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文與圖/童言
剛到挪威生活的那年夏天,由於語言不通,而語言班也還沒開課,常常盯著英國廣播公司電台的烹飪節目打發時間。有一回的法國家常菜以茴香為主角,馬上引起我的興趣。
已不太清楚是在什麼情況下第一次吃到茴香,只知道這個長得像洋蔥、大蒜組合而成的球莖食物,我不太習慣它那股獨特濃郁的香氣,不覺得特別喜愛,加上不知該如何料理,因此從不考慮買它回家。
那天的法國家常菜,主持人用茴香示範做了兩樣,第一道生吃,把整顆茴香洗淨切成薄片後,跟柳橙片、紅洋蔥圈、黑橄欖混合,淋上橄欖油、一些柳橙汁,加入鹽和胡椒調味,一盤色彩亮麗的蔬果沙拉便能輕鬆上桌;另一道熱食,將切開後的茴香直接用油炒軟就行了。
我看完節目介紹,立刻飛奔超市買齊材料,如法炮製生菜沙拉和清炒的茴香當晚餐,品嘗後認為炒過的茴香味道最好,加熱似乎能引出茴香蘊藏的甜味,吃起來像洋蔥,可隨個人喜好軟脆的口感決定炒多久,即使不加鹽,茴香散出甜甜的滋味令我很喜歡。從那而後,我才開始把它列入菜單,炒來當家常菜吃。
後來,我又學到義大利式的焗烤茴香,但我自行簡化烹飪所需的食材,把洗淨切半的茴香以半杯水代替白葡萄酒煮軟,取出瀝乾放上烤盤,淋一點油,撒些鹽巴、胡椒粉,最後加上搓成絲的起司取代莫薩里拉水牛奶酪和帕瑪森乾酪粉,放進烤箱以200°烤到起司呈金黃色即可。
回台灣同妹妹經過菜攤時,她指著一綑綑堆疊起來的長長綠葉,對我說那是茴香,拿來炒蛋簡單營養又好吃;我一臉錯愕,妹妹稱呼的茴香,對我來說卻像歐洲的蒔蘿。許久以後,我才明白茴香上的綠葉和蒔蘿非常類似,乍看之下不容易分辨,可能也是飲食習慣上的差異,台灣人取茴香葉當葉菜炒,歐洲人則是吃茴香白色的球莖,難怪我在挪威市面看到的茴香,僅殘留一些切斷後的葉子,而在台灣市場的茴香卻只有綠葉,沒有肥厚白色的根莖部分。
以上純屬我個人臆測,事實如何還得請教農業人員,或是親自嗅一下才能確定,畢竟茴香葉和蒔蘿看似雙生,但聞起來的氣味還是有所不同。
圖/童言
本文刊登於2016/07/23人間福報蔬食園地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42258
延伸閱讀:椒味萬千
- 4樓. 洪明傑〔洪杰〕2016/07/25 05:23
看到茴香 還以為是八角耶
這種菜這邊見過 但沒吃過 有些菜攤稱為甜菜(beet)
下次買來試試 你這邊還備有現成的料理方式
- 3樓. 麵粉小花貓2016/07/25 01:40什麼?!原來這種菜就是茴香!?我常在美東的超市看到,還以為是西洋芹菜長肥了~~~真丟臉⋯⋯
我是一隻好奇的小花貓....我看到不認識的蔬菜,都很好奇,會上前看看標示的外文名稱為何,然後上網查詢。
看國外的烹飪節目,茴香fennel常常出現在料理的食材中,我不想知道它的芳名也難。
童言 於 2016/07/26 15:48回覆 - 2樓. 黃平2016/07/24 08:52中文有『茴香』的7種植物。
1.小茴香Cumin:Cuminum cyminum 常見翻譯:小茴香、孜然。
2.甜茴香Fennel:Foeniculum vulgare 常見翻譯:甜茴香、茴香。
3.蒔蘿Dill: Anethum graveolens容易跟茴香搞混,不過氣味真的截然不同,聞一下就知道了,茴香有八角味這樣,蒔蘿沒有八角味。(跟茴香比的話,比較纖細,比較灰綠)因為在台灣常常吃到的茴香水餃裡面都是包蒔蘿
4.洋茴香Anis:Pimpinella anisum 常見翻譯:西洋茴香、大茴香
5.藏茴香Caraway Seed:Carum carvi 常見翻譯:凱莉茴香、葛縷子
6.星星茴香Star anise:Illicium verum 常見翻譯:八角
7.印度藏茴香Ajowan:Trachyspermum ammi 常見翻譯:獨活草、阿印茴
你文章中出現的是 2.甜茴香Fennel:Foeniculum vulgare 常見翻譯:甜茴香、茴香 - 1樓. ~~2016/07/24 04:01
球莖狀的茴香在台灣似乎很少見⋯
也從沒嚐過⋯
看妳的茴香料理簡單又讓人垂涎哪!
我喜歡吃茴香~~
蔴油加些米酒炒茴香⋯
包水餃或包餛飩時
肉餡加入些茴香⋯
都是我的最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