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寧波 月湖
2019/07/03 10:08
瀏覽63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寧波 月湖

巍巍四明,滔滔三江,寧波因水而興的古老城市.

唐長慶元年(821 年),寧波,古明州,濱海懷江的三江(姚江、奉化江和甬江)口拔地而起的城市,從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分佈於中國浙江杭州灣南岸平原地區至舟山群島,其年代大約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前,因以浙江餘姚河姆渡村遺址發掘最早,故稱作河姆渡文化. 該文化最早在1973年被發現,在1973-741977-78年兩次對河姆渡遺址考古. 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是中國建築方面採用榫卯技術構築木結構房屋的實例.遺址中發現大量干欄式建築的遺跡,在食物方面,植物沉積的水稻的大量發現,被斷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此外植物殘存尚有葫蘆、橡子、菱角、棗子等,動物方面有豬、狗、水牛等家養的牲畜.在萬里海上絲綢之路上啟航,遠遠走來才有了今天的千年水城,東方大港.

:干欄式建築

又稱干欄屋、高腳屋、吊腳樓、棚屋,是一種特色民居建築,其特點是「編竹苫茅為兩重,上以自處,下居雞豚,謂之麻欄」,盛行於東南亞、馬達加斯加、中國大陸西南地區以及台灣、海南等地區.其種類雖有高架式、高床式、樁上屋等類型,不過通常是木頭,竹子所構屋樑,並用茅草蓋頂遮蔽的住屋.

日月為明.唐太和七年(833 年),鄮縣縣令王元暐築它山堰將樟溪東引,瀦(ㄓㄨˉ)日月二湖,解決旱澇與城中飲水,跳動了這座以水為靈,以河為魂城市的脈搏,也翻開了月湖風雅的傳奇篇章. 月湖的水源有二:一支從鄞縣西南鄉它山堰而來;一支從鄞縣東鄉大雷及林村而來,流到寧波,積聚成日月雙湖,在城區西南隅,總稱南湖.宋以後稱湖之南為日湖,湖之西北部為西湖,也叫鑒湖.傳說西湖形狀象月字,就稱它為月湖.日湖年久淤沒成為小河,北通月湖,現已填為平地.

如煙往事在湖水與青瓦間緩緩流淌,引得多少文士墨客流連.唐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曾鞏、舒亶(ㄉㄢˇ),南宋宰相史浩,學者楊簡、王應麟,明代范欽、豐坊,清初史學大家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等,偕詩意棲居其上,執掌四明文壇,留下不朽名篇.北宋慶曆七年(西元1047年),王安石調任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知縣,於月湖延聘名儒「明州(今寧波)慶曆五先生」,慶曆五先生是指北宋慶曆(10411049)年間明州的五位學者;楊適、杜醇、樓郁、王致、王說.都以教育為主要職業,或開辦書院,或執縣學、郡學講席,長期從事教育事業,致力於儒學傳播、民生教化,是當時明州地區教育學術中堅.四明學風為之一振.南宋陸九淵心學的主要學生;楊簡、袁燮、舒璘、沈煥.生長、活動在慈溪、鄞縣、奉化等地,位處四明山麓,甬江流域,後人稱之為“甬上四先生”或“四明四先生”或“明州四先生”;學術活動主要集中在宋孝宗淳熙年間,有人稱之為“淳熙四先生”.四先生皆同鄉同學,又皆為陸派心學在浙東一帶的信奉者和傳播者.提倡從人心著手,探尋人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統治的立足點.浙東學術自此萌芽.成就了十洲勝景“浙東鄒魯”的美名.浙東學派 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創始人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黃宗羲.浙東學派主性情重氣節.月湖湖畔的萬斯大萬斯同全組望為浙東學派重要代表.經世致用工商皆本思想養育出中國第一商幫-寧波幫,也使寧波成為院士之鄉.

:北宋 王安石變法

通過加強國家對私人經濟活動的控制、干預、管理來增加財政收入,為政府行使國家職能如抵禦外敵侵略、救濟災民、文化教育等提供充沛的財政支援.前有漢武帝任命桑弘羊實行類似的政策,才得以完成對匈奴嚴厲打擊等連續的軍事行動.

王安石變法失敗或出於一.資產階級力量強大,操縱輿論,公民思想意識沒有成熟,成了被慣壞的孩子..宋朝政治制度的過於進化顯示於皇權的大幅削弱,政府自信的開放,政治決策的民主,平民力量失序的上升,等級制度盲目的破壞,輿論力量追隨盲從.因此導致,以加強國家對私人經濟的控制為目標的改革,在大批自認為民請命、以君子自居、置個人得失於不顧的文官集體反對之下失敗作收.

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媲美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會計」與「當責」)的進化.

 

在月湖西岸,明兵部右侍郎范欽建築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天一閣,這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傲然屹立四百餘年,書香文脈不絕.一代代讀書人用百折不撓的風骨,洗煉出歷史文化名城“書藏古今”的底蘊.

寧波古時稱明州,在唐貞觀十年,在明州城開鑿了月湖”.北宋元祐年間(西元1086-1094年),知州劉淑、劉珵(ㄔㄥˊ)相繼大修月湖,廣築亭台樓閣,四時花樹遍植,形成「十洲」盛景,“三堤七橋”.

月湖湖面圓處象滿月,曲處似眉月,亭臺樓閣廣築,四時花樹遍植,02平方公里的月湖公園十洲勝景三堤七橋交織相映,湖光瀲豔,建物陪襯簡潔.

月湖公園十洲勝景,即湖東的竹嶼、月島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嶼、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煙嶼、雪汀和芙蓉洲.三堤稱偃月堤、廣生堤、桃花堤.七橋為湖心西橋、湖心東橋、憧憧西橋、憧憧東橋、虹橋、袞繡橋、四明橋.

湖東的竹嶼、月島和菊花洲.

湖中 芳草洲與湖東 菊花洲

芳草洲

月湖北端以折橋(松木吊橋)帶入的碧綠沃野.北置芳草居,中立碧沚亭,南有望湖閣亭閣.

芳草洲面積不大但是非常精巧,曾是宋代學者楊簡、舒磷等四先生講學處,又曾建有藏書家史守之、豐坊的讀書樓.小島之東保留了古味的浣錦橋,小島之西新建了古色古香的松木吊橋,連接於芙蓉洲.園內回廊曲徑、假山玲瓏、亭閣掩映、疏影橫斜,發思古幽情.

菊花洲

菊花洲 菊豐,詞云:金蕊含香冒雨開,青無俗隔絕塵埃.位月湖東岸北端. 北宋始;有高麗使館,南宋時有丞相史浩越王府等.菊花洲及菊花洲北側平橋地區現存范宅銀台第水則碑大方岳第盧戶蔣宅寶奎廟寶奎巷建築群.

一場秋雨一場涼,芙蓉換作菊花香,與芙蓉洲隔湖相望,在寶奎巷之南、湖之東、柳汀街之北就是菊花洲.菊花洲在形態上與在湖南部的月島部分有些相似,但更為開闊,有許多三、五成林的樟樹散佈其中,一片挺拔俊秀的杉樹林偎依於老宅建築的前後.菊花洲有一個類似於月亮灣的水灣.“一湖明月半亭風,千朵蓮花三尺水,與超然亭東西相對.亭邊的拱型陡上升的花溪橋是最佳觀景處,環顧四周柳汀、雪汀、芙蓉洲、芳草洲盡收眼底。金蕊菊花黃,中間的金蕊堂周邊環水,駁岸緩緩,湖面開闊玲瓏成趣.金蕊堂沿南端曲橋轉折而出,綿延菊花溪,巨石林立,庭園羅致草本花卉;繽紛.

范宅舊稱西湖范氏和察院前范家

范宅建於明萬曆天啟年間,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孫范億所修建. 19977月,范宅維修改造完成.外貌保留整體建築並恢復至明時建築風格. 現以古玩市場營運. 范宅,主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影壁、前進、中樓、後樓,兩側是廂房,大門、儀門在前進東側,大門坐西朝東,三開間,門前上方置“大夫第”橫匾一方;大夫即指范廷謀.該宅整體建築呈“日”字形,但從左右廂房的後走廊與第三進的後走廊相接,又與第二、三進的前走廊相連來看,又呈“月”字形,暗寓一“明”字,獨具匠心。明代建築,都以用材碩大著稱,且雕飾少,簡潔為美,范宅就有這些特點.

銀台第

清道光通政司副使童槐之家宅,建于清道光三年,現占地2300平方米,整個建築格局規整,佈置合理,用材考究,裝飾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是寧波城區內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 童槐曾任按察使通政司副使;按察使別稱臬台(一省的司法、監察以及驛傳事務. ㄋ|ㄝˋ.),通政司別稱銀台.為宅第命名典故.今白華堂應出自《小雅·白華》;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是《詩經》中為數頗多的棄婦詩中的一首.主人公應是一位貴族婦女.直抒胸臆,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女子失寵之後的哀怨和失落感,刻畫了一位純潔善良、直爽癡情的女子形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可玩味之.

水則碑

水則碑應該屬於它山堰水利系統的配套設施,作用在於監測月湖及內河的水位,並籍以指揮城外諸碶閘群的啟與閉;水沒“平”字則啟閘泄水,“平”字完整顯則閉閘蓄水,從而達到調節農田灌溉和指導內河交通的目的.

寶奎廟寶奎巷建物

寶奎廟;“明州與高麗交往史陳列”.主要由序廳、高麗廳、明州廳等幾大部分組成. 月湖東岸寶奎巷一帶,是昔日寧波港對外交往和中國與高麗往來的歷史見證.熙寧七年(1074)寧波開始接待高麗使者.北宋政和七年(1117明州太守樓異奉宋徽宗旨意,在明州設置高麗司,管理與高麗國往來的有關政務,並在月湖東岸菊花洲上,創建了國家級迎賓館——高麗使行館.高麗使館是北宋時期明州接待高麗來使的住所,也是寧波海上絲綢之路與外埠政治、商貿往來的一處的重要文化遺存.

尹義通;高麗名僧,明洲傳法.學法天臺志渡世 寶雲千年揚明洲

927988,天台第十六祖(一說十五祖),高麗國人,俗姓尹,字惟遠,後唐明宗天成二年生,有異相,頂有肉髻,眉長五六寸.幼時師事龜山院宗為,修學華嚴、起信之學.乾祐年間,來漢土,習螺溪義寂之天台教觀.將歸鄉里,假道四明,郡守錢惟治固止其行,漕使顧承徽捨宅為傳教院,使居之.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四月,太宗賜「寶雲」之額,遂有寶雲尊者之號。其後闡揚天台教觀二十年,門下有知禮、遵式等人.宋端拱元年十月示寂,世壽六十二.門人葬之於阿育王寺之西北隅.師平時呼人為鄉人,蓋以淨土為故鄉,諸人亦當往生,意謂皆吾鄉中之人.著有觀經疏記、光明玄贊釋、光明句備急疏等書.〔高麗國興國寺塔記、佛祖統紀卷八、釋氏稽古略卷四、佛祖綱目卷三十五〕.

盧戶 中國的林肯

盧洪昶(生卒年未詳),字鴻滄,鄞縣人.原姓戎,9歲為同里盧氏養子,遂改姓.14歲至杭州進紡織廠,後轉上海,供職於輪船,升任輪船副理.清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時,所有船徵為運輸軍備,往來於渤海遼東之間,數次以奇計脫險,因著聲望.後應盛宣懷邀請,參與漢口鐵工廠等經營管理,繼提舉船政,與達官顯貴相識.()()舊有墮民之籍,備受歧視,其子弟雖有才智也不得上進. “如此不平,吾必拯之出,以全人道.”遂矢志此事,奔走官宦之門,偕同省內名紳聯名呈報農商部.農商部以專本具奏,請特旨開放墮民.三十年頒旨准奏,寧、紹兩地墮民遂得脫籍.創辦育德初等農工學校、育德小學于寧波,同仁小學於紹興,招收脫籍子弟,自兼教職.其致力墮民脫籍之舉,為輿論所贊,時人比為美國林肯的解放黑奴.晚年謝絕紛華,築室寧波月湖邊,自署極樂閣(盧戶).83歲卒. 成章字志學,鄞縣人.同盟會會員.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留學.19118月末離開英國,參加推翻專制腐朽的清王朝革命回國.後為成功工商領袖.

大方岳第

南宋史浩丞相府的部分,到元末成了方國珍的花廳;到明初,避居高麗的張氏返回寧波後居住這裡靠近高麗使館遺址的地方,所以人稱之為高麗張”.到明英宗正統年間的都御史張楷曾居住於此附近,(這個張楷祖籍在慈溪,並非高麗張氏的後裔),張中丞是指張楷.到明嘉靖年間,高麗張氏的後裔張淵官為貴州布政使,後在此建造深宅大院.人稱張方嶽第,同時,在出入口建造了石質牌坊,上書有大方岳第”.大方岳第的主人張淵,是宋代宰相張知白第二十一世孫.

蔣宅

芙蓉洲上的天一閣超然閣清真寺

芙蓉洲位於月湖西岸北端.「紅雲可覓無峰去,渺渺寒波映晚芳」,十洲初成之際,隨景命名,洲前多照水紅蕖,乃有「芙蓉」之名.

超然閣

清代建築.原位於月湖柳汀,現遷建至馬衙街與偃月街交匯處.該閣為三重檐歇山頂建築,建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超然閣也稱文昌閣.

天一閣

閣名天一,取自《易經》「天一生水」之意,由明兵部右侍郎范欽於明嘉靖年間(1561-1566)所建。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世界最悠久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請參閱 浙江 寧波 天一閣 月湖 ).

月湖清真寺

位於寧波市海曙區月湖畔的西後營巷,是浙東地區唯一一處清真寺,目前為寧波市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

寧波有清真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咸平年間,而目前清真寺建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嘉慶年間,建築日漸荒落.同治八年(1869年)進行整修.

建築呈東西向,背朝聖城麥加,總占地面積約980平方米.建築主要部分為大門、二門、三門、映壁、沐浴間、大殿和廂房,主要建築多分布於建築中軸線上.現存大殿為木結構單檐硬山頂,面寬10.5米,進深10米,呈「凸」字形,尚符宗教活動的空間.大殿正中懸掛有阿拉伯文.明間後設有奎布拉牆,牆中書有《古蘭經》全文,右角設有宣諭台,為阿訇(老師)宣教所用.

湖中的花嶼、竹洲、柳汀和芳草洲

柳丁洲

湖西的煙嶼

全祖望 塑像 煙嶼樓 李宅 寧波第二中學(東跨共清路為竹洲校區)

徐時棟故居及其藏書樓煙嶼樓.

徐時棟是清代浙東著名的學者、方誌學家和藏書家,是浙東文化繼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之後的又一位代表性人物.平生酷愛讀書,更喜藏書,藏書萬餘卷.其故居坐落在月湖西岸邊桂井巷口旁,古屋坐西朝東,上下二層,書藏樓上.收集名家的著作,還留心收集鄉賢文獻.徐時棟的書房面向月湖,碧波蕩漾,花團錦簇,是文人雅聚的精神天堂.

比徐時棟約早100年的一代先哲全祖望,也出生在這條桂花飄香的街巷深處. 全祖望(1705129日-175589日),字紹衣,號謝山,學者稱謝山先生,浙江鄞縣.清朝史學家、文學家.清苦治學,潦到一生.在徐時棟故居門口的廣場,月湖桂井巷口,立一尊全祖望雕像供景仰及勉勵讀書人.

李宅

美籍華人李慶奎祖宅,原位於天一廣場區域,建造天一廣場時整體搬遷至此.現經營旅館業.

寧波第二中學

校區以共青路分東西,煙嶼南端北斗河東側東校區為新建,西校區在竹洲,地靈必有人傑出.

月湖 月島(柳丁洲南東)

院士林

月園 (楊宅花果園廟)

楊宅

花嶼

花嶼上的寧波茶文化博物院,原為清代袁氏官邸,建於清道光年間.當時的宅主袁仰周官至道員,清代文學家姚燮曾長期寓居於此,與甬上文人一起組建的「枕湖詩社」頗有盛名.

湖心寺

湖心寺位於花嶼東南,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司馬光有詩云:「橫橋通廢島,華宇出荒榛,風月逢知己,湖山得主人.」橫橋和華宇分別指湖心東橋和湖心寺.

竹嶼

宋時多宅邸花園,片部竹林竹廊竹亭,竹葉篩陽飄香,風起颯颯思愁.

寧波 月湖 月壇

月湖南端的標誌性廣場,須彌座是圓紐方柱圖騰,上樹現代雕塑月光女神’.月湖現代守護神.

月湖寧波寧靜的水鄉澤國,現代被古樸圍繞.居民善良熱情.清苦都市赴此移工散佈.累了的遊人閑坐歇腿,閑詢預赴景區,溫暖給予方向交通工具資訊.月湖醉人,人醉人.

 

.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