,在那一刻我出奇的意識清楚。她似乎知道我的意思,臉上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在等待。
卑鄙!我堅定幾乎無覺地走過她身旁,頭也不回就走開了,內心有一種得勝的感覺,我感到驕傲。
但走了不到五十步,我就開始後悔。我確切覺察到她等待的表情。她一定懷同樣的心思。我痛恨我莫名奇妙的驕傲;我一定傷害了她,我怎能如此冷漠地走過她身,可是我終於不得不承認問題的癥結是在於我根本不能與人交談,見了生人我講不出來。』
精彩,我只能夠說絲絲入扣、入目三分,尤其一句『我堅定幾乎無覺地走過她身旁,頭也不回就走開了,內心有一種得勝的感覺,我感到驕傲。』基本上是坊間所有寫言情小說的作家都望塵莫及!(女生難以理解也是自然的,因為這是男生本有的自卑心作崇所表現的行徑。)諸如此例,殊不勝數。在我眼中,老大的小說就像一件極富細膩感的藝術品,很值得我們仔細欣賞,再三回味。(華人作家裡面我只覺得魯、張二人的作品有此細緻,不過都是籠統記得的印象,太久以前的歲月裡看過的。)
再說到《血流成河.com》,與其說它的首一章像極了《地下室手記》的開首,不如說它是《罪與罰》的變奏新繹版。兩者同是在探索同處兩個不同充滿弊病的社會裡,不同的生活環境影響,造就出不同的畸形人物心理,現代人的犯罪動機和衍生,遠不同杜氏那個年代杜會的貧富懸殊和信抑迷茫,更多的是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生活壓力和過度抑壓的卑微心理,與及互聯網的誕生。(這也涉及到邪惡極端主義得以通行無阻、廣為人識,也算是信抑的問題吧。)當然,人內心的不平衡是亙古不變的根由主因。我們從這篇可看到老大對新時代下,以恐怖主義進行瘋狂殺戮的變態心理,是怎樣被我們這個身處的社會的不平等如何扭曲而生成的剖析。
哎呀,愈寫到後面就愈覺得自己不知所云,啟發太多了,又不知如何歸納下筆,讓格林姊你和各位見笑了。
其實人有一種對事物加以反覆觀摩端察而發掘到其美之一面的天賦。(這句隱約記得好像是Rosy姊說過的,歷久年月,都忘了原來的言詞意思是怎樣,不理太多了,管用就是。)老大的作品中確有很多我們未能一時攫取的訊息和學問,那些都是值得我們而發掘,然後加以啟發。
(說來慚愧,一面洋洋灑灑地侃侃其談,其實自己卻是接觸老大小說最晚最小日子的黃毛小輩。以上僅是一時感觸而寫,絕無任何僭越妄大的意思,大家看罷大可一笑置之。)
- 6樓. 燕(休息中)2008/08/05 09:53
- 5樓. 淘氣麗莎2008/08/05 09:43報告
既然被通知來看文
不說說心得好像 [沒禮貌]
我因此過去看[乳環]
看到兩代衝突 很熟悉的文筆
卻沒有特別感覺到 [ 極為欣賞 ]
我還是比較欣賞 [ 機構 ] 那樣描寫內心轉折 看的過癮
不過這份網緣有趣
我也遇見過一位網友 換一個名字來詩家
但是我還是看出來他是誰
因為認識網友 不是因為名字 而是對他文字的熟悉
偶也喚你 [老師] 吧
不過淘氣怕 [人知患 在好為人師]耶? - 4樓. 格林2008/08/05 03:46來看了
老實說我在狀況外...冏rz
當初我看乳環是17歲,後來又看了848、月經失調、21天,但其實848跟月經失調沒看懂,既上次重寫848心得之後發現一個問題,相識太久,結果大概都知道你寫那些是在幹嘛,已經分不清楚難易度了,又與文本的距離太近以至於較為或過度主觀,難以調適,以我個人對評論的要求來說,這不是個好現象啊,若要再調回適當的距離,得花好長一段時間去忘記
你把一兩個滿意的完成品寄給我吧,我實在不喜歡看太長的網文,最近挖的坑太多,又嘗試跟葉慈打交道,所以不要期待我會說些什麼東西喔XD
3樓. 天魂2008/08/05 02:10莫老大:
總覺得用那種文謅謅的寫文章方式閒聊真不太習慣,而且特別扭捏。既然莫老大您不拘小節,我以後就稱你作老大!(心底裡卻會一直推崇您為我的老師)
莫老大,可不能就因為跟我熟識,就當我之前所打出來的一切當成客套奉成說話不屑一顧,這些可都是我的肺腑之言,衷心之語。
最想跟您說一句:加油,加油,再加油!
我看好老大您將會成為中國文壇的主宰。
2樓. 路人甲2008/08/05 01:56莫老師:
這幾年間,我和Rosy姊也甚少作聯絡。蓋因家中屢屢遭逢巨變,先是家父為癌所糾纏,身為長子的我終日憂心忡忡,為了生計糊口勞勞碌碌,又忙於進修(說來慚愧,高中會考全軍覆沒後,就再無升學,現在只就讀一些職業先修課程),生活苦不堪言。前陣子待我至親的契娘因病逝世,我頓覺世事無常,萬念俱灰之下把極之煩厭的兼職工作辭掉。也幸虧上天眷顧,日前家父身體逐漸好轉。在這機緣巧合的空檔底下,暑假尚在進行,閒來無事就從書櫃中重拾以往似懂非懂讀過的《乳環》,認真翻閱之下竟覺能看到以前所不能看到的層面。我道這不是我了不起,而是莫老師您妙筆生花,人生閱歷豐盛,又加之深入簡出的文筆,我心底所想一句,莫老師你就替我寫了出來,而且寫到我坎之處,使我無有一處不會認同得點頭如搗蒜。輾轉又因莫老師再翻一次杜氏與卡夫卡的作品,深覺老師您的作品確有他們的味道。只是杜氏和卡夫卡的作品畢竟經歷多少年頭,就算其筆下人性底蘊無大分別,但也受到年代不同的隔閡和翻譯之誤,未有太多如老師您的作品如此觸動我心。老師您的作品雖然有杜氏和卡夫卡的味道影子,卻見不落窠臼,自成一格,可以說是用其二者作導向去重新演繹新時代下普遍的人性底蘊。儘管某些短篇形式相似,但探討描繪一面又全然不同。所以我說老師您是「中國的杜氏,東方的卡夫卡。」但老師您的作品又比他們更貼近現代人,影響現代人,更為現代人所需要。因為老師的作品如一面可以審視內心世界的鏡子,讓我們能逐漸正視自己內心世界的矛盾和缺憾,從而對整個社會作準確的宏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