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中文” 居然是AI的優勢
2025/04/15 16:00
瀏覽167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

聽了這場演說的視頻內容,真的就是“長了知識”。
演說的內容是在解析AI的發展,核心就是中文在AI的優勢。

從那個日頭開始面對電腦的12吋黑白屏幕時,就始終疑惑英文的直接輸入,問著自己的是"中文要怎麼輸入" ?
到了之後的四通利方,中文之星,或許注音輸入就是直接。
那是看著高手的五筆輸入,還好自己能用用雙拼也算是可以混混啦,但是人家秘書小姐的纖纖手指飛舞之下,每分鐘80個鍵擊是標準!

好吧,在這兒不用說到英文和五筆的輸入快慢,那是全紅嬋那樣的高手事情,要說的是關鍵,是這個:
“AI的運算以每秒億次為單位,手指每分鐘敲擊差個幾十次,AI哪當回事了?”
好吧,AI不在乎人類笨拙的手指敲擊快慢,在乎的是你讓它運作的快慢。

這就是問你給了它多少的“數據”?
而就在這第一個問題上,“中文”就是靠譜!

不論是五筆還是拼音,到了電腦數據線之後就都是0與1。
所以任何一個中文字,就都是那一個確定的數據佔位,就是8個bit搞定,而中文的字與字之間還不需要空格。

說英文,說I是一個字母,但是恭喜你,Congratulation其實也不算多,只有14 個字母,要說是去翻翻牛津大字典,有人閒著的已經翻過了,而拿“歡樂滿人間”的影片時也聽過的:

“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這在AI來說,就不知道是要佔多少的“儲存”。
所以在數據庫的大小上,這是中文的第一個優勢。

而第二個優勢也就是隨著第一個優勢而來的,AI要判讀中文時,只要追著固定範圍內的數據就能認字,進而拼出含義,但是英文就必須拿著不確定的字節範圍來做判讀,這是第二個差異,在這個差異上,“速度”就成為了落差。

那位大師的演講說的蠻多,但牽涉了不少的專業,老頭一聽就懂的是這兩個,所以記下來啦!
哈, 所以中文不但能成為“書法”,從甲骨文的“看事”,到秦始皇的書同文,還能從客廳的藝術,直到博物館的“藏寶”,

而原來,它還是老祖宗留下來面對AI的優勢




.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