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4—1127漫步日本三大名園之一「岡山後樂園」
2025/10/11 16:35
瀏覽1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2024—1127漫步日本三大名園之一「岡山後樂園」
地址:岡山縣北區後樂園 1-5 號 
電話:086-272-1148
營業時間:08:00-17:00
門票:500 日圓,後樂園+岡山城,720 日圓
停車場:普通車 570 輛 100 日圓/40 分鐘
被譽為日本三大庭園之一的「岡山後樂園」,坐落於岡山城旁,以四季皆美的園林風景聞名於世,是來到岡山絕對不能錯過的經典景點。後樂園建於江戶時代,由於位於岡山城的後面,因此最初被稱為「御後園」,1871年更名為後樂園,是岡山城第6代城主「池田綱政」所建的大型庭園,總面積約13公頃,有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美麗建築。

售票處附近,泛黃的銀杏及漸層暈染的紅黃綠楓葉,景色就已經非常優美了。

發現一座人工造型的小方池作品,池中有座樸實石碑,為「津田永忠遺跡碑(津田永忠功績碑)」,是為了紀念岡山藩重臣「津田永忠」而設立的。他是江戶時代著名的治水與城市規劃專家,也是後樂園的主要設計與建造者,以高超的水利技術引入旭川水源,使園內池流終年清澈流動。碑石立於小方池中,象徵他「以水為魂」的造園理念。

正門入口,園區大門口旁邊就是售票處,我們購買的是後樂園+岡山城的聯票,準備入園參觀了。

【鶴鳴館本館】入園後看到的第一棟建築,這是明治時期為迎賓所建的西式建築,融合和風庭園與西洋建築的氛圍,常用於貴賓接待與展覽。

【平四郎之松】以池田家家臣平四郎命名的巨大黑松,樹齡超過三百年,是園內代表性的松樹之一,枝幹展開氣勢磅礡。

公廁旁的走道兩側,一片艷紅楓樹,美不勝收。

園內橫跨溪流的小石橋,連結不同景致,古樸自然,與流水及綠蔭相映成趣,景色格外雅致。

看見松樹的樹幹上綁了一圈草蓆,這是在冬天即將來臨時,利用蟲子會在冬天從樹上躲入樹下地面的特性,在樹幹上圍上一層”菰”,蟲子就會改躲入其中,春天時再將它燒掉,以達到驅除害蟲的作用,也成為後樂園冬天前的代表景色。

【鶴舍】後樂園從江戶時代即開始養鶴,姿態優雅的丹頂鶴平時飼養在籠中,冬季時會放入園中漫步,是後樂園冬季的一大看點。

鶴舍旁則是詩碑,傳達郭沫若的感懷:「後樂園仍在,烏城不可尋。願將丹頂鶴,作對立梅林。」

【延養亭】從正門入園後,位於右手邊的延養亭是整個庭園最重要的一棟建築,為當時岡山藩主前來庭園時的居所,也是昔日招待賓客的地方,不過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燒毀,1960年依原貌重建。平常內部並沒有開放,所以我們只能欣賞外觀。

庭園設計是為了從領主的主要房間眺望出去,能欣賞最美麗的景色。而從這裡向外望,可以將園區的澤之池、唯心山等景色盡收眼底。

【能樂舞台和榮唱之間】能樂舞台周圍的房間,是用來觀賞能劇或接待賓客的場所。建築本庭園的池田綱政,也讓家臣和領民觀看能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燒毀後,復原時即使用其原有的建築配置。

【花葉之池】池中央設有一座細長島嶼,兩側景物隨季節更迭,矗立在池塘邊緣的「大立石」據說是將一塊巨大的花崗岩石切割成90多塊,運到此處之後再重新組裝。

花葉之池視野開闊、光線變化豐富,池水靜謐、光影斜照,據說這裡的池塘中盛開的碩大白色蓮花「一天四海」最佳觀賞的時機是夏季。

【茂松庵】江戶時期建的茶室之一,保留了傳統數寄屋風格,常作為茶會場所,可從窗外欣賞庭園四季景致,特別適合靜坐片刻,感受園區的靜謐時光。

【二色崗 松樹、楓葉林】遊客大多會聚集在水池邊,位於園區北側的松樹、楓葉林,反而少有人潮,蜿蜒的小道讓此處更顯得幽靜。

松樹林中可以看到這處水道,是以前園區曲水引入旭川河水的源頭所在。這一帶過去稱為二色崗。
【地藏堂】供奉地藏菩薩的小堂,是庭園的六鎮守神社之一,象徵祈求平安與庇護,環境清幽。
隱身在金黃銀杏樹下的小公廁,非常可愛。

【御舟入跡碼頭遺址】此處過去為昔日藩主使用的船隻,在從城堡坐船渡河時停靠的碼頭。2011年和 2012 年的挖掘調查發現上岸的階梯,目前展示的即為發現的遺跡,保留水邊石階,重現江戶時期的優雅遊園方式。

【廉池軒】建築簡樸精緻,是池田綱政最喜歡使用的亭舍,也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戰火中,少數能倖免損害的建物之一,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風貌,被譽為可以望見最美水上景色的位置。

從建物中往外望,可以看到屋外的池水與石橋,以及澤之池、唯心山及後方的松樹林,交織成不同層次感的豐富景色。

望向澤之池的另一側,可以看到松林、水路和池塘的錯落起伏,充滿高低變化的景象。

鯉魚池水之景、石燈籠、綠苔與樹木錯落如畫,是午後沉靜賞景的絕佳去處。

【澤之池】面對延養亭的澤之池,是後樂園中央最大的水池,周邊小島與假山交錯,水面倒映藍天與綠影。

其中從左而右共有中之島、御野島、砂利島等三座島嶼,各有不同的特徵。
中之島上設有被稱為島茶屋的建築,並由一座小木橋連接,但茶屋平常是無法進入的。

御野島上的小亭子,是在納涼或宴會時使用。

砂利島則是一座擁有白砂青松所裝飾的美麗島嶼。

中之島前方有一座日本船屋,停靠著小船。

【唯心山】是岡山藩第三代藩主建造的假山,高約6公尺,讓原本平面的庭園景觀增添了立體的變化,是遊客必登的制高點。

名字取自禪語的「唯心淨土」,意思是「心靜則境清」,象徵內心的平和與自然的契合。從山頂上俯瞰整座園林,視野非常遼闊,可以將園區內的延養亭、草坪、澤之池、樹林等美景盡收眼底,是幅最經典的後樂園景色,此處也是園區中最熱門的地點。

山坡一側設有唯心堂,種植杜鵑花和皋月杜鵑等植物,以搭配斜坡上的造景石藝,景色迷人。

在山頂中央,矗立著一塊特別的石頭,被稱為「中心石」,象徵整個後樂園的「精神核心」,確立整體空間秩序與視覺重點的石塊,表現自然與人心的契合。

【流店】是一棟建於溪流上,兩層樓高的奇特木造建築,也是二戰中倖存的建築之一,外觀簡樸高雅。

1樓沒有設置牆壁,清澈的溪水潺潺流過亭子中央,充滿「水聲即景」的日式庭園意境,可以靜靜地觀察水流的變化,感受沁人肺腑的涼意。

流水穿過建築中央,水中散佈色彩優美的奇石,是日本相當罕見的獨特設計。建築低矮貼近水面,與周圍植物共構出獨樹一格的靜謐角落,遊客坐於其中休息,看著流水遠景,吹著自然的涼風,享受寧靜的庭園景觀。

過去的時代,這邊是用來舉行「曲水之宴」的地方(也就是客人坐在兩側,當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前面,誰就能取杯喝酒)。

【花菖蒲田 八橋】流店南側種植有大片花菖蒲園,以八橋曲橋設計,蜿蜒小橋,景色宜人。

【花交之池】園內的人工築堤,兩側栽種花木,藉由池塘和瀑布,描繪出瀑布的水讓花朵的色彩顯得更美的情境。

【茶祖堂】原名「利休堂」,是接近江戶時代末期時高階家臣擁有的茶室,拆解後在此重建,供奉日本茶祖榎本了意的堂宇,象徵茶道文化在後樂園的重要地位。

【梅林】大約栽種於江戶時代末期,目前園內大約有100株梅樹。

【千入之森】由100株楓樹組成,是最有人氣的賞楓景點,「千入」指的是將布反覆染色之意,比喻隨著秋意漸濃,楓樹的顏色也會越來越艷麗。

園內還種植許多櫻樹和銀杏,到處都能看到迷人的秋楓美景。

隔著庭院小徑的另一側,則是弁財天堂與稻荷宮。

【井田】以「井」字形規劃的水田,是後樂園少見的稻作景觀,寓意五穀豐收。過去庭園內曾經有大片遼闊的田地,但是現在只剩下這片井田,是江戶末期模仿周朝井田制度的田地形狀而建。

【茶田 新殿】另一側的茶田,種植著平時藩主所飲用的茶葉,茶園在庭園建造之初即位於此處,是藩主親自指導栽植的茶田遺跡,以及作為茶道相關活動的殿舍。

【福田茶屋】後樂園內著名的茶屋,面向池塘,環境清雅,可在此享邊品茶邊欣賞庭園水景,是最佳休憩點。

【慈眼堂】是池田綱政在 1697 年,為了祈求宗族的和平,以及池田家和領民的安穩而建立,供奉兩座守護神像,小而莊嚴,具有宗教氛圍與歷史意涵,適合靜心參拜。

在寺廟的境內,還留下將花崗岩分割為 36 塊再重新組合而成的烏帽岩、門、長椅等物。

可在此遠眺岡山城。

【津田永忠遺跡碑】是紀念後樂園設計者、岡山藩重臣津田永忠的石碑,彰顯他對園林規劃與治水的貢獻,讓後人理解後樂園背後的建造故事與理念。

【五十三次腰掛茶屋】昔日旅人休憩的茶屋,因東海道五十三次而得名,延續江戶時代的旅人文化,如今成為園內散步歇腳的好去處。

【寒翠細響軒】園內重要茶室之一,名字取自竹林風聲與流水細響,詩意盎然,適合在寧靜的環境中細品抹茶。

由後樂園的南門出去,就是往岡山城的出口。

【水源】園內引水系統的起點,後樂園展現了高超的水利設計,讓園內池塘、小溪能保持清澈不竭的秘密。

【觀騎亭】是藩主池田綱政為了觀賞武士騎馬練習與射箭表演而設置的涼亭。

後樂園與一般印象中大量使用石塊、樹木所構成的日式庭園不同,「迴遊式庭園」的設計保留了大片平坦的草坪與田地的自然景觀,庭院內可以看到許多蜿蜒的水道,全長共640公尺,有潺潺細流,也有寬廣河道或瀑布,搭配不同的小徑道路,將園區綠意盎然的草坪完美的區隔出千變萬化的獨特美感。廣闊的草坪、人工小丘、流水與茶屋構成層次豐富的景觀,景致隨視角的不同而變化,讓參觀者能將整片庭園美景一一盡收眼底。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