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3南橫天池、中之關古道
2023/07/29 10:31
瀏覽6,753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2023—0226南橫天池、中之關古道
南橫(台23線梅山口至向陽段)目前屬管制地區,每週一三五六日開放通行,星期二及星期四為道路管制日不開放通行。這次抓緊與家人難得共遊的機會,來看看久違的南橫風光。

上午八點開放時間一到,車潮就大排長龍。晨霧中,南橫公路展現了另一種大自然夢幻的美。

中之關古道,就是關山越嶺道的中段,屬較完整的一段,位於桃源區、南橫公路130K到135K處,由天池-中之關段,全長約3.5公里,海拔1800﹣2400公尺間,沿途林相優美。

要健走中之關古道要注意時間,走完全程約需1.5至2個小時,可將人員載至長青祠,車輛停於古道終點附近的南橫130.5 K「中之關停車場」,此地有洗手間,走完古道後,修整一番很方便。

柏油路旁白色欄杆陡上的階梯,就是往長青祠的路。

長青祠前方的白色柱體。

沿著木棧道緩坡上行,路旁的櫻花璀璨綻放。

長青祠,南橫公路的地質不穩定,常有落石坍方,開闢道路危險度高,長青祠是為了紀念開闢南橫公路不幸殉職的前人。

往左手邊的休憩涼亭走,便可以看見往中之關古道及天池的指標。

往古道的起點。

一段不算短的上坡路。

有處平台,兩條分開又聚合的木棧道,景觀特殊。

再一小段緩坡,高處有個十字叉路口,有往天池、長青池、景觀點等指標。

若取右邊路逕往上,則會看到為兩個相鄰的觀景台,天氣好時,可以看到玉山,可惜今日被雲霧阻擋了。

回到叉路口,續往天池下坡。

不久,看到一攤綠色的池水,天池到了。

天池是庫哈諾辛山北方的一座湖泊,海拔高度2,280公尺,外觀呈心狀,又稱為心湖,水源是仰賴降雨以及融雪而來,雖是南橫公路梅山至埡口著名的高山湖地形景觀,但水質終年混濁不清,稱不上美景,然而搭配著池中枯木,也別有一番風情。

看過天池後,我們沿著天池邊的步道繼續往上走。

再度遇到分岔路,右邊往中之關步道,左邊是回程,自然是往步道前進。

柳杉林蔭,分外清幽寧靜。
落葉鋪滿了一地的金黃,往遠方蜿蜒前進,有如童話夢境,美麗異常。

木棧道旁的曲徑通幽,路口有木樁標示著「中之關-天池」。

沿山腰蜿蜒,行走於茂密的林木之間,身心舒暢。

沿著中之關停車場的指標走。

路旁的休憩座椅。

接下來是傳統的泥土小逕。

危險的地方有設置繩索及木棧橋。

古道每0.5公里便設有一里程木樁,標示公里數,方便遊客掌握時程。

路旁的擎天巨木,基部好大一個樹洞。

在一旁的木棧橋上拍照,彷彿回到阿里山風景優美的眠月線上。

又一棵巨木,樹徑寬度驚人。

鐵柱+繩索欄杆的小棧橋。

步道緊貼山壁稜線而行,就算巨石壓頂,也感覺很安全。

再經過一座木棧橋後,路徑更小,有時需拉著岩壁上的鐵鍊通過。

崩塌地,距離天池1.5公里,南橫山區歷經多次的颱風侵襲,此處是中之關古道內最危險的路段。

傾倒毀壞的木棧道,就此橫陳雜草叢生的山壁邊坡下。

古道上遇見的惟一一座鐵橋。

又一座木棧橋。

再次走到平坦的山路。

木炭窯遺址,距離古道出口約1公里左右,早期是用來悶燒木炭的地方,以提供警吏燒煮開水、寒冬取暖之用,目前僅剩一處圓形凹洞。

離木炭窯二百公尺處,設置了解說牌及休憩點。

中之關駐在所遺址,海拔 2062 公尺,關山越嶺道早期布農族支系—巒社與郡社群祖先輾轉遷徙的路線,西元1926年,因理蕃計畫而修築理蕃越嶺道,全線共設置了30餘處駐在所,並配置砲台以收壓制效果,而此地是駐在所中規模最大的一處。

一旁的導覽看板,有介紹中之關古道歷史的資料。

此地僅殘留平坦台地、石砌駁坎及石造的路基,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淹沒在一片參天林木之中。

僅剩的150公尺路段,開始陡下,不好走,有時還需攀繩輔助。

一小段木梯,終於抵達古道終點。

最後轉往中之關停車場取車。
整體來說古道沿途林相優美,部份坡度平緩,難度不高,若較為崎嶇難行的地方,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也都有架設枕木棧道及攀繩輔助,非常適合健行。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