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我跟你一樣不懂,什麼是ECFA?!(之一)
2010/02/21 20:25
瀏覽9,587
迴響1
推薦4
引用0
ECFA 這個話題吵得沸沸揚揚,
不過,對我們這種學的不是財金、貿易……等科系,
從事的工作也跟財務金融、企業發展看起來沒什麼直接相關的人來說,
要讀懂那些官方說法、財經雜誌的精闢分析,
或是各種研究單位的說明論壇、甚至部落客的介紹文章,
都是一件很艱困又傷眼的事。
可是,如果對一件事一點都不了解,要怎麼支持或反對呢?
不要告訴我因為你泛藍所以支持,因為你泛綠所以反對跟你無關,
我也很想說跟我無關啊,可是當我有了粗淺的了解之後,
就發現,即使你是個普通上班族,也真的很有關啊!
(想想,明明只想做個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都還有可能被迫要離鄉背井去工作,多慘……)
讀完之後,希望你也可以跟我一樣,對ECFA有一點基礎的了解,
接下來,或許想再去讀一些更詳細的說明、討論(以及謊言)時,
你會突然發現, 「媽!我看懂了!」
話說在前面:
因為我不是經貿專業人士,
所以我也知道,
像我這種普通人,到底是哪裡不懂,
或是有哪些細節我實在不想知道--因為知道了也是有看沒有懂。
所以,有些繁複的細節我會省略,或用我覺得比較容易理解的說法來說明,
我可不想寫完之後,
變成一篇連我自己都不想讀也看不懂的深奧文章啊……

不過,我會盡量附上一些延伸閱讀或相關連結,
希望這一篇文章,可以幫助多一點的人,
踏出第一步去了解,什麼是ECFA?!
===========這裡是分隔線這裡是分隔線===========
要了解ECFA,首先需要先看看下面這張圖:

(資料來源:經濟部。)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美洲自己有個圈圈,歐洲自己有個圈圈。
現在,亞洲也有個圈圈了,也就是「東協」。
這個「東協」,主要就是些(咳咳!我們常稱之為)有的沒的國家,
然後,再分別跟中、日、韓、紐、澳、印等六個國家簽署協定,
也就是東協+1、東協+3、跟東協+6,
基本上,不管是加幾,這些國家最終打算在2020年形成一個「亞盟」,
讓全世界變成美盟、歐盟、亞盟這樣三個經濟區域。
(至於非洲?看不見看不見看不見。)

在這張全球區域經濟的版圖中,小不嚨冬的一個小點……
台灣,並沒有在上述的任何一個圈圈裡。
這並不是因為台灣在耍孤僻,而是因為,
要進入這些圈圈,台灣必須跟相關的國家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
而這是一個國家與國家之間才能行使的動作,
為了不願承認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國當然對此百般阻撓。
在中國的阻撓下,為了不被邊緣化,台灣,勢必要突破重圍!
但,怎麼做?
政府:所以我們說一定要簽ECFA啊!老師在講你都沒有在聽啊!

很有趣的是,一直到這裡,我們都還不需要知道ECFA的內容細節到底是什麼喔~
反正,就是勢必要有 「某個動作」, (這也是為什麼,政府一再強調這是勢在必行,非簽不可。)
然後,總之,政府說,
只要做了這某個動作(簽ECFA),台灣跟中國就可以形成一個小圈圈,然後,
可以關起門來訂出兩岸自己的經貿遊戲規則,
可以在中國取得比日、韓更優惠的待遇,
搶攻中國那一整個市場。
然後外資就會對台灣眼睛一亮,捧著大把銀子來投資,
台商也會被吸回來台灣設廠~
並且,馬總統及許多官員也都強調,(像這裡跟這裡)
只要我們先跟中國簽了ECFA,
中國應該就有可能同意台灣跟其他國家簽FTA,
而我們也一定會努力去跟別的國家簽FTA。
注意!這裡有幾個問題:
一、所以……其實台灣真正需要的是「跟其他國家簽FTA」嗎?
二、為什麼台灣跟別的國家簽FTA,要中國同意?
三、中國阻撓台灣跟其他國家簽FTA,就是因為他們不願見到台灣行使國家主權,
那我們的政府到底是哪裡來的樂觀跟自信,
認為在簽了ECFA之後,中國會停止阻撓?
光是自我感覺良好,
「覺得」「據觀察」「據判斷」「應該」「可能」「相信會」
……這樣夠嗎?
無論如何,不可諱言,
以上這些疑問,就是為何有許多人,即使不知道什麼是ECFA,也會認為:
「都是那些綠營的台獨份子在反對ECFA!」
我想,我們的政府應該也很樂見大家這麼認為,因為這樣一來,有許多人就會放心了, 覺得:
「ECFA安啦~沒問題,綠營只是為反對而反對,為台獨而反對。」
然後就覺得,嗯~不需要知道ECFA到底是什麼了, 反正就是勢在必行啊~
但…………………………真的是這樣嗎?
為了不要在這看似統獨問題的地方鬼打牆,上面的三個問題,讓我們先放在一邊。
大家應該 不分藍綠地關心的是:
那個勢必要做的「某個動作」,真的就是ECFA嗎?
ECFA,真的可以達到那些效果嗎?
再回頭一點來看,既然在全球局勢下,這個我們還不知道到底是什麼的某個動作,看來是勢在必行的。那麼,
我相信大部分的我們應該都會同意,至少政府應該做的是:
(倒是請你想想,不同意的都是些什麼人?那他們的想法是什麼?)
一、確保這個動作對台灣是正確、有效、而且利大於弊的。
二、規劃、進行各種應有的配套措施,盡量讓最多人得更多利、也讓損害減到最低。
這兩點應該是人民檢視任何一個國家政策時,必須不時回頭核對的基本原則。
前面說的那「某個動作」,當然也是如此。
你同意嗎?
同意?就請繼續往下看:》我跟你一樣不懂,什麼是ECFA?!(之二)
迴響(1) :
- 1樓. 是或一點也不2010/03/10 23:16《讓ECFA走向自由貿易》--趙文衡
來貼一篇很容易讀的文章,講得很清楚,
關於:為什麼不能只是簽ECFA,
一定要確定中國不再阻撓台灣跟其他國家簽署FTA!
文章太長,分兩次貼。此其一。
==========================
支持ECFA的人士均認為ECFA可以強化自由競爭,促進貿易開放,是自由市場的實踐,比起反對者的封閉保護,ECFA具有道德上的高度。但此一論調必須在一定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如果中國持續阻礙台灣與他國簽訂FTA,ECFA不但不會促進自由貿易,反而將促使保護主義復活,甚至會造成兩岸經貿關係的不平等。在此關係下,ECFA即使成功簽訂,也會因缺乏正當性而使協議的效力陷入不穩定的狀態。
在 ECFA簽訂後,若中國仍然阻礙台灣與他國簽訂FTA,等於授與中國產品在台灣市場獨一無二的優惠待遇,其他國家的進口品則須課以較高的關稅,中國產品因而受到差別關稅的保護。在此情形下,其他國家的貨品很難在台灣市場與中國產品競爭。此明顯是一種扭曲市場機制且無效率的貿易保護主義。
一般均同意,一個FTA的締約國若不能開放市場給其他競爭者加入,此一FTA不但不是貿易自由化的體現,反而是一種保護主義。美國著名的貿易學者Anne Krueger即指出,一項由FTA形成的貿易關係,不能阻礙全球其他具競爭力的生產者加入,否則就是貿易保護主義。
所以,只要中國不阻礙台灣簽訂FTA的前提尚未實現,ECFA就是不折不扣的貿易保護主義,完全沒有一點道德高度。一位前日本政要以「絕對邪惡」來形容保護主義。這麼說來,這樣的ECFA就是一個「絕對邪惡」的協定。
一國尋求與另一國去除貿易障礙,卻阻止該國與其他國家自由貿易往來,迫使該國在國內保護此國產品,這種現象雖在現今國際社會十分罕見,但在殖民地時期卻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大英國協、西班牙南美洲屬地及台灣在日據時期,均出現這種保護主義的關係。宗主國為了保護其貨品在殖民屬地的獨佔地位,並確保便宜原物料來源,運用差別關稅與赤裸的權力阻止殖民屬地與他國建立緊密的貿易關係。
如果中國與台灣簽訂ECFA,卻阻止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FTA,那所建立的關係就是一種殖民地式的保護主義。甚至從某方面來說,比殖民地式保護主義還不如。一般殖民地式的保護主義,儘管殖民屬地被迫必須保護宗主國的產品,但宗主國也會在其國內保護殖民屬地的產品,是一種互惠的保護關係。
上述由ECFA建立的保護主義,只有在台灣市場單方面保護中國的產品,由於中國仍持續不斷與他國進行關稅減讓,台灣貨品在中國市場並未受到保護,仍須面對其他國家貨品的激烈競爭。這樣的貿易關係明顯的是一種連殖民屬地都無法接受的不平等關係。
中國貨品在此關係的保護下,將如入無人之境般,充斥整個台灣市場。反觀台灣貨品在中國的限制下,不但只能輸出到中國,在中國市場也會隨著越來越多國家享有關稅優惠而面臨激烈的競爭,經營也會越來越困難。這樣的發展將引發台灣人民強烈質疑此一不平等關係的正當性。
(…續前文)
這種不平等關係是由ECFA加上中國權力運用所造成,ECFA是成立此一關係的必要條件,因而稱其為不平等條約亦不為過。一個缺乏公平正義,既不平等又「絕對邪惡」的貿易協定,與國內合約一樣,即使成功簽訂,其效力可以自始無效。
若中國在ECFA簽訂後,持續阻礙台灣與他國建立FTA,將使ECFA喪失正當性,其效力也將陷入不穩定。不要忘記台灣是會政黨輪替的,一個不具正當性的
協議,其有效性將禁不起反對黨的質疑與否定。ECFA將從此成為兩岸紛爭的根源。所以為求協議可以長久存續,並免日後橫生枝節,兩岸應把眼光放遠,好好的在 ECFA談判中,言明本身的顧慮,並在協議中以清楚明確的方式解決日後阻礙台灣簽訂FTA的問題,以使ECFA在政黨輪替後也可以繼續存在。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美國馬里蘭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 是或一點也不 於 2010/03/10 23:1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