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學注音符號的小女孩
文/據點社工 田喬靜
千雪(化名)是名小一新生,據點課輔老師發現她對三十七個注音符號完全無法自行讀寫。上學期課業成績只拿到了丙等,學校老師發出通知單,提醒父母若學業成績持續不佳,未來可能只能拿到國小修業證明,無法取得畢業證書。
孩子「不學」與家長的拉鋸戰
媽媽無奈說:「千雪上小學前,在家教她過注音,但她不想學,我也沒辦法。哥哥姐姐也有幫忙教,但她常常哭鬧不肯學習,讓哥哥姐姐也很生氣。」我問正在一旁玩耍的千雪:「媽媽說你不學注音符號,是這樣嗎?」她點點頭。
爸爸也表示:「我們跟她說過,國小拿不到畢業證書,以後長大會很慘,但她就是不聽。」儘管如此,學校老師仍積極地在下課時間,為她進行一對一教學。
這學期,媽媽為千雪準備了考卷和參考書,但她就是鬧脾氣不寫。我請媽媽把教材帶到課後班,第一次陪千雪寫考卷時,她滿臉不情願地坐著,一動也不動。我再次問她:「爸爸媽媽說你不學,你有嗎?」她委屈地點頭。
點破關鍵 學習是為了玩樂
我試圖從千雪的角度引導她:「因為你不學,所以你必須用玩的時間來練習。學會了,才可以有更多時間可以玩!」她臉上露出委屈的表情,簡直快要哭了,但她還是不願意練習。我接著說:「你不學,上課要坐著聽,下課還要加強練習,學會了,才能有下課玩遊戲的時間。」
一個小時過去,千雪只完成了參考書上的幾道大題。儘管如此,她自行認字拼讀的能力大多是正確的,只是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拼出來,特別是遇到「ㄊ」的音,如停、啼、天等時會拼錯。
突破障礙 看見潛力
感覺直接要求千雪寫參考書,對她而言是個巨大壓力,於是我試著讓她唸課文,國語課本第一課和第二課,想確認是否有閱讀障礙。令人欣慰的是,她唸得非常順暢,看起來並沒有閱讀障礙。
當我請她唸第三課時,她還沒嘗試就說:「第三課我不會唸!」我鼓勵她:「你試試看,不會讀的字,跳過就好。」這時,她那委屈想哭的表情又出現了,接著便開始裝忙,整理座位,明顯想逃避拼讀練習。
既然直接閱讀行不通,我決定換個方式。我播放課文朗讀,讓千雪跟著朗讀,並請她用手在課本上指著朗讀到的文字,我觀察到她的手指和朗讀語音是同步的。
朗讀課文 完成任務
聽完朗讀一遍後,我請她自己唸唸看,她又慣性地說:「我不會!」我說:「那你跟著語音朗讀唸課文。」這次她完成了任務。再請她自己拼讀第三課,雖然不情願,但也完成了,我立刻肯定她:「你可以啊!唸得很好哇!」千雪聽了,靦腆地笑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想確定她是否真的掌握了,便再次要求千雪讀第三課,她唸得很好;接著又讀了第四課、第五課,直到第六課。全部讀完後,我對她說:「很好,你可以的啊!課本裡面都會了。」
千雪聽了開心說:「老師,我可以讀國語課本給你聽嗎?」我說:「好!」她非常興奮地從第一課讀到第六課,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現在,千雪已經能自己流暢地閱讀國語課本第一課到第六課了。
扭轉學習困境
透過學校老師、據點課輔老師與千雪的一對一陪讀,千雪的注音拼讀能力進步神速。同時,媽媽也調整了教養模式,一方面嚴格要求,一方面讚美鼓勵。
我建議媽媽:「千雪在家裡寫考卷或參考書時,如果哭鬧,先不要理她,只要堅定地告訴她:『哭完還是要寫!』媽媽必須要堅持,一定跟她耗到底。」經過幾次嘗試,孩子會發現哭鬧無用,通常就會配合大人的要求。
從學校老師的協助,到家長與據點的共同合作,現在媽媽在家陪千雪寫考卷與參考書,已經不再需要長期抗戰了。
找回安全感與自信
研究發現,弱勢家庭的孩子長期生長在不穩定的壓力環境中,身心狀態容易進入高度警戒,大腦在遇到挫折時便會啟動「戰鬥或逃跑」等一系列應急反應。
因此,要幫助這些暫時缺乏學習動力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給予正向回饋、鼓勵與讚美,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離不棄地陪伴他們走一段路,讓他們重新找回內心的安全感與自信心,這才是引導他們走出困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