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簡單而明白的數字就是42,拿著這個數字往前看,也正是2024的數字上下。
這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在?
有的。
請記得2024的數字是“傾全國之力”而來,那是選舉,是抉擇,而2025的數字則是傾在朝之力以赴,是罷免。事實卻是這次的罷免不是因為政治責任,不是因為爭議事件,而是政治意識的露骨表彰,投票人所表達的也就是意識形態。
當然,要找理由辯解,那是滿地都是,竟然還有人說了,“這個結果代表民主”,也就不知道還能有什麼更荒唐的辯解說辭了。
所以,在這兒不是要找辯解,而就是說數字本身。
從30年前開始,34就是鐵律下的地板數字。這既然已經談論了30年,也就無需再議,因為兩個眼睛就已經都看著了,整個的台灣網絡世界上也都是,還需要議論嗎?
值得看看的則是這個鐵律下的數字為什麼能屹立,更還可以拍板再30年?
不幸的是,在朝的人不會去公開這個隱藏實質,而在野的則不敢去公開談論,偏巧,抱著鐵律的一方正是因為“內聚”而成,所以任何一次的競爭,包括了昨天的,也包括了明天的,鐵律中的一方,都必將獲得數字以上的擁抱。
726的大罷免,開票的所有獨立數字所佐證的,也就是上面的那句話。
連著台北台中新竹花蓮的無一斬獲,肇因在於在朝,在於連串的現實,但即使如此,明白的底線也還是清晰,因為那是鐵律下的數字。
但是在這個事實下,這個模型所顯示的“民主”悲哀也就將持續,當王委員高唱朝野應該和諧的時候,這句話的本身也已經說明了在野的悲歌。
當郭正亮以演說的公開方式闡明87年前的真實時,在野的依舊抱著陰影在心底,既然這是在野的心病,也就造成了在野成不了氣候的最終格局。
更不幸的則是這個心病並不只是在野的被動,而同時是促成“對抗”的主動,不論是“抗中保台”還是“中共同路人”,其初始的動力就在這個上面,而發動這個動力的操作,則是政治慾望。
所以也就在這個社會中形成了一個怪現象,是一方面亟力的“分野”以對抗鬥爭,另一方面卻是在特定時空高呼“同心協力”?
而在邏輯的矛盾下,在朝的卻能將數字引導變幻成為4%的“其它”!
而在連串之中的最大諷刺,卻是“全血反中”的要角,反身卻是富可敵國的“未央宮”紅頂商人。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家的在罷免結束之後說的:
“我們將繼續”。
這才是真諦,彰顯的則是分裂和對抗!
於是還又回到了王委員的那句話:“朝野和諧”!
存在的現實,是再30年的這一世代依舊不可破的鐵律數字,卻癡談“政治鬥爭”和諧?
請對比了想想,事隔30年,中國是怎麼能在今天讓美國不得不坐下來對話!
請記得,對岸在“統一”的規劃之中,對於這個世代的這個現實問題,至今依然無解!
這兒不是香港,而香港更不是台灣!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