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南都會博物館園區
2020/01/27 12:47
瀏覽1,767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台南都會博物館園區

攀親道故凡爾賽’(編輯自網路)

 

保安車站

保安車站沿革;明治33(1900)1129日設車路墘驛,同日起台南至打狗(今高雄港站)間鐵路也竣工通車,車路墘驛當時之位置係位於今保安站南方1.5公里處,明治42(1908)1110日為配合當時「台南製糖株式會社-車路墘製糖所」(即今仁德糖廠)之設立,而將車站遷往現址繼續營業,光復後原車路墘村改名為保安村,而站名則延至民國511215日起才改為保安站。由於旅客及列車班次不斷增加,鐵道部分別於昭和7(1932)將車路墘-中洲間及昭和8(1933)將車路墘-台南間路線擴建為雙軌化。

今日所見之站房係於昭和3(1928)325日完工啟用,於當時之建材係選用阿里山之上等檜木及日本輸入來台的內地瓦所興建,除了設計精緻,再加上多年來悉心維護下,是目前台灣鐵路保留最為完整的早期木造站房。有見於此,民國74年交通部指定為鐵路觀光保留站,民國907月被選為行政院城鄉風貌發展基金會輔導的觀光景點,同年1231日經台南縣政府再評鑑為縣級古蹟。

台南都會博物館園區門神

博物館園區大片綠色景觀配置點綴希臘神話故事的角色,處處綠野仙蹤,波光粼粼. 奧林帕斯橋(Olympus Bridge),橋上12尊大理石雕像,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12主神,這些神都住在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unt).

博物館園區門神

鐵修斯 戰勝 人馬獸Theseus Fighting the Centaur Bianor (摘錄至奇美博物館)

巴里’是法國浪漫主義時期重要的雕塑家,以動物主題的青銅雕塑聞名。幼年起便跟著金匠父親學習,也曾拜當時頗有名氣的雕刻家柏西奧(François Joseph Bosio)和新古典主義畫家葛洛斯(Jean-Antoine Gros)為師,後來考進法國藝術學院。巴黎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除了植物之外也豢養許多動物,而巴里喜歡到巴黎植物園實地觀察動物,也透過大量閱讀累積相關知識。1831年,沙龍展展出【老虎吞噬鱷魚】(Tiger Devouring a Gavial)引起廣大的迴響,為他日後的藝術生涯揭開序幕。巴黎許多公共建築的雕塑裝飾都出自其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巴黎羅浮宮也擁有豐富的巴里作品收藏。
【鐵修斯戰勝人馬獸】是巴里最重要的創作;原作完成於1846-1848年,1850年曾在沙龍展展出。這個作品以希臘神話故事為背景:鐵修斯受邀參與拉比特族(Lapithes)王子的婚禮,遇上人馬獸 (Centaure)醉酒鬧事。這件雕塑刻劃的正是勇敢壯碩的鐵修斯上前與人馬獸搏鬥的情景。他跳到人馬獸的背上,雙膝用力下壓,一手壓制人馬獸的脖子,一手則高舉木棒準備給予重擊。而受到攻擊的人馬獸痛得仰首轉身,雙手試圖抓向鐵修斯作最後的掙扎,伸直的右前腿和向上揚起的左前腿,生動地表現出人馬獸原本疾速奔馳卻猛然遭到壓制的刺激反應。人獸搏鬥時緊繃的肌肉線條,不僅展現出雕塑家對人體與動物的研究,也表達十足的戲劇張力,具體呈現浪漫主義時期強調情緒與戲劇性的特色。
這件奇美典藏的【鐵修斯戰勝人馬獸】另有一段特殊經歷。早在1894年,美國一群巴里的仰慕者集資製作大型的【鐵修斯戰勝人馬獸】作為巴里紀念碑,設置於巴黎聖路易島上;可惜二次大戰期間遭到熔毀。1999年巴黎市政府為了重建紀念碑,跨國向奇美商借這件作品前去複製放大。在奇美贊助之下,2011年紀念碑重新矗立在聖路易島上,並在紀念碑後方以繁體中文字註明這段故事。

獅子捉蛇(摘錄至奇美博物館)

巴里的代表作之一,其石膏習作與青銅版本曾分別於1833年和1836年的沙龍展展出,除了獲得許多好評以外,青銅版本更曾被當時的國王─路易-菲利浦一世( Louis-Philippe I, 1773-1830) 買下放置在巴黎的杜勒麗花園裡( Tuileries Garden)。這件作品生動地描寫出獅子壓制蛇的情景,不論是獅子或蛇的神情、動作與線條都充滿著戲劇張力,是相當精彩的作品。
由於獅子的形象常被視為權力與力量的象徵,所以【獅子捉蛇】又被認為影射是路易-菲利浦一世國王在七月革命(July Revolution ,1830)後掌權的史實。1830年查理十世(Charles X,1757-1836)的王朝被推翻後,人們對於路易-菲利浦一世國王的七月王朝(July Monarchy)仍有許多不滿與質疑。但巴里的【獅子捉蛇】被認為是紀錄當時路易-菲利浦一世國王的登基之際,正值獅子座(Lion)和長蛇座(Hydra)掌控星空之時。因此,該作試圖透過描繪獅子與蛇連結天上的星座來暗示:王權的轉換有著天上星象變化的認可。
奇美博物館的【獅子捉蛇】是奇美在協助且贊助巴黎市政府復原聖路易島巴里紀念碑上的【鐵修斯戰勝人馬獸】時,亦出資協助翻鑄兩座【獅子捉蛇】,一座置於聖路易島的紀念碑上,另一座則放在奇美博物館的園區入口。

巴里(安端–路易.巴里;法國,1796-1875)與羅丹(奧古斯特·羅丹,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新古典主義雕刻家對人的形象的創作鍥而不捨之後,後續的雕刻家也很重視以人為主的題材。所採用的創作主題多半傾向於能夠表現熱烈的感情,強烈而誇張的動作,往往利用類似速寫的技巧來表達,其中以法國浪漫主義雕刻家巴里〔Antoine-Louis Barye〕最具代表。巴里有一名很有才華的學生,為當時的藝術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他就是被稱為現代雕刻藝術之父印象派雕刻家羅丹﹝Auguste Rodin﹞。奇美博物館對兩位大師有多件仿品展出,尤其羅丹有專室介紹.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年)
19世紀法國最具影響的雕塑家,是現代雕塑的先驅者。羅丹是一位現實主義藝術家,他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代表作品有《沉思者》、《青銅時代》、《地獄之門》等。
沉思者; 雕像最初的名字為「詩人」(The Poet),是羅丹受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Paris)之託為其門飾所設計的群雕的一部分,其主題靈感來源於詩人但丁神曲》中的「地獄篇」,羅丹給該群雕命名為「地獄之門」( The Gates of Hell),取意「從我這裡走進苦惱之城,從我這裡走進罪惡之淵,你們走進來的,把一切的希望拋在後面。」該群雕共塑造186個痛苦群體,每一座雕像都分別代表該史詩中的一個人物形象,分別表現出人物的情慾恐懼痛苦理想希望幻滅死亡感情。後來其中的幾個雕像分別獨立出來,包括了《沉思者》、《三個幽靈》、《接吻》等。作為獨立出來的《沉思者》雕像最初所要描述的是偉大詩人但丁在地獄之門前構思詩句。

沉思者採用了現實主義手法來表達了人文主義精神。雕像人物俯首而坐,把右放在左膝上,手托著下巴嘴唇,目光下視,表情痛苦地陷入深思、冥想之中。羅丹用此形象來象徵詩人但丁,也象徵羅丹自己,甚至全人類,該雕像表達了但丁對地獄中的種種罪惡以及目前眼下的人間悲劇進行思考,在對人類表示同情與愛惜的同時,內心也隱藏著苦悶以及強烈的思想矛盾。而前額眉弓突出但雙目下凹以致出現黑影、加上壓彎的肋骨和緊張的肌肉、緊收的小腿肌腱以及痙攣彎曲的腳趾則體現出人物內心的極度壓抑和隱藏的痛苦。對於為何人物形象以裸體出現,概因羅丹想以米開朗基羅英雄式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智慧詩意,他解析道:「一個人的形象和姿態必然顯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體表達內在精神。對於懂得這樣看法的人,裸體是最具有豐富意義的。」相對於羅丹的其他的雕像作品,沉思者被認作主觀能動性的寓喻而被廣泛認知,也被世界各地廣泛的運用。

博物館大道吸睛的希臘神話故事 - 阿波羅噴泉廣場

源於法國凡爾賽宮花園區 (Garden and Park),宮殿區 (Palace)西側,大運河東側端.十分逼真的的產品.

阿波羅噴泉池 雕像由 Le Brun 設計,彰顯法王路易14’太陽王’;日出,阿波蘿駕著口吐白沫的駿馬戰車破海出閘, 花環繞額吹號角的特裏同海神(tritons)警示開道,海獸(鯨魚)護駕,阿波羅注視著邱比特’.邱比特湊上一腳陪同上朝問政,嘉惠蒼生。

太陽神阿波羅 (Apollo) 除了是駕馭日車、掌管太陽,醫藥、音樂、詩歌、文學、藝術的真理之神,也是百發百中的神射手,祂使用的神弓箭都是金工火神伏爾甘 (Vulcan) 特地打造的,這讓也愛玩弓耍箭的愛神邱比特 (Cupid) 欣羨不已。阿波羅 (Apollo) 射殺了巨蟒皮同 (Python) 邱比特 (Cupid) 特地來跟祂祝賀:「我好佩服你!你手中的神箭真可以百發百中?能不能送我幾根,我也想一樣神勇,向你學習。」才剛除掉巨蟒的阿波羅 (Apollo) 正志得意滿,竟嘲笑邱比特 (Cupid) 小孩不該玩箭,只有如父神一般的勇士才配使弓箭。話說完就坐上日車揚長而去。

愛美神維納斯 (Venus;希臘神話阿芙蘿黛蒂,Aphrodite) 眼見寶貝兒子受到委曲。就請求伏爾甘 (Vulcan) 鍛造了兩組金箭與銀箭,並賦與這兩種箭不同的神奇魔力,替兒子出一口氣。於是為了報復,邱比特 (Cupid) 射出會燃起炙熱愛火的金箭,讓阿波羅 (Apollo) 愛上河神的女兒達芙妮 (Daphne),同時射出拒絕愛情的銀箭讓她一生只愛山林樹木。熱烈求愛的阿波羅 (Apollo) 在山林間不斷追逐達芙妮 (Daphne),希望能得到伊人的回眸青睞,受到驚嚇的達芙妮 (Daphne) 一看見阿波羅 (Apollo) 本能地拔腿就跑,任憑如何的甜言蜜語、溫柔呼喚,激情告白,頭也不回的一路狂奔,阿波羅 (Apollo) 追的急,她就跑的兇。最後,達芙妮 (Daphne) 身心俱疲,向她的河神父親呼救,於是河神將達芙妮 (Daphne) 化成一棵月桂樹。

阿波羅 (Apollo) 傷心懊悔、不敢置信,心愛的女人為了拒絕無止境的追求,寧願改變青春美貌,轉化為一棵月桂樹。萬分悲傷地癡癡望著月桂樹哭泣的阿波羅 (Apollo),對她說出愛的宣言,將把樹葉編成一頂月桂冠戴在頭上與之相伴,她的樹將四季長青,以期她青春永駐;不能與她廝守,只有把月桂樹當作他的聖樹,以乞求她的諒解。那月桂樹居然點了點頭,抖落一地樹葉,阿波羅 (Apollo) 便把它編成月桂冠戴上 ,把對她的思念與愛慕刻劃在心中。後來,月桂冠也常用榮耀傑出詩人、文學家。

:

法王路易14

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163895日-17159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1680年更接受巴黎市政會獻上的「大帝」(le Grand,路易大帝)尊號。他是波旁王朝法國國王納瓦拉(庇里牛斯山西段南麓)國王,從1643年至1715年在位,長達72110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確切記錄在世界歷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權國家君主。路易十四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於法國聖日耳曼昂萊,王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登基之初,由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法國樞密院首席大臣朱爾·馬薩林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

在兩位紅衣主教阿爾芒···普萊西·黎胥留和朱爾·馬薩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王國。他把大貴族集中在凡爾賽宮居住,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集中於他的周圍,以此強化法國國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的決策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在他親政期間(1661-1715年),法國發動了三次重大的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兩次小規模的衝突——遺產戰爭重盟戰爭。法荷戰爭和兩次小衝突讓他建立霸權,使他在1680年開始成為至高無上的歐洲霸主;後兩場大戰對上荷--奧的三強聯盟,大同盟戰爭因雙方厭戰而和解,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由法國王孫繼承王位,但戰爭負擔也使國庫日漸空虛,使法國國力在他死後日漸下滑。

法國凡爾賽宮的中央拉托娜噴泉的故事(拉托娜是勒托的羅馬神名)。

1789凡爾賽宮的平面配置圖在宮殿區 (Palace)西側水花壇下階梯的噴泉.近代為故事的完整性,豎立中央拉托娜雕塑故事.

赫西俄德的記載,勒托是提坦神科俄斯福柏的女兒,天神烏拉諾斯和地神蓋亞的孫女;出生地據說是科斯島。勒托與奧林波斯教的主神宙斯結合,生育了兩名主要神祇,即阿波羅與阿耳忒彌斯。

奧維德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勒托在生下阿波羅與阿耳忒彌斯後於地上漫遊,在路過呂基亞時,她試圖從當地的一個池塘里飲水(一說是從墨勒忒泉中飲水)。呂基亞的農民拒絕讓女神飲用他們的水,因此故意把池塘底部的泥攪動起來。女神一怒之下把他們都變成了青蛙

凡爾賽有386座青銅、大理石或鉛制雕塑,其中221座點綴花園林園之中,使其成為世界最大的露天雕塑博物館。

一條中軸線,將花園分為對稱的兩半,經過拉冬娜噴泉、皇家大道,一直延伸至戰車上的阿波羅雕像,最後抵達大運河。

凡爾賽宮 花園 林園

現存面積為100公頃,縱軸長3公里。以阿波羅噴泉為中心,凡爾賽宮主樓北部有勒托噴泉,主樓南部有桔園和溫室。花園內有1400個噴泉,以及一條十字形人工大運河。園內道路、樹木、水池、亭台、花圃、噴泉等均呈幾何圖形,有統一的主軸、次軸、對景,構築整齊劃一,透溢出濃厚的人工修鑿的痕跡,亦體現出路易十四對君主政權和秩序的追求和規範。園中道路寬敞,綠樹成蔭,草坪樹木都修剪得整整齊齊;噴泉隨處可見,雕塑比比皆是,且多為美麗的神話或傳說的描寫。皇家花園多人文色彩,少自然氣息. 長、寬為1650米和62米, 1070米和80米呈十字交叉的大、小運河增添凡爾賽宮園林天然氛圍。

博物館大道 奧林帕斯橋

希臘神話;古希臘人創造這些神話是為了解釋他們所遇到的所有事件。實際上反映了古希臘的宗教、政治環境與整個古希臘文明,以期理解這些神話背後的本質。希臘神話涵及大量傳說故事,其中很多都通過希臘藝術品來表現,比如古希臘的陶器繪畫和浮雕藝術。這些傳說意在解釋世界的本源和講述眾神和英雄們的生活和冒險以及對當時的生物的特殊看法。這些神話開始於口耳相傳,今日所知的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已知的最早的古希臘文學作品有荷馬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著重描寫了和特洛伊戰爭相關的重大事件。

古希臘神話是歐洲文明的搖籃,對西方文化、藝術、文學和語言有著明顯而深遠的影響。從古希臘時期到現代,歷來詩人和藝術家很多都從希臘神話中獲得靈感,並為其賦予當代意義。

希臘十二主神(希臘名/羅馬名)

奧林帕斯十二神是古希臘古羅馬宗教中最受崇拜的十二位神,一般分別是:眾神之王宙斯、天后希拉、豐收女神狄蜜特、海王波塞頓、智慧女神雅典娜、光明之神阿波羅、狩獵女神阿蒂蜜絲、愛神阿芙羅黛蒂、戰爭之神阿瑞斯、火神赫菲斯托斯、神使荷米斯及爐火女神荷絲提雅。某些版本裏,酒神戴歐尼修斯會取代荷絲提雅的位置。冥王黑帝斯和死亡女神普賽芬尼有時也會包括在奧林帕斯十二神(厄琉息斯秘儀),但由於黑帝斯是冥府的統治者,一般都被排除在外。此外,大力士海克力士和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也曾被列入。

天神。宙斯(Zeus) / 朱彼特(Jupiter)︰克洛諾斯和瑞亞之子,是至高無上的眾神之王,掌管宇宙、天氣、秩序與命運,希臘神話中跟他有關的故事多是情史,以貪花好色著名,女神、仙女、凡人通吃,吃相難看。羅馬名Jupiter,為九大行星中最大的木星。

註:

克洛諾斯Cronus)是第一代泰坦十二神的領袖,也是泰坦中最年輕的。是天空之神烏拉諾斯和大地之神蓋亞的兒子。他推翻了他父親烏拉諾斯的殘暴統治並且領導了希臘神話中的黃金時代,直到他被他自己的兒子宙斯推翻。其他的第一代泰坦神大多被關在地底的塔耳塔羅斯(地獄)之中,而他自己卻逃走了。

克洛諾斯和雷亞結婚,但他怕自己會被孩子們給取代,所以吞下所有的孩子,唯獨宙斯沒有被吞下。希臘神話中,主神宙斯囚禁了父親萬神之王克羅諾斯而取得天、地、海和地獄的統治權之後把克羅諾斯等泰坦巨神丟到塔耳塔洛斯,並自己留下天空和萬神之主的身份,把大地留給自己的祖母蓋亞,把海洋贈給自己的哥哥波塞頓,地獄則被送給自己的大哥黑帝斯,在神話中的黑帝斯也成為地獄的代名詞(事實上他是冥王)。塔爾塔羅斯也就是冥界的最底層,而復仇女神則是住在比塔爾塔羅斯再上面一點的冥界。

天后。希拉(Hera)︰宙斯的姐姐兼第七任妻子,不敢說是宙斯摯愛,但在宙斯眾多的女人中,只有她得到天后的權力與尊榮;貌美但個性潑辣善妒,多次用自己的權力迫害情敵與其子女,那時還沒有通姦罪,所以她只好派一些動物和怪獸出馬,對宙斯非常忠貞。掌管婚姻、生育與繼承,代表女性的美德與尊嚴。生下火神、戰神和青春女神。

海神。波賽頓(Poseidon) / 尼普頓(Neptune)︰宙斯的哥哥,地位僅次宙斯,脾氣暴躁,貪婪。他與宙斯一同分割世界,他掌管海洋。羅馬名Neptune是九大行星中的海王星。

愛與美之神。阿芙蘿黛蒂(Aphrodite) / 維納斯(Venus):神界的絕世大美女,連出生都驚天動地,聽過從海中貝殼泡沫中出生嗎?而且一出生就擁有最完美的身形樣貌,是女性美的典範。也是阿波羅的情人之一.

火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 宙斯與赫拉之子,神中唯一長得醜的,鍛造的技巧高超,為眾神製造武器和鎧甲,太陽神阿波羅的太陽馬車,小愛神的金’銀箭都是他鑄造的,算是有才德兼備的男神,妻子是愛與美之神維納斯,但妻子頻頻出軌,離異後追過女戰神雅典娜。

 戰神。阿瑞斯(Ares) / 馬爾斯(Mars)︰宙斯與希拉另一子,掌管軍事與戰爭,個性粗暴而嗜血,尚武好鬥,有時情緒來了見人就砍,其實他武功和頭腦都不是特別厲害,頻頻被女戰神雅典娜打敗。羅馬名Mars是九大行星中的火星。

女戰神。雅典娜(Athena) / 密涅瓦(Minerva)︰宙斯之女,傳說她由宙斯的頭部所誕生,是智慧與力量的完美結合,也是法律與秩序的保護者,還特別會做衣服,在世人心中地位很高,雅典城以她命名,古希臘神殿裡面的女神像幾乎都是雅典娜,不要取Athena為名,同理為凡人不可命名為觀世音菩薩。

黑夜女神。勒托(Leto):宙斯的第六任妻子,比赫拉早一點與宙斯交好,所以當她懷著宙斯的骨肉時,赫拉百般為難,她沒辦法在大地生產,最後在浮島上生下太陽神阿波羅與月亮女神阿緹密斯。三位夜之女神之一,她代表無星無月之夜。非希臘十二主神,奧林帕斯橋未陳列雕塑.

太陽神。阿波羅(Apollo) /福玻斯(Phoebus): 宙斯和黑夜女神勒托(Leto)之子,和月神阿緹密斯是孿生兄妹;精通箭術,百發百中,擅彈七弦琴,個性光明磊落,從不說謊,是知識、醫術、音樂、詩歌、神諭與箭術的主宰者,多才多藝,顏值絕佳、身材完美,男神中的極品。法國最有名的(自戀)國王路易十四,因他而自稱「太陽王」。

月亮女神。阿緹密斯(Artemis) / 黛安娜(Diana):阿波羅的孿生妹妹,跟阿波羅一樣司掌光明,她掌管的是月亮,個性溫柔嫻靜,喜歡原野、森林和動物,射箭技術極高,也是狩獵女神。小時候與哥哥阿波羅關係密切,但因中了阿波羅的陷阱而不小心射死自己的愛人,之後兩人再也不見面,這時傳說中太陽與月亮不會同時出現的原因。

神使。荷米斯(Hermes) / 墨丘利(Mercury) 宙斯和邁亞(Maia)之子,機智靈敏、口才伶俐,身懷偷竊之術,一出生就偷走哥哥阿波羅的神牛,腳踩戴翼的飛鞋,行走敏捷,是眾神中速度最快者,常為宙斯完成任務,是神界與人界的信差,是將死者帶入冥界的使者,是穿梭各界的旅行者。羅馬名Mercury是九大行星中的水星。

農業女神。狄密特(Demeter):宙斯的姐姐,掌管萬物生長、五穀豐收,教授人類耕種,也是正義女神。

灶神。赫斯提亞(Hestia) / 維斯塔(Vesta):宙斯的姐姐,沒有顯著的個性,擔任家宅與廚師的守護者,也是健康女神。與月亮女神阿緹密斯、戰神雅典娜並列為三大處女神,不暴露。

非希臘十二主神

冥王。黑帝斯(Hades)︰宙斯的兄弟,掌管冥府,有一頂可以隱身的帽子。黑帝斯是冥界的神祇「冥王」,既不是「死神」,也不是冥界的「判官」;個性比較低調,對權力的興趣不是很大,除了曾到地面上搶春之女神珀耳塞福涅(Περσεφόνη)做妻子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很安分的待在冥界。

親自守護冥府,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想進入冥府,他站在入口處阻攔,被赫拉克勒斯所傷,不得不到奧林波斯去醫治。在羅馬,他與古代義大利的死神奧爾庫斯和冥府之神狄斯混同。在藝術作品中,他的形象是一個坐在寶座上的強壯的成年男子,手握兩股叉或權杖,腳邊臥著三頭狗刻耳柏洛斯,身旁有時站著妻子’珀耳塞福涅’。

為維持社會秩序的遠古印歐民族宗教信仰與古埃及希臘的地獄天堂故事

黑帝斯巨大的宮殿中有三位判官(Judge),米諾斯拉達曼迪斯艾亞哥斯,各自專門負責審理靈魂的思想、言論、行為。還有正義女神希彌斯,她手持利劍,為每個靈魂秤善惡,如果靈魂的善多於惡就進入樂園,反之則下地獄。

地獄和陽間有一道門連著,這就是「地獄門」。這座門設在泰納斯海角附近,由一隻名叫刻耳柏洛斯的三頭地獄犬看守,任何人一旦進入地獄門就絕對不能重返陽間。

人們死後,由引導之神赫爾墨斯(Hermes)將他們靈魂穿過黑暗厄瑞玻斯,到達冥府。在這裡,洶湧奔流著一條黑色的大河,阿刻戎河即’痛苦之河’。大河阻住前進的道路,只有一個滿面鬍鬚的船夫卡戎可以將亡靈們擺渡到對岸。但是,亡靈必須交納一定的過河費方可上船,否則將在痛苦之河的沿岸流浪,找不到歸宿。因此希臘人通常會在死者嘴裡放一塊錢。

過河之後是一片廣闊的灰色平原,這裡叫做真理田園,此處連接著兩條路,分別通往幸福之所至福樂土和痛苦之所地獄。亡靈們在真理田園前的審判台前接受冥界三大判官的審判。有罪之人根據他們的罪行在地獄接受輕重不一的懲罰,而那些無罪的人們將可以在美麗祥和的至福樂土過著衣食無憂、吟風弄月的幸福生活。

酒神。戴歐尼修斯(Dionysus) 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是古希臘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不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以布施歡樂與慈愛在當時成為極有感召力的神,推動了古代社會的文明並確立了法則,維護著世界的和平。此外,護佑著希臘的農業與戲劇文化。在奧林匹亞聖山的傳說中他是宙斯塞墨勒之子,又說是宙斯與普西芬妮(’珀耳塞福涅’冥王。黑帝斯 Hades的妻子)的結晶。古希臘人對酒神的祭祀是秘密宗教儀式之一 。

青春女神。赫柏(Hebe):古希臘神話中負責司掌青春的女神,也是宙斯希拉所生的女兒,戰神艾瑞斯的親妹妹。在羅馬神話中她的對應者則是朱庇特朱諾的女兒—尤文圖絲。嫁給升上天界的大英雄海克力士,並為他生下兩個兒子。

赫柏漂亮而活潑可愛,是個永遠年輕貌美的青春女神。通常她的形象是一位少女,頭戴花冠,手裡捧著一個金碗或金杯,有時正在餵養宙斯的,有時也會幫助母親希拉換馬具、駕車等。另外,她也是奧林匹斯山諸神的斟酒官,在每次宴會中,由她替諸神斟酒,而這些酒會使諸神心花怒放,永保青春活力,並永無倦意

小愛神。厄洛斯(Eros) / 邱比特(Cupid):鼎鼎有名的小愛神,是愛與美之神維納斯與戰神阿瑞斯偷情所生之子,生性調皮,背上有金翅膀,喜歡拿小弓箭亂射,被射中的人會愛上他第一眼見到的人,金箭射入人心會產生愛情,銀箭射入人心會產生憎惡,經常無目的地亂射,令人又愛又恨。與凡人美女賽姬有美好結局的愛情故事。

提燈偷窺愛人丘比特身分的賽姬,為了找回愛人丘比特,自願完成維納斯所指派的任務;至冥界取"美麗"。輾轉曲折;最後在丘比特的請求下,天神宙斯答應讓身為人類的賽姬得以長生不老並與丘比特結婚。作品即是描繪丘比特抱著賽姬飛向天際,準備接受永生並與愛人常相廝守的時刻。

普賽克 Psyche /賽姬

希臘神話羅馬神話中的人物。在希臘神話中,她是人類靈魂的化身(「普賽克」在希臘語意為「靈魂」),常以帶有蝴蝶翅膀的少女的形象出現。據阿普列尤斯的《金驢記》中記載,普賽克是人間一位國王最小的女兒,擁有美麗的容顏,甚至比維納斯更美麗。由於她實在太漂亮了,以致人們不再去崇拜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而去崇拜普賽克。但卻沒人把她當作可以追求的女孩。因此,普賽克一直獨身一人。同時,維納斯對此也很是不滿,所以命令兒子——愛神丘比特把他的箭射向普賽克,讓她愛上醜陋的怪物。但是當丘比特看到普賽克的時候,立刻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不小心讓金箭劃傷了自己,因此無可救藥地愛上普賽克。

希臘羅馬的神模擬的有人性,一樣有七情六慾,有愛恨貪嗔癡。美麗的藝術品故事由人性點點滴滴組成,也是西方思想的開端。中國的眾神是嚴肅的;濟公開放了許多,道教故事更膾炙人口,增添了生活情趣.

博物館園區 繆思湖 繆思廣場

繆思(希臘語:Μουσαι拉丁語:Muses)是希臘神話主司藝術科學的九位古老文藝女神的總稱。三位一體的「三」為神聖的數字,三三得九。繼古代的三位繆斯女神後,演變為經典的九位繆思女神。她們代表了通過傳統的音樂舞蹈、即時代流傳下來的詩歌所表達出來的神話傳說。她們原本是守護赫利孔山泉水的水仙,屬於寧芙(希臘神話中次要的女神,有時也被翻譯成精靈和仙女)的範疇。後來人們將奧林匹斯神系阿波羅設立為她們的首領。繆思女神常常出現在眾神或英雄們的聚會,輕歌曼舞,一展風采,為聚會帶來不少的愉悅與歡樂。

荷馬史詩,繆思有時一個,有時數個,均未提及個人名字,只說她們喜愛歌手,給予他們鼓勵和靈感。赫西俄德在其《神譜》說,她們是眾神之王宙斯和提坦女神的記憶女神謨涅摩敘涅所生育的9個髮束金帶的女兒。阿爾克曼則認為她們要比宙斯古老,是烏拉諾斯蓋亞的3個女兒。

蓋亞廣場 GAIA SQUARE 納希瑟斯 觀水平台NARCISSUS VIEWING DECK

蓋亞(希臘語:Γαα,或 Γαίη、γαία、Γ[1]),是希臘神話中的大地女神,擁有非常顯赫且德高望重的地位。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母神,宇宙萬有的創造之母,創造了原始神祇,所有神靈和人類的始祖母神。在羅馬神話中,她叫特盧斯(Tellus)。

蓋亞被認為是人類的始祖,因為她掌握著生命與命運的秘密,所以擁有無敵的預言和神示,而且比阿波羅的神諭更古老更精確。在人們極端重視紀念祖先的歷史時期,人們也十分重視祭祀大地之母蓋亞。人們在發誓賭咒時,她的名字是最為神聖的。

羅馬,也會被當作婚姻女神來崇拜,神廟位於卡西烏斯(Cassius),蓋亞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在播種開始和結束時,人們都要向她獻上節日的祭品。

 

納希瑟斯 NARCISSUS

納西瑟斯是河神刻菲索斯水澤神女利里俄珀之子。納西瑟斯出生後,利里俄珀向著名的預言家提瑞西阿斯詢問自己兒子的命運。提瑞西阿斯說,納西瑟斯只要不看到自己的臉,就能得長壽。因此,儘管納西瑟斯長大後成為全希臘最俊美的男子,卻從不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

納西瑟斯的美貌讓全希臘的女性為之傾倒,但對所有前來求愛的女人都無動於衷。後來掌管赫利孔山的仙女厄科也被他的美貌迷住,陷入對他的愛情無法自拔。納西瑟斯對厄科的求愛也同樣加以拒絕,導致厄科傷心而死,只留下聲音迴蕩在山谷之間(厄科 echo的名字Ἠχώ意為回聲)。被他拒絕的女子們都要求復仇女神涅墨西斯懲罰納西瑟斯。涅墨西斯同意了請求。一次納西瑟斯打獵歸來時,在池水中看見了自己俊美的臉。於是愛上了自己的倒影,無法從池塘邊離開,終於憔悴而死。這樣就實現了提瑞西阿斯在納西瑟斯NARCISSUS’幼年時所作出的預言。納西瑟斯死去的地方,從他的血中長出了水仙。

 奧林匹亞 草原 OLYMPIA LAWN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