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魂魄
2009/10/30 11:27
瀏覽4,158
迴響4
推薦27
引用0
北投,原來在平埔族語中是「女巫」(patauw)的意思。那是一座依山的小城,就好像香港或舊金山一樣,道路大多是驚險的陡坡,而房屋也多半是以一種岌岌可危的角度,神奇地簇擁在山路的轉折之處。
但不同的是,北投彎彎曲曲的羊腸小徑似乎特別多,一條又一條通往山裡,究竟有多少呢?數也數不清。這些小徑有的可以直通天母、士林,有的往金山和淡水,而有的卻是淹沒在叢林的深處,小路的盡頭,唯有比人還要高大的茂密雜草,無人聞問的大片竹林,黑色巨石上長滿了青苔,以及廢棄許久的日式老木屋。在那裡,除了深山的蟲鳴鳥叫之外,彷彿什麼都沒有,但卻也彷彿什麼都有。它們就好像是女巫披散的髮,又細,又長,又黑,一路纏綿曲折地環繞著,把人一直捲入了她的懷裡。
我青春年代的大半時光,竟都是在這些小徑上度過的。讀大學時,不知為了什麼,我對學校的課程總是提不起興趣,那些課堂上指定的教科書,也很難打進我的心。我常常蹺課,騎著一台破舊的小摩托車,出了家門,不往公館城裡的方向走,而是反向,朝北投的山裡一直騎去。對我而言,那座山彷彿散發出一股強大的磁力,不知不覺地就把我吸了過去。如今回想起來,那彷彿是一段夢遊般的青春歲月,二十歲的孩子什麼都沒有,有的就是大把大把的時間,揮霍不完似的,可以浪費在無所事事的白日夢,甚至是整晚不眠的夜遊裡。
於是在白日,或是在黑夜,我總是騎著車,也沒有什麼目的地,就是隨意選一條人煙稀少的小路,一直往上走,走著,走著,無止盡地從北投那座小城,往山中漫遊而去。和白日的陽光相較之下,我更喜歡在月光照耀的山路上,在山間清冷的空氣之中,一整夜不睡覺到處晃兒晃的,就算迷路了也無所謂。我其實常常在山裡迷路,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一定找得到出口的。對於這座山,我總有著莫名的信心。我從來不害怕,尤其到了冬日的夜晚,霧氣格外濃重,陽明山冷水坑往金山的一帶,霧濃得彷彿不是人間,把一條小小的山路全都淹沒。這時,我就會把車停在一旁,靜靜地,讓霧張開了一雙白色的手掌,把我的身軀環繞起來,和這個現實的世界隔絕開。在山林漫出一波又一波的濕冷寒意中,我反倒覺得安全而溫暖,因為我一直是相信這座山的。我從來不耽心她會傷害我。我甚至覺得她有什麼話要告訴我。我聽得見。
然而搬離北投以後,我就很少上陽明山了。最後一次進山,是在前年的二月,我到金山為文藝營上課,下課時,天已經全黑,空中下起厚厚的雨,山路上幾乎見不到任何車燈。冬夜白色的雨霧湧上了我的擋風玻璃,怎麼刷也刷不去,而在路燈微弱的昏黃光芒下,霧氣卻更顯得詭譎和淒迷。看不見路,我沒有勇氣再往前開,禁不住把車停下來,熄火,在那條寂靜的山路,彷彿只剩下了我,和四周騰騰上升流動的雨霧。在一剎那間,我竟彷彿又回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看見自己從霧中走出來,走到我的車燈前。這時我才知道,原來我就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裡,那青春不安的魂魄,一直被女巫收在她黑暗的懷裡,還在她的髮中漫遊著,無止無盡。
但不同的是,北投彎彎曲曲的羊腸小徑似乎特別多,一條又一條通往山裡,究竟有多少呢?數也數不清。這些小徑有的可以直通天母、士林,有的往金山和淡水,而有的卻是淹沒在叢林的深處,小路的盡頭,唯有比人還要高大的茂密雜草,無人聞問的大片竹林,黑色巨石上長滿了青苔,以及廢棄許久的日式老木屋。在那裡,除了深山的蟲鳴鳥叫之外,彷彿什麼都沒有,但卻也彷彿什麼都有。它們就好像是女巫披散的髮,又細,又長,又黑,一路纏綿曲折地環繞著,把人一直捲入了她的懷裡。
我青春年代的大半時光,竟都是在這些小徑上度過的。讀大學時,不知為了什麼,我對學校的課程總是提不起興趣,那些課堂上指定的教科書,也很難打進我的心。我常常蹺課,騎著一台破舊的小摩托車,出了家門,不往公館城裡的方向走,而是反向,朝北投的山裡一直騎去。對我而言,那座山彷彿散發出一股強大的磁力,不知不覺地就把我吸了過去。如今回想起來,那彷彿是一段夢遊般的青春歲月,二十歲的孩子什麼都沒有,有的就是大把大把的時間,揮霍不完似的,可以浪費在無所事事的白日夢,甚至是整晚不眠的夜遊裡。
於是在白日,或是在黑夜,我總是騎著車,也沒有什麼目的地,就是隨意選一條人煙稀少的小路,一直往上走,走著,走著,無止盡地從北投那座小城,往山中漫遊而去。和白日的陽光相較之下,我更喜歡在月光照耀的山路上,在山間清冷的空氣之中,一整夜不睡覺到處晃兒晃的,就算迷路了也無所謂。我其實常常在山裡迷路,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一定找得到出口的。對於這座山,我總有著莫名的信心。我從來不害怕,尤其到了冬日的夜晚,霧氣格外濃重,陽明山冷水坑往金山的一帶,霧濃得彷彿不是人間,把一條小小的山路全都淹沒。這時,我就會把車停在一旁,靜靜地,讓霧張開了一雙白色的手掌,把我的身軀環繞起來,和這個現實的世界隔絕開。在山林漫出一波又一波的濕冷寒意中,我反倒覺得安全而溫暖,因為我一直是相信這座山的。我從來不耽心她會傷害我。我甚至覺得她有什麼話要告訴我。我聽得見。
然而搬離北投以後,我就很少上陽明山了。最後一次進山,是在前年的二月,我到金山為文藝營上課,下課時,天已經全黑,空中下起厚厚的雨,山路上幾乎見不到任何車燈。冬夜白色的雨霧湧上了我的擋風玻璃,怎麼刷也刷不去,而在路燈微弱的昏黃光芒下,霧氣卻更顯得詭譎和淒迷。看不見路,我沒有勇氣再往前開,禁不住把車停下來,熄火,在那條寂靜的山路,彷彿只剩下了我,和四周騰騰上升流動的雨霧。在一剎那間,我竟彷彿又回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看見自己從霧中走出來,走到我的車燈前。這時我才知道,原來我就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裡,那青春不安的魂魄,一直被女巫收在她黑暗的懷裡,還在她的髮中漫遊著,無止無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4) :
- 4樓.2009/12/10 14:10依舊難以定義的北投
學姊好, 我是大一時跟你一道助選的怡沁
看三少四壯集已經好一陣子, 每星期都迫不及待要讀到學姊筆下的北投 (這一兩年我也在陽明山新北投輾轉遷徙了一些時日), 前一陣子看到學姊形容的 "民初營", 真是太妙了, 那也是我對政治系的感受......
所以很想跟學姊問聲好^^
- 3樓. 黃郁棋(灰狼)2009/12/07 11:49
我家也在北投,看郝老師寫的關於北投的文章特別有感觸。
- 2樓. 林錫銘‧攝影筆記2009/11/01 02:04柔情
從日據到民國 北投故事有太多 私以為北台灣最柔情
還記得 喜歡午後沿著溫泉路隨步往上走 陽光透過林稍 照著日式建築 風也輕輕細細吹著

- 1樓. 竹林過客2009/10/31 14:01溫泉鄉
我也在北投居住多年。
從北投到陽明山後山公園那條路是我最喜歡的散步道,特別是清晨時刻最美。年少時騎機車最喜歡陽金公路,沿途大屯、七星兩山的美景盡收眼中。
春遊陽明山如遇霧氣,自有空靈之美。途中歇腳語堂先生故居,邊吃豬腳特餐,邊讀大師妙文,不亦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