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的政治環境一直在軍事政變和民選總統之間風雨飄搖。1946年胡安·裴隆Juan Perón以將軍的身份於1946年當選總統。他當時和第二任妻子愛娃·裴隆Eva Perón的聲勢如日中天。愛娃·裴隆以一個私生子的貧窮背景奮力向上成了舞台和電影演員,最後在1944年的一場慈善晚會遇上了胡安·裴隆,並於隔年結婚。這個背景讓她在成為第一夫人之後相當受阿根廷窮困人民的擁戴,一度還想和他丈夫搭檔角逐副總統的職位,不過最終還是没能如願,於1952年他丈夫就任職第二任期的7週後因癌症去世。胡安·裴隆歷經了軍事政變和再度回鍋,最後總共當了3任總統。他的高壓清肅異己和孤立政策却讓阿根廷的通貨膨脹不斷惡化,經濟常年蕭條,比索不斷貶值。他們兩個的的民粹主義也為阿根廷帶來了「裴隆主義」Peronism,成了阿根廷一直到現在還揮之不去的夢魘。不過阿根廷長期的經濟困境却意外地讓這兩個爭議性人物受到神話般的愛戴。著名的百老滙作曲家安德魯·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以愛娃·裴隆的故事為題材於1976年寫的音樂劇「艾薇塔」膾炙人口。音樂劇後來在1996年改編成電影,由瑪丹娜主演,一樣很受歡迎。韋伯音樂中的一句「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也成了大家耳熟能詳能詳的經典名句之一。
愛娃·裴隆在1952年7月26日去世時裴隆政府以「國母」的身份舉喪,宣布了維期一個月的國喪時期。她的屍體接受防腐處理後公開接受民眾的弔唁,並於8月10日移靈勞工聯盟總部,在那裡等待她靈寢的完工。她戲劇般的人生並未因為她的去世而結束,死後的劇情發展恐怕比她生前有過之而無不及。1955年9月16日胡安·裴隆的政府被軍事政變推翻,新政府唯恐愛娃·裴隆的遺體成了裴隆黨羽的團結精神象徵,將她的遺體四處遷移。1957年更在教宗庇護十二世的協助下遠渡重洋,以Maria Maggi的假名下葬於米蘭的Musocco Cemetery墓園,在那裡一待就待了14年,一直到1971才又被出土,送到當時流亡在西班牙的胡安·裴隆身邊。胡安·裴隆在那時候已經第三度結婚,娶了伊薩貝爾·裴隆Isabel Perón為第三任妻子。
胡安·裴隆在1973年回到阿根廷再度上台,作了他第三任的總統。伊薩貝爾·裴隆最後作到了愛娃·裴隆最後終没能圓的夢,成了胡安·裴隆的副總統,甚至在胡安·裴隆過逝後成了阿根廷的總統。胡安·裴隆於1974年去逝,伊薩貝爾·裴隆在同年下令把愛娃·裴隆的屍體從西班牙運回阿根廷,和胡安·裴隆的屍體一起停放在總統官邸。阿根廷的政府像座轉個不停的旋轉門。伊薩貝爾·裴隆在1976年被政變逼迫下台。新政府當然不可能讓兩具屍體繼續停留在總統官邸,最終讓他們入土為安。在經過24年的流浪之後,愛娃·裴隆的屍體終於葬入她娘家的家庭陵墓,陸墓就在阿根廷出名的La Recoleta Cemetery墓園裡。
La Recoleta Cemetery這座在市區裡的墓園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是數一數二的觀光景點,幾乎是每個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觀光客都會去的。除了愛娃·裴隆之外還有無數的名人也都葬身於此。除了來看這些名人之外,更重要的是La Recoleta Cemetery是「帝寶」級的墓園。它於1822年啟用,於1881年重新設計,至今將近兩個世紀。這兩個世紀以來是阿根廷上流社會的「御用墓園」。這裡頭有無數的總統,將軍,文學家和政商名流,一座座的陵墓像是豪華公寓,在設計上爭奇鬥豔,精雕細琢。阿根廷於1816年宣告獨立,來這裡也等於是看一頁阿根廷從開國至今的歷史和名人傳奇故事。在這座鍍金的豪華墓園裡你也才能體會出阿根廷長年的經濟困境是如何打造出這個貧富差距巨大的階級社會,以及胡安·裴隆和愛娃·裴隆為什麼會在這樣的大環境被造神運動打造成阿根廷海市蜃楼般的虛假希望。
中國人比較忌諱這個,可是在國外玩很多出名的景點都是「墓仔埔」,尤其要玩布宜諾斯艾利斯出名的景點的話,這座La Recoleta Cemetery是絶不能錯過的,你還非得要有「墓仔埔也敢去」的心裡準備。
墓園的大門。
墓園外的教堂Basílica Nuestra Señora del Pilar。
墓園的入口處是一座耶穌El Redentor的雕像。
墓園裡面的樣子。
這座墓園的規劃就像一般都市的規劃一樣,是有街道的。
它不但没有墓園的陰森,而且超漂亮的。
這裡面全都是「帝寶」級的豪宅,有的豪宅前還有美美的盆栽!
這座墓園於1822年啟用,至今將近二個世紀。裡頭有很多相當有歷史性的墳墓。
這座1879年設計的墳墓就很有特色。
這裡頭有很多是家族墓園,讓一家多代居住在一起的(這也是一個五代同堂的概念啊)。
阿根廷真的大概是中南美洲國家裡最「歐洲」的一個國家,這座墓園比歐洲還歐洲。
真心覺得這裡面的雕像都很漂亮。
每一座的戲劇張力都十足。
一座比一座漂亮。
而且一座比一座雄偉。
在墳上雕一大堆小鮮肉,這應該也是想長留人世間的皮囊之美吧。
只能說有錢人就是任性。我就是要把墳蓋成一座紀念碑,要不然你要怎麼樣。
紀念碑不夠看也可以蓋成紀念柱。
這些雕像中有不少是「豪宅」主人的雕像。
近代一點的也很流行這種「沙龍雕像」,有擺pose的。
重要一點的政要就任性到要派兵守著大門。
說到大門,La Recoleta大多數的墓室都是這種玻璃門的。有很多的棺槨就擺在一樓很顯眼的地方,你也常常看到清潔人員在裡頭擦玻璃抺地板。聽說你想進去參觀的話他們還會讓你進去。只能說阿根廷人對墳墓的觀念和我們完全不同吧。
他們也很流行這種在牆上的紀念銅雕。
連這種銅雕都超漂亮的哩。
銅雕對照著斑剝的老牆也很有味道。
一座「豪宅」前院裡很漂亮的圍欄。
這座彩繪玻璃圓頂好漂亮。
來看看幾座名人的住處吧!Carlos Luis Federico de Brandsen的墳墓。他是法國人,但是後來在南美洲的獨立戰爭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於1827年去世。
Juan Facundo Quiroga的墳墓。他是阿根廷建國初期的一個大軍閥,於1835年去世。
阿根廷海軍的創始人海軍上將Guillermo Brown的墳墓。他於1857年去世,墳上有一艘他指揮過的戰船模型,當初造墳時還用他生前軍艦上的大炮熔化了的銅來打造的。他是愛爾蘭裔,所以整座墳漆成了綠色。
這座相當吸睛的墳墓是阿根廷獨立戰爭的將軍Tomás Guido的墳墓。他幫助阿根廷脫離西班牙而獨立,於1866年去世。他的兒子Carlos Guido y Spano親自用雙手幫他父親建造了這座墳墓。
政治家Salvador María del Carril的墳墓。他的座像背面是他太太Tiburcia Domínguez的半身雕像。他的太太據說相當愛花錢,揮霍到了Salvador María del Carril要登報聲明不再為她太太的債務負責的地步。他於1883年去世,死後由他太太打造了這座墳墓。他太太於1898年去世,據說她去世時要求她的雕像打造在他的背面,兩人永不相見。於是這對怨偶就這樣背對背超過了一個世紀。
阿根廷總統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的墳墓。他於1888年在巴拉圭去逝,這座墳墓還是他生前自己設計的。
阿根廷1890年革命的烈士墳Pantheon of the Fallen in the Revolution of 1890。
阿根廷總統Manuel Quintana的墳墓。他於1906年在總統的任內去世。
Luis María Campos將軍的墳墓。他於1907年去世,阿根廷當今的軍校Escuela Superior de Guerra就是他創立的。
大地主Dorrego-Ortiz Basualdo的家庭墓園,他於1920年去世。
Pablo Ricchieri將軍的雕像,他曾是阿根廷的國防部長,於1936年去世。背景裡是José Clemente Paz的墳墓。José Clemente Paz是阿根廷大報La Prensa的創辦人,於1912年去世。
拳王Luis Ángel Firpo的墳墓。他於1960年去世,墳墓的門口是一座他自己的雕像。
Liliana Crociati de Szaszak和她的愛犬Sabú。她於1970年在奧地利遭遇雪崩罹難,年僅26歲。她的墓前是她身著嫁衣的銅像。原先是只有她自己的銅像,後來她的愛犬Sabú死後又把Sabú的銅像也加了上去,就站在她的一側。
不過大家的墳再出名也比不上這一座。這就是愛娃·裴隆最後下葬的家庭墓園。
大門上插滿了遊客帶來的鮮花。
她死的時候以「國母」的身份舉喪,等待她靈寢的建造。但是阿根廷的政局讓她在死後歷經了24年的流浪,最終回到阿根廷之後還是下葬在她娘家的墓園裡。
這座墓園除了名人之外,還有一個出名的地方是裡頭有很多貓。這些貓據說都是由一個先生下葬在這裡的寡婦默默地在照料的,大部份都被照顧得毛色很漂亮。
這隻的睡相也太舒服了一點吧!
阿根廷長年的經濟困境打造出一個貧富差距巨大的階級社會。這座La Recoleta Cemetery墓園正是這樣的一個縮影。
二個世紀以來這座墓園成了阿根廷名人最後歸宿的首選。來這裡像是在閱讀一部阿根廷開國以來的一部近代史,看歷史也逛豪宅,一舉兩得。也難怪它會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超人氣的觀光景點之一!
地址:Junín 1760, 1113 CABA, Argentina
- 捷克《布拉格》-畫分舊城區和新城區,一座從來都没有城牆的城門【世界文化遺産】 火藥塔Powder Gate Tower
- 捷克《布拉格》-以東方碗盤打造水晶燈,一日歐洲上流美貴婦體驗【世界文化遺産】 克拉姆-葛拉斯宮Clam-Gallas Palace
- 捷克《布拉格》-漫步舊城廣場,體驗唯美布拉格2【世界文化遺産】 泰恩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before Týn,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St. Nicholas' Church (Old Town)
- 捷克《布拉格》-跟隨莫札特和愛因斯坦的足跡,最美的巴洛克圖書館和天文塔【世界文化遺産】 克萊門特學院Clementinum (Klementinum)
- 捷克《布拉格》-布拉格黃金時代表作:橋塔,30座雕像全指南【世界文化遺産】 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
- 捷克《布拉格》-我在布拉格遇見卡夫卡【世界文化遺産】 卡夫卡博物館Kafka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