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之三合一療法
2011/01/14 07:37
瀏覽18,252
迴響1
推薦1
引用0
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一、什麼是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就是胃腸道內壁黏膜組織嚴重的受損,如果發生在十二指腸,就叫做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在胃,就叫做胃潰瘍。雖然尚有食道及小腸的潰瘍,但仍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發生頻率最高,如果沒有妥善的治療,就會進一步形成胃腸道內壁穿孔或出血。

二、為何會發生消化性潰瘍?台灣地區患者有多少呢?

消化性潰瘍發生的原因非常多,包括了遺傳、生活習慣不佳(如抽菸、酗酒、刺激性食物)、緊張、壓力或胃黏膜再生能力不足等,但最重要的因素主要來自胃酸分泌失調造成的組織破壞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而根據統計,在台灣地區大約有十分之一的比例人口數都會發生消化性潰瘍,可以說是發生率極高的一種疾病。

三、要如何確知您本身已經有消化性潰瘍的情形?

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找胃腸科專科醫師為您診斷,然而也可以藉由一些生理上的警訊來提醒自已是否已有消化性潰瘍的徵兆。如上腹部感到灼熱疼痛,並且服用一般的胃藥或吃東西後半小時內即可解除不適,這就可能是胃潰瘍的症狀。如果是十二指腸潰瘍則可能吃了東西反而更糟糕。但值得住意的是有時潰瘍患者並不覺得疼痛,只是較易有飢餓感或不舒服,或吃東西後較容易吐及腹脹等,其實潰瘍已在損害您的健康了。

四、一般性的潰瘍治療方式為何?

早期沒有藥物使用時,嚴重的潰瘍部位須外科手術處理。現在則有多種藥物可幫助潰瘍部份位癒合,包括了制酸劑、H2拮抗劑、質子幫浦抑制劑等,但對目前消化性潰瘍的高復發率仍然無法克服。所幸目前已經有新一代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產生,而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徹底的解除消化性潰瘍復發的困擾。

五、何謂幽門螺旋桿菌?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有什麼關係呢?

幽門螺旋桿菌並非人體自然存在的細菌,它也是經由感染而存在胃腸道中。幽門螺旋桿菌是於1982年被澳洲學者在胃中發現的,由於幽門螺旋桿菌具有分泌酵素破壞胃腸道黏膜表皮細胞的特性,因此常容易造成胃炎。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醫學界已證實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和潰瘍一再復發或無法痊癒有密切的關係,而且從流行病學上的調查發現,有消化性潰瘍的病人90%以上都可在胃腸道發現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六、在什麼情形下可能會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在各國的流行病學調查都可以看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普遍性,因此這個菌種的分佈能力確實驚人。直至目前為止,醫學界還無法確定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方式是如何。但一般學者相信接觸傳染是主要的方式,包括飲水、食物或牙齒、唾液都可以成為傳染途徑,而且個人衛生習慣及周遭衛生環境也與感染的可能性有很大的關聯。

最重要的是一旦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如果不服用抗生素加以治療,則大部分的病人終身都會受到各種胃腸道不適的困擾。

七、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機會有多大?

目前學者在台灣的調查研究得到一些初步的結果:

  1. 平均來說,台灣地區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約為50%,而且感染率和年齡有明顯的相關性。十歲以下的感染率約為20%,二十歲以下的感染率約為35~40%,二十~三十歲的感染率約為50%,三十~四十歲的感染率約為60%,四十歲以上的感染率則超過75%。
  2. 種族的不同也有差異性,台灣地區閩南人的感染率較客家人高出許多,原住民則最高。

八、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除了潰瘍的困擾外,還有哪些可能會有的症狀呢?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除了造成消化性潰瘍外,也可以引發胃炎、消化不良、嘔吐、腹脹等,甚至可能和胃癌的發生有關。

九、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一定會有症狀嗎?

雖然幽門螺旋桿菌的胃腸道感染相當普遍,但是感染此病菌不一定會有明顯的症狀,即使有胃炎的現象出現也未必會產生不適感。然而許多醫學方面的研究已經證實了幽門螺旋桿菌不僅在消化性潰瘍的發生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它也與消化性潰瘍復發與否息息相關。

十、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的人都需要治療?

一般學者認為如果只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但沒有產生潰瘍症狀,通常不需要治療,也沒有必要防止潰瘍發生而根除此菌。但對於所有消化性潰瘍的病人,不論是急性發作或反覆發病的人,只要證實有幽門螺旋桿菌的腸胃道感染,都應該以藥物根除此菌。

十一、當確知需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時,哪些藥物較合適呢?

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療法從早期的單一療法,雙重療法,到目前各種組合的三合一療法,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已大為提升,可有效降低消化性潰瘍的復發。歐洲幽門螺旋桿菌研究群於1996年在法國馬斯垂克召開會議,認為下列四種情況須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胃炎合併嚴重異常變化,早期胃癌手術後。

消化性潰瘍病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應以質子幫浦抑酸劑(Omeprazole)為主的三合一療法為本。

所謂的「三合一」除了制酸劑外,另外兩種抗生素,必須連續給藥一個星期;此一療程最符合經濟成本效益,幽菌根除率也可以達90%以上。另外兩種抗生素的選擇及組合,大會也作了以下三種建議:

Metronidazole,四百毫克,每日服藥兩次;或者

Tinidazole五百毫克,每日服藥兩次加上Clarithromycin兩百五十毫克,每日服藥兩次。

Amoxycillin,一千毫克,每日兩次,加上Clarithromycin五百毫克,每日兩次。

Amoxycillin,五百毫克,每日三次,加上Metronidazole四百毫克,一日三次。

這三種「三合一」組合療法,大會建議醫師根據病人病情、接受度、經濟狀況、保險用藥限制等因素,擇一適用。除了活動性的消化性潰瘍病人適用此一「三合一」標準療法外,大會也強烈建議,針對有出血的胃潰瘍病人、低惡性胃淋巴癌及做過早期胃癌切除仍復發嚴重胃炎的病人,也可一體適用。

而1997年亞太消化醫學會建議以下的三合一療法:

質子幫浦抑制劑 (Omeprazole 20毫克 或 Lansoprazole 30毫克) 或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 400毫克,加上500毫克Clarithomycin,再加上1000毫克的Amoxycillin或400毫克的Metronidazole,每一種藥物皆每日服用二次,連續服用一週,即可達到90%以上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在治療四到六週後,以內視鏡採樣培養、組織切片檢查、或以呼吸測定等方法來確定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與否,藉以評估菌種根除的狀況。

十二、Clarithromycin 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方面有哪些優點呢?

Clarithromycin是眾多抗生素中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抗菌活性最高的藥物。更重要的是,Clarithromycin 在胃中相當穩定,組織穿透力極佳,因此,Clarithromycin 不但可以抵抗胃酸的破壞,同時可以穿透進入胃的深部組織,到達幽門螺旋桿菌的藏身處將它根除,而具有最高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

十三、Clarithromycin 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方面治療時間要多久?

在目前先進國家正式核准使用的方法中,Clarithromycin須要服用兩週時間,並配合使用H2拮抗劑或質子幫浦抑制劑來輔助潰瘍部位的癒合,才能一勞永逸,達到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此即為二合療法。

不過現在醫學已經找到可以將治療時間縮短為一週的方法,亦即除了上述兩種藥物之外,再併用一種抗生素,此即為三合療法。不但時間短,臨床成功率也更高達90%以上。

十四、Clarithromycin 有沒有什麼副作用?

根據國內外的臨床研究報告指出,Clarithromycin 的藥物安全性極高,不論是用來治療呼吸道感染或是幽門螺旋桿菌的腸胃道感染,從未出現過有高度危險的副作用。極少部份患者服用後偶有腹瀉、口乾舌燥或輕微頭疼的現象,此均在安全性許可範圍內,療程結束後即會自動消失。

十五、如何確知自己被感染的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藥物根除了?

目前醫界常使用的方法是在治療結束四~六週後,以內視鏡採樣培養、組織切片檢查、血清學檢查或呼吸測試的試劑來確定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與否,藉以確定菌種根除的狀況。然而只要按醫師、藥師的指示服藥,都會有極佳的治療效果。

十六、治療完成後潰瘍就一定不會再復發了嗎?

基本上,治療完成後,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的起始因子已被消除了。只要潰瘍的組織部位癒合了,就不會再有復發的情形出現。但良好的生活習慣仍要維持下去,如此才能永久確保胃腸道的健康。

十七、胃癌發生的原因?

在台灣,胃癌仍位居癌症十大死亡排名的第四位,在全世界也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的發生與許多因素有關,在飲食方面,包括長期食用高鹽、醃、燻、及含亞硝酸鹽類之食物,以及缺乏維生素C的攝取等都是致癌因素,其他相關的疾病如惡性貧血、胃次全切除術之後、胃腺性息肉、萎縮性胃炎合併腸化生等也都有致胃癌的可能性,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則是近十幾年來新加入的一個致胃癌因子。

十八、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一個癌症研究單位根據英美三個前瞻性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將幽門螺旋桿菌認為是確定性的致癌物,感染者有2.8到6倍的高危險性會致胃癌。動物實驗方面的研究則以蒙古沙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62週有37%會長胃癌,首先證明在動物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會致胃癌的。人體試驗無法像動物實驗一樣餵食幽門螺旋桿菌,但從日本一大規模的追蹤研究發現,一仟多位內視鏡追蹤檢查的病人,平均7.8年的觀察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1246人中有36人出現胃癌(2.9%),而280位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則沒有得胃癌。

另一研究乃針對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早期胃癌經黏膜切除術後,若沒有將細菌消除則有9%在剩下的胃會發生新的胃癌,而在有消除細菌的病人則沒有胃癌的再發生。

十九、根除胃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

從以上的研究觀察結果,流行病學、動物實驗、人體臨床追蹤,都顯示幽門螺旋桿菌之致胃癌是不可忽視的。那是否需要殺菌來防胃癌的發生呢?胃癌發生取決於細菌因子、環境因子與個體因子,有的人雖然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卻不見得會致胃癌,所以是否該殺菌就變得見仁見智,但可以建議的是曾經得過胃癌者接受手術治療後,若剩下的胃仍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則需要殺菌治療,以防胃癌再發,而家裡有得過胃癌者,其第一等親屬若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也推薦殺菌治療以防胃癌之發生。

參考資料來源:
1. Helicobacter. 2006;11 suppl 11:1-5
2. Clin Microbio Rev. 2006 Jul;19(3):440-90
3. 消化醫學-病例解析. 林肇堂教授, 力大圖書

來源:http://www.abbott.com.tw/pharma/health_info3.asp

*****************

**當您有以下任何一個症狀時,您可能已經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 

1.難聞的口臭症狀
2.打嗝或脹氣
3.噁心嘔吐
4.飽餐痛或空腹痛
5.胸口灼熱(胃灼熱)
6.食慾不振或貧血的症狀

**認識"幽門螺旋桿菌" 


(在環境不利的狀況價幽門螺旋桿菌變成球撞來度過惡劣環境,能耐強酸,在胃黏膜內層活動自如.
本章摘錄:國家網路醫院)

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具六根鞭毛,長約2-4um,通常聚集在靠近胃黏膜層的部位,這種細菌通常會使得胃酸分泌增加,也會導致發炎反應因而破壞胃黏膜保護機轉,因此使得胃部容易發炎,甚至產生潰瘍,所以體內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很容易出現消化性潰瘍症狀。越來越多研究現,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癌可能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
相關研究顯示,全世界約有半數以上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在台灣,健康成人的感染率超過50%,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感染率則高達83%。台北市調查則顯示,0~20歲族群的平均盛行率為14.8%,兒童在三歲以後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逐年遞升,十八歲會攀升至20%。

 

**'幽門螺旋桿菌'該如何檢驗出來呢?

 1-"碳13幽門桿菌呼氣檢測"--

臨床準確度達95%以上,免除胃鏡檢查之苦~
德國WAGNER IRIS 碳13紅外光譜分析儀,為全世界最知名廠牌且全國佔有率最高,各大醫學中心及教學醫院等皆採用。


2-"血液檢測"


**藥物治療方式(本文章節錄美商亞培西藥部)
幽門螺旋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疾顯著相關。90%-100%的十二指腸潰瘍病患是被此病原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顯示可降低十二指腸潰瘍復發的比率,藉此可降低持續制酸劑治療的需求。


十二指腸潰瘍的三合一療法
在一對照良好的雙盲試驗,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十二指腸潰瘍病患接受

三合一療法,即clarithromycin 500 mg每天二次、amoxicillin 1000 mg每天二次和omeprazole 每天20 mg達10天,

或二合一療法,即clarithromycin 500 mg每天三次和omeprazole 每日40 mg使用14天。

90%使用三合一療法的病患和60%使用二合一療法的病患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在一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病患接受根除治療的獨立研究中,

A組投與clarithromycin 500 mg每天二次、amoxicillin 1000 mg每天二次和omeprazole每日20 mg,B組單獨投與omeprazole 20 mg每天二次,使用7天。這些病患之前未接受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結果A組有88%的病患幽門螺旋桿菌被根除,B組則有86%被根除。

在一開放標籤研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十二指腸潰瘍病患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症患者 (NUD) 以clarithromycin 500 mg每天二次、lansoprazole 30 mg 每天二次再加上amoxicillin 1000 mg每天二次治療達10天。分析全部接受治療之病患,結果有91%的病患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十二指腸潰瘍的二合一療法

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十二指腸潰瘍病患接受根除治療之對照、雙盲試驗中,投與clarithromycin 500 mg每天三次和omeprazole 每天40 mg 14天後,接下來的14天使用omeprazole每天40 mg (試驗A) 或使用omeprazole每天20 mg (試驗B、C和D);每一試驗之對照組之病患皆單獨投與omeprazole 28天。

在試驗A中,有超過80%併用clarithromycin 和omeprazole的病患和僅有1%接受omeprazole的病患,其幽門螺旋桿菌被根除。在試驗B、C和D中,在同時投與clarithromycin 和omeprazole的病患其綜合根除率超過70%,單獨投與omeprazole的病患其根除率小於1%。

在每一試驗中,同時投與clarithromycin 和omeprazole的病患在六個月後的潰瘍復發率明顯低於單獨投與omeprazole的病患。

在一個單盲 (investigator-blind) 試驗,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病患以clarithromycin 500 mg每天三次合併使用lansoprazole 60 mg/day一次或分次服用達14天之根除治療,結果合併使用之根除率超過60%。

用法與用量本藥須由醫師處方

使用Clarithromycin 之成人一般建議劑量為250 mg膜衣錠,每天二次,每次一錠。較嚴重之感染,劑量可增加至500 mg每天二次。

一般療程為5-14天,但社區型的肺炎和竇炎的治療除外,其需治療6-14天。肌酐酸廓清率低於30 mL/min之腎功能不全患者,clarithromycin之劑量須減半,即250 mg每天一次,或在較嚴重的感染以250 mg每天兩次。這些病患不得連續使用超過14天。

受分枝桿菌感染之病患:受分枝桿菌感染的成人其建議劑量為500 mg每天二次。只要有顯示出臨床及微生物學上的效益,治療受散播型禽結核分枝桿菌群 (MAC) 感染之AIDS病患應持續使用。Clarithromycin與其他抗分枝桿菌藥物一起使用。

其他非結核分枝桿菌的治療,應在醫師之判斷下繼續治療。禽結核分枝桿菌群預防劑量:Clarithromycin之成人建議劑量為500 mg每天二次。用於治療齒源性感染之治療,clarithromycin 之劑量為每次一錠250 mg膜衣錠,每天二次,使用5天。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之建議劑量範圍為:

三合一療法

1.Clarithromycin 500 mg 每天二次、amoxicillin 1000 mg每天二次及lansoprazole 30 mg 每天二次使用10天。

2.Clarithromycin 500 mg 每天二次、amoxicillin 1000 mg每天二次及omeprazole 20 mg 每天二次一起服用7到10天。

***********************

 1.依據Masstricht 2-2000 Consensus建議根除幽門螺旋狀桿菌之治療準則,第一線為「三合一療法」,處方內容為一個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bid + clarithromycin 500 mg bid + amoxicillin 1 g bid持續口服至少7天,根除率可達88-95%,另需續以質子幫浦抑制劑每日一次(早餐前)治療三週以促進潰瘍癒合,如果要知道滅菌(eradication)是否成功,可在滅菌完之後一個月再做檢查。

2. 質子幫浦抑制劑為prodrugs,在酸性環境下會被活化成具活性化合物,繼而和質子幫浦形成不可逆的緊密結合,因此建議在早餐飯前服用,最能抑制胃酸、效果最好。在三合一療法中PPI必需每日服用二次,故建議在早餐前及睡前服用。

3. 食物可能延遲amoxicillin及clarithromycin吸收但不影響藥效,因此餐前或餐後服藥皆可,此二種抗生素可與PPI併服以增加服藥順從性。若要避免此二種抗生素引起的腸胃不適則可移至早餐及晚餐後服藥。
http://www.pbl.idv.tw/forum/topic.asp?TOPIC_ID=3429

**************

Amoxicillin 是青黴素類屬抗生素,可用來治療扁桃腺炎、喉頭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氣管炎、中耳炎、支氣管擴張、膀胱炎、腎盂腎炎、淋病、尿道炎、 G(+),G(-)桿菌感染。

用法用量

成人:每次250mg-500mg,每日三次。

 小孩:2-10歲每次125mg,每日三次,2歲以下每次62.5mg-125mg,每日三次。或依年齡及症狀之輕重,適量遞減之。極量:一 天6g(每4小時1g)。 

禁忌

 對青黴素過敏者不宜使用。

副作用

噁心、嘔吐、瀉痢、皮膚疹。 

 注意事項

1. 與其他強力藥物長期治療時,需定期評估腎、肝及造血機能。2. 治療期間與抗黴菌劑或抗菌病原可能引起重複感染,如發生應立即停藥。3. 對cephalosporin有過敏者,在penicillin之治療過程亦有過敏紀錄。 

健保用藥規定

10.1. 抗微生物劑用藥限制使用規定 1. 凡醫師診斷為感染症,確有臨床需要者得適當使用抗微生物製劑。 2. 門診使用抗微生物製劑以不超過三日份用量為原則。如有必要,每次以七日為限;慢性骨髓炎病患得視病情需要延長抗微生物製劑給藥日數,惟每次門診處方仍以兩週為上限(87/7/1)。 3. 「上呼吸道感染病患」如屬一般感冒(common cold)或病毒性感染者,不應使用抗生素。如需使用,應有細菌性感染之臨床佐證,例如診斷為細菌性中耳炎、細菌性鼻竇炎、細菌性咽喉炎,始得使用抗生素治療(90/2/1)。 其他詳見健保藥品給附規定10.1之說明。

**************************

若感染幽門桿菌一定要治療嗎?天然花青素具抗菌作用! 
 
現在人壓力大、容易緊張、吃飯時間不固定、抽煙、喝酒、應酬多的人,都是「消化性潰瘍」的老病號,司機、業務員、記者、老闆,最容易被消化性潰瘍所困擾。醫界過去認為,「胃酸過多」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但是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對付「幽門螺旋桿菌」,比較容易解除消化性潰瘍的困擾,甚至有可能完全治癒消化性潰瘍!宏恩醫院胃腸肝膽科家庭醫學科主任譚健民醫師表示,若有消化性潰瘍或胃癌病史,又確定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確實需要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幽門氏桿菌所導致的胃潰瘍,在臨床上是利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是病人若是沒有遵照醫師指示,全程配合抗生素治療,就容易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產生抗藥性,使得治療成效大打折扣。如此一來,消化性潰瘍會因為壓力、飲食習慣、心情的影響,一再地復發,甚至導致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就有可能影響生命安全。因此醫界除了積極開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藥物療法之外,也希望能夠利用飲食控制的方式,達到消滅幽門螺旋桿菌之預防目標。

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具六根鞭毛,長約2-4um,通常聚集在靠近胃黏膜層的部位,這種細菌通常會使得胃酸分泌增加,也會導致發炎反應因而破壞胃黏膜保護機轉,因此使得胃部容易發炎,甚至產生潰瘍,所以體內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很容易出現消化性潰瘍症狀。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癌可能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

醫界目前利用抗生素與潰瘍用藥組合而成的「三合一療法」來作為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首選,1~2週後的治療有效率可高達九成。但除非求診者能夠配合醫師治療,在治療期間把所有的治療用藥都吃完,否則療效還是會打折扣。目前用來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為「二種抗生素」加上「一種潰瘍治療用藥」,所以稱為「三合一療法」。

■三合一療法的療效及副作用:
 三合一療法可能會導致噁心、腹脹、腹瀉、口苦、口臭等副作用,
 但是因為三合一療法的殺菌效果可達75~90%,所以還是受到醫界
 廣泛使用。
■三合一療法常用的抗生素:
 clarithromycin、amoxicillin、tetracycline、metronidazole
■三合一療法常用的潰瘍治療用藥:
 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鉍鹽(bismuth)、
 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H2 感受器阻斷劑。

相關研究顯示,全世界約有半數以上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在台灣,健康成人的感染率超過50%,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感染率則高達83%。台北市調查則顯示,0~20歲族群的平均盛行率為14.8%,兒童在三歲以後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逐年遞升,十八歲會攀升至20%。

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經常飲用蔓越莓汁有助於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2005;10:139-145.)」,蔓越莓是北美州的天然植物,含有前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可抑制細菌黏附於人體器官的內襯組織,此種防止細菌黏附的作用,被研究人員認為可防止幽門螺旋桿菌黏附於胃壁黏膜。

美國加州大學藥學博士鄭慧文指出,花青素的抗菌黏附作用,已經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經費支持,進行臨床應用的相關研究。此外,天然花青素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及具有抗氧化功效的類黃酮素,均有助於抑菌功效的發揮。因此醫界在擬定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方針時,也可參考花青素的抗菌黏附作用之臨床價值。由於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醫界認為,只有出現消化性潰瘍問題、又確定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才需要藥物治療。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保健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雲水人間
2011/01/14 08:24
一般有個觀念,身體有不舒服若用尋常藥物可治療或可獲致症狀改善的大概 不會是惡腫瘤,但這是個錯誤、危險的觀念。
一般而言,胃腺癌及胃淋巴瘤巨觀 下常以胃潰瘍來表現而其症狀也常與消化性潰瘍難以區別,所以服用一般制酸劑 或第II型組織胺接受體阻斷劑(如泰胃美)等類藥物或三合一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 法亦可減輕胃癌患者之潰瘍引起之相關症狀。
更甚者,某些早期胃癌或低惡性度 淋巴瘤之病灶,經上述治療後,其內視鏡下之變化亦可獲得改善。
因此,我們要 呼籲的是有些檢驗所甚至是醫師,一旦患者有腹部不適,若其來驗血清量幽門螺 旋桿菌抗體陽性,會勸患者先服用含抗生素三合一治療,一旦症狀獲得緩解則告 訴患者不擔心胃癌之可能性。
但就胃腸科及腫瘤醫師之立場,任何腹部的不適若 懷疑有胃、十二指腸之病灶,均應接受詳細的檢查,如內視鏡加上必要的切片檢 查、排除胃癌之可能性才應接受治療,甚至有時一、兩次的切片檢查都只是良性 的,若內視鏡醫師有懷疑得做第二、四的切片,已獲得確定的診斷。

雲水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